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 借鑑外地經驗 有助推動STEM教育

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

早於政府推動STEM教育前,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已意識到運用科技於教學上的重要性,早已推行電子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至近年STEM教育的出現,校方更熱烈響應,並以全校師生及家長一起參與為最終目標。

靈糧堂怡文中學 中小學經驗與資源共享 一條龍STEM教育展優勢

靈糧堂怡文中學

位於東涌的靈糧堂怡文中學,與毗鄰的靈糧堂秀德小學為一條龍學校,兩所學校的教學理念與位置一樣相近,都認同STEM教育應該從小開始做起,兩校老師於是組成跨校合作小組,互相交流教學心得及分享資源,從小學起幫助學生開啟創新科技大門。

樂善堂梁銶琚書院 科技探究緊扣英語教學 融合生活培養學習興趣

樂善堂梁銶琚書院

要讓學生感受到科技為生活帶來的影響,學校首先要在硬件上作出全面優化工程,包括全校鋪設光纖網絡,使校園的Wifi覆蓋率達到99%,學生上課時便不會因為網絡緩慢而影響學習。另外,學校也將禮堂的燈光及音響設備數碼化…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齊玩電路樂無窮 師友傳承科研夢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齊玩電路樂無窮 師友傳承科研夢

社會不斷進步,特別是在資訊科技的年代一日千里,生活都離不開創新科技。教育局去年已向全港小學發放十萬元津貼,而向中學即將發放廿萬以推動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對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周黎明校長來說可算是及時雨。

潮州會館中學 全校參與 體現教學相長精神

潮州會館中學

談及潮中推行跨科協作學習的起源時,該校羅偉培老師指出,雖然政府提倡STEM教育,主要由數理學科為主導,但該校跨科協作學習的出現,卻是源於中文科。事緣中文科同事參觀友校的活動後,找他商討如何把學生的自身經歷應用於中文寫作上…

青年會書院 融入生活 資源共享 相輔相成推動STEM教育

青年會書院

只在課堂上談理論,學生不會投入學習,最佳方法是以專題研習形式讓學生落手落腳參與,從學習過程中獲得親身體驗。梅助校舉例說:「以教授3D打印為例,由電腦科老師統籌設計,與設計與科技科(D&T)推行跨科學習,讓學生利用3D打印技術將自己的意念轉化為實體模型…

惠僑英文中學 牛津大學教授出任學術顧問 推動STEM教育事半功倍

惠僑英文中學

正當STEM教育大行其道之時,焦點往往只集中於STEM的項目內容及資源問題,其實負責推動及實踐STEM教育的老師,在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十分重要。位於深水埗區的惠僑英文中學,其教學團隊貫徹STEM教育的精神,透過跨學科合作,甚至派老師到海外「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