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 跨科「悅讀」•閱讀
「閱讀能成為學科之間的橋樑,結合生活的實踐,締造有意義的學習。」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葉億兆校長語重心長地說。葉校長深信學習本身應該是不分科目的,只不過在學校環境中,我們難免需要分科教學。為了打破科目之間的門戶,讓學生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隨心游弋…
「閱讀能成為學科之間的橋樑,結合生活的實踐,締造有意義的學習。」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葉億兆校長語重心長地說。葉校長深信學習本身應該是不分科目的,只不過在學校環境中,我們難免需要分科教學。為了打破科目之間的門戶,讓學生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隨心游弋…
不論身處哪個時代,社會都需要人才的貢獻,方能繼往開來,向前發展。然而,怎樣才算是「人才」?是否能力過人、知識豐富便是有益於世的「人才」?專為未來社會培育人才的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鄒秉恩校長認為…
近年常聽到很多人說「大格局」,究竟這是甚麼?簡而言之,「格」是指品格,「局」則是胸懷視野。一個人擁有闊大高遠的格局,自然能在其專長領域中有所作為,因此不少企業都渴望能聘得擁有「大格局」的人才…
廿一世紀的公民,除了要擁有創科精神,掌握多元化的STEM學習外,同時要具備良好的人文關懷素質。因此,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近年除了在STEM教學上,大力推行主題學習外,更透過視覺藝術科連繫社區文化,帶動學生關心社區…
可以讓孩子不一樣嗎?迦密愛禮信小學林淑芬校長和她學校的每位老師都有一個共同信念:「我們應該容許孩子可以不一樣。」林校長認為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獨特才能,學校要做的就是營造正向氛圍,讓孩子知道無論他有哪種才能,學校都有舞台給他們發揮展示…
教育無非是為了讓孩子掌握持續學習的技巧、樂於學習的態度,使之能在不同環境下轉化知識為所需的技能,以適應人生中不同的變化。秀茂坪天主教小學的葉春燕校長認為,要讓孩子樂於學習,首要條件就是讓他們享受留在學校的時光,因為只有愉快的校園生活,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主動性…
三個北角衞理小學的學生,為了尋找在校徽上突然消失了的「智、仁、勇」三字,決定乘坐時光機回到60年前,在北角衞理小學的舊校舍,發現了一個在掃地的校工正在抱怨北衞的學生愈來愈頑皮。三人帶着「智慧、仁愛、勇敢」的心,終於發現原來是怪盗-DX要跟北衞學生開一個玩笑…
於北角屹立六十年的北角衞理小學,多年來為社會培育了不少精英份子,在不同行業發光發亮,校友們對學校亦存在深厚感情,經常回到母校參與不同活動,最近就有著名建築師林彥卓,回到北角衞理小學與其AI精英組同學作近距離交流…
過去二十世紀工業時代的教育模式,以標準化的課程、統一的教學要求、單一的發展方向,像工業流水線般培養人才。然而,到了廿一世紀,隨著社會的巨大變化,世界進入資訊爆炸的年代,學生能夠輕易、自主地接觸不同方面的知識,教育界也意識到學生的多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