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從心出發的個性化校園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OpenSchool專訊】過去二十世紀工業時代的教育模式,以標準化的課程、統一的教學要求、單一的發展方向,像工業流水線般培養人才。然而,到了廿一世紀,隨著社會的巨大變化,世界進入資訊爆炸的年代,學生能夠輕易、自主地接觸不同方面的知識,教育界也意識到學生的多樣需求,學校從千校一面邁向個性化發展,教育重心也從單一的學術發展漸漸轉移到多元化的潛能發展,教育變得愈來愈個性化。在芸芸學校中,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近年正憑著發展這種個性化教育,在區內有了截然不同的聲名和成果。

創建多元尺度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的名字未必人人熟悉,但提到「執仔校長」,可能更為人耳熟。李校長曾做外展社工,從校外「執仔」到成為「執仔校長」,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他自2018-19學年就任校長,抱持慈幼會會祖鮑思高神父的訓示:"Education is a matter of the heart.",堅信教育應該從心出發,關注學生不同需要,以學生為教育的中心,發掘並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鼓勵學生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實現自我。為此,李校長銳意整修學校軟件和硬件,務求製造更多發展機會給學生,為他們的未來提供更多可能性。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李建文校長(右二)率領教學團隊,以”Education is a matter of the heart.”作為教育工作的座右銘,從心瞭解學生的需要。

李校長認為傳統社會風氣普遍只用一把「尺」來量度學生的成就,只看重學生的學術成績,例如有論者認為能考進大學便等於成功,否則就是失敗,但他對此不敢苟同:「能考進大學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進不了大學的學生,並不是他們沒有任何能力,只是我們的『尺』沒有辦法量度或彰顯他們的能力和成就。」問題是出在「尺」身上,而非學生身上,教育不能只用學術成績來評斷所有學生的成就。故此,李校長竭力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尺」,在學術以外的地方量度學生不同面向的能力和成就,因而在短短一年多之間,把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發展成一個多元教育空間。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李校長除了在硬件上,增加不少校園設施,亦在軟件方面不斷增加資源,如外聘專業咖啡師為學生進行培訓。

專業配備發展多元潛能

跟隨李校長的腳步參觀校園,便能感受到學校的確為學生帶來不同的「尺」而不遺餘力,例如藝術廊、咖啡閣、陶藝室、健身房、拳擊館等設施,不但在一般學校鮮見,而且每個設施都參考專業規格設計。李校長說:「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質和潛能,學校便要盡可能提供多樣化的設施,讓不同能力和興趣的學生有學習平台,學習後有所得益,變成能力,進而發展成強項。」學校如此精心為學生創造多樣化的學習環境,為的正是個性化教育的核心價值,以學生為本,盡力發掘學生多元潛能。

這些設施當中,尤以咖啡閣最令人深刻。打開咖啡閣的大門,專業的咖啡吧枱令人眼前一亮,一台專業的咖啡機旁整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工具和咖啡杯。原來這是李校長接手後進一步更新的設施,他一邊拿起兩隻形狀不一的咖啡杯,一邊說:「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潛質,每個都不一樣,但每個都有用,正如這裡每隻由陶藝室手製的咖啡杯,每隻都有獨特的形狀,每隻都有用。」咖啡閣不只有專業的設備,提供近似真實的學習環境,更找來專業咖啡師授課,來自業界的導師除了教授技巧,還會講授業界對從業員的要求,特別是對品格的要求。「學校經常教育學生誠信、守時、負責任等品德價值,但無論如何都不及業界人士的經驗之談深刻。」學生透過實境學習,更容易明白和認同品德操守,學習專業知識之餘,也培養良好價值觀。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除了業界專業導師,老師亦會參與其中,擔當觀察者角色,從旁觀察學生的成長轉變,細心留意學生的強項、弱項,提醒學生把得著帶到其他學習歷程上,例如咖啡拉花的過程必須全神貫注方能成功,當老師觀察到學生原來可以如此專注,課後便會提醒他們擁有專注特質而不自知,鼓勵他們把特質應用到其他課堂,連結其他學習經歷。

用行動肯定學生才能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的個性化教育,除了外在的硬件設施配合學生的多元發展需要,更重要的是有其內在的理念作為基石,學校教育團隊上下都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質和潛能」的理念,所以無論校長、老師都在日常工作把這個信念付諸實行,積極尋找在學術以外肯定學生的方法。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其中一個例子便是李校長的名片,其中一面就印有他的漫畫肖像。這是因為他偶然發現一位自閉症學生擁有很高的藝術天賦,便邀請學生幫忙繪畫,並稱這張名片不斷地提醒他要尋找學生的特質,「想像這位自閉症學生如果在一所只重學術成績的學校裡,他很可能會變成消失的一個,沒有人理會他,如果你用學術的尺量度他,無論如何他都不會優勝,但如果從其他方面多增加幾把尺,他就有機會得到肯定,得到發展天賦的機會。」他續稱:「相信學生的獨特不能單憑口說,而是要行動。」他希望這小小的肯定,一方面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另一方面更可以藉著名片將信念散播開去。

握手量心 建立正面關係

談到行動,李校長每天早上都有一個指定動作,就是站在校門前和每一個學生握手。他解釋說:「握手就如一支探熱針,是一個很好的量心測試,如果我每日都跟同一個學生握手,當有一天他的握手表現有異,我就知道他當日應該有些不同了。我每一次握手都能夠知道學生的情緒、身體狀況,例如學生的手比較冰冷,可能他生病了;學生很熱情,很用力握手,可能他今天很高興;他沒精打采、敷衍地握手,可能他有心事。學生跟我握手是主動還是被動、力度、溫度,都透過握手表現了出來而不自知的。」透過這個簡單過程,了解學生的狀態,做到早期識別。之後交由班主任跟進,關心學生是否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做到早期介入,避免老師只見學生上課不專心,不知情下便直接責罵他,減少師生衝突,令學生感受到老師用心了解他,真誠地關心他,慢慢建立起正面的師生關係。

李校長補充,其實他第一次實踐這個握手行動時,部分學生也很尷尬,可能他們並非不喜歡,只是不知怎樣回應而已。李校長認為握手除了能起「探熱針」作用外,更能訓練學生待人接物,在六年中學生涯中潛移默化,將來能夠大方得體地與人微笑握手,行走社會更為順利,因為社交禮儀正是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關係的第一步。

量身裁衣助學生發掘優點

正如前文所說,學校教育團隊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質,而能否讓學生的特質得以發揮,就有賴老師的眼光。如李校長對老師們寫成績表的評語,就有兩個特別要求:其一是要寫出成績表沒有反映的東西,其二是不能只寫不足之處,也要寫出最少一個優點。探其原因,正正是與學校的個性化教育核心價值有關。因為各人都應該有其優點和缺點,所以老師當下未能寫出一個優點,只是老師找不到,決不是學生沒有。李校長也明白,第一次寫的時候會有困難的,因為待到寫評語時才關心學生、觀察學生,當然會感到困難,但若老師持續關心每位學生,平日已經了解他們的個人特質,寫起來便容易得多。

由此可見,學校種種措施,無不展現出其個性化教育理念,小至成績表評語也有一番獨到要求,不但令學生從中得到肯定與鼓勵,更令老師避免了只著眼於冰冷的數據,而能夠作為學生的一面鏡子,真實反映其弱項、為何弱及解決方法,同時也告訴學生他的強項所在,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擴展優點。可見學校上下均致力擺脫傳統教育僅僅單向灌輸知識的僵化制度,以學生為中心,尊重他們的個人特質,成就這從心出發的個性化校園。

學校資料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所屬區份:葵青區
辦學團體:鮑思高慈幼會
學校類別:資助
地  址:新界葵涌葵合街30號
電話:24258223
電郵:ngsiumui@mail.sdbnsm.edu.hk
網頁:https://www.sdbnsm.edu.hk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