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 利用電子積木 啟動校本STEM課程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 利用電子積木 啟動校本STEM課程 【OpenSchool專訊】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在十多年前已積極將創意科技教育引入校園,多次參與教育局推動的電子學習教育計劃,在校內營造出創意氛圍。直至近年教育界推動STEM發展,該校把握優勢,把電子積木引入校園,進行全校跨學科學習,更藉此推動資優教育的發展。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校長徐劍說:「我們很早已將創意科技元素帶進課程,曾入選教育局『無線網絡─電子書包』及『資訊科技教育』作先導學校,2002年起成為教育局的『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 2011年及2014年分別入選教育局『學校電子學習試驗計劃』及『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在資訊科技學習範疇,學校行得比較快,因為我們看到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希望給予他們更多創意科技的體驗,讓他們升上中學、大學後,都能在社會立足,有足夠能力適應時代的發展。」

要有效推動STEM發展,老師的教學質素顯得更為重要。近年學校老師團隊屢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香港健康學校獎勵計劃』金獎、『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世界信息峰會大獎』、『微軟Microsoft創意教師比賽』香港區冠軍等獎項,是對老師團隊的肯定。通過對外交流,為老師拓濶視野,在學校再開展STEM教育,就事半功倍了。

以電子積木發展STEM教育

近年教育界大力推動STEM教育,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因應校本需要,將電子積木引入校園,設計全校跨科主題課程。徐校長說:「校董會看到STEM教育在未來的重要性,故樂於投放資源,大力支持學校STEM教育的發展,讓同學裝備自己,以適應瞬息萬變的世界。」

學校以電子積木設計校本STEM課程,供全校同學應用。這個跨學科電子積木課程,主要對象是二至六年級,目標培養學生在畢業時掌握五種STEM重要能力,包括「創新創意」、「解難能力」、「合作與溝通」、「程式編寫概念」和「計算思維」。課程佔每學年六至八堂,按每個年級的能力設立不同單元,讓同學把所學的技能,靈活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

以六年級為例,主題是「機械與生活」,學生需要製作工廠機械臂,各科會在課程上加以配合,例如數學科會教授學生馬達轉速的原理及角度、小數等知識,以助製作機械臂。電腦科則會教授學生程式編寫、感應器的基本原理、系統測試及改良。常識科則教授學生能量的轉換、力與運動及簡單機械的知識、機械與生活的關係。透過跨學科課程設計,並利用主題式教學把各科串連起來。

徐校長說:「設計新課程,老師的教學模式亦有相當大的改變,需由過往的『單一授課模式』轉為『主題式教學』模式,同時亦由以往的『單一課業』轉為『互相合作,共同教學』,老師在相關學科發展上需具前瞻性,才能讓學生透過日常生活,對事物的觀察,明白STEM與我們生活之間的連繫,知道STEM教育的實用價值。」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 利用電子積木 啟動校本STEM課程

幫助學生提升能力 與世界接軌

徐校長指出,學生採用「主題式學習」,着重概念統整,根據一個主題同時學習不同範疇,從中建立綜合學習的概念、技能和態度於主題學習中。他說:「老師藉日常生活的事例為題,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對學生來說更為實用。我們亦積極推動資優教育的課程發展,邀請有潛質的學生加入STEM學會,讓他們掌握進階技能,更以此為契機,參與各類大型比賽,擴闊學生的視野,從而提升同學對科普學習的積極性及興趣。」

徐校長說:「學生將來踏出社會做事,所面對的工作也需要學生具備技能,故學校的STEM教育,無論是普及的全校跨學科課程,抑或資優拔尖培訓,都講求知識整合,希望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裝備自己才能面對日後社會的變化。這一批學生,十多年後面對的世界和我們現在的認知不一樣,現在掌握的知識,日後未必適用,為此,學校在課程規劃上,除了繼續強化主題式學習,亦會與相關的社會專業團體合作,讓學生更多機會走出校園,接觸社會,把知識學以致用,與生活接軌,無懼迎接將來的挑戰。」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 利用電子積木 啟動校本STEM課程
學生以電子積木進行STEM跨學科學習

學校資料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
所屬區份:西貢區
校  網:95
辦學團體:香海正覺蓮社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將軍澳景林邨
電話:26234773
電郵:info@bwcss.edu.hk
網頁:https://www.bwcss.edu.hk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