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脷洲街坊學校
嶄新森林課程 全面發展知識技能態度

鴨脷洲街坊學校<br/>嶄新森林課程 全面發展知識技能態度

【OpenSchool專訊】自1954年創校的鴨脷洲街坊學校,坐落於香港南區一隅,依山望海,環境優美,一直是純樸親民的街坊學校。踏入廿一世紀,學校秉承有教無類的精神照顧區內學生,也與時並進,積極為新一代學生需要增設眾多嶄新設施與課程,全面針對現今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需要。當中尤以近年新增的「森林課程」最為吸引家長與學生,學校透過有趣的課程設計,讓孩子以體驗式學習增長書本外的知識,使印象更深刻,並同時提升生活技能與處事態度,為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鳳溪第一小學
創意與傳統並重 體藝伴學術齊飛

鳳溪第一小學<br/>創意與傳統並重 體藝伴學術齊飛

【OpenSchool專訊】萬丈高樓從地起,根基的建立至為重要,培育孩子也是同樣道理。孩子在小學階段學會的知識、培養的能力和建立的價值觀,對其成長和日後發展影響深遠。鳯鳳溪第一小學(下稱鳳溪一小)以「四習一核心」為策略,通過「創意與傳統並進」的方法,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基礎教育,促進孩子的全人發展。

新會商會學校
有教無類 關顧每位學生

新會商會學校<br/>有教無類 關顧每位學生

【OpenSchool專訊】每個人的個性不同,興趣各異,學習的能力也有所分別,近年尤其受到疫情影響,學生表現難免會有參差,也未必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新會商會學校本着有教無類的精神,無論在學習上和情緒上,都給予學生最大的關顧,務求讓每名學生也有機會發揮才能,縱使大家的起步點並不相同,都可以一同邁向終點。

保良局陳南昌夫人小學
以愛育才顯關愛 多元活動展潛能

保良局陳南昌夫人小學<br/>以愛育才顯關愛 多元活動展潛能

【OpenSchool專訊】學校是栽培學生的園地,教師的關愛有如泥土中的養分滋養學生,使其茁壯成長。保良局陳南昌夫人小學提倡全人教育,以愛育才,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近年致力提供更多元化、更新穎和有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拓闊視野,發掘個人的興趣和潛能。校方同時透過不同的輔助成長措施,讓小一新生儘快適應小學的學習模式和環境,投入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視學校為第二個家。

樂善堂楊仲明學校
適切學習與支援 學業體藝品德發展兼重

樂善堂楊仲明學校<br/>適切學習與支援 學業體藝品德發展兼重

【OpenSchool專訊】「多言好動」、「勤學不足」等印在成績表上的負面評語,對某學生來說,未必能作為改善的動力,反而影響了他們的自信及學習動機,更成為童年回憶中的一點疙瘩。樂善堂楊仲明學校以關愛代替懲罰,鼓勵學生要有同理心、做個有品德的人,不要以一張成績表決定人生勝負。

孔教學院大成小學
三大軟硬配套 助新生輕鬆適應升小

孔教學院大成小學<br/>三大軟硬配套 助新生輕鬆適應升小

【OpenSchool專訊】雖說孩子適應力較成年人強,但當幼童剛升讀小學,面對全新的環境、師生、課程與學習模式,總會感到忐忑不安。主力服務黃大仙區基層家庭的孔教學院大成小學,銳意從校園的環境氛圍、英文科教學、校本的小一課程統整等範疇着手,協助小一新生儘快投入校園生活,及早打好語文基礎,逐步提升學習動機,以至鍛煉各種終身受用的通用技能。近年所見學生的成長、家長的支持,甚至其他校長的回應,足證該校的相關工作不只走對了方向,也做出了令人鼓舞的成績。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愉快正向校園 激發學生無限潛能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br/>愉快正向校園 激發學生無限潛能

【OpenSchool專訊】不少研究也指出,小朋友在愉快狀態下,自發學習的動機與效能也相對地高,佛教中華康山學校的教學團隊便深明此道,早年開始着力於課程改良與多元智能學習範疇,讓學校成為近年區內聞名的「愉快校園」,令學生能得到童年應有的空間與時間,在學校盡情享受校長、老師安排的學習與發揮機會,在校外則可按個性和興趣發展其他潛能。另一方面又透過特色靜觀課程,讓學生從小開始認識自我,學習收放情緒,成為心存正向,樂於學習的一群,為未來貢獻社會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