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體育風氣愈來愈盛,香港人亦更了解體育運動的好處。聖公會聖匠小學近年積極推廣「全民運動」,希望透過體育運動,讓學生身心靈得到健康發展,聖公會聖匠小學校長伍美英認為,體育令學生擁有良好的體魄及心理素質,對他們的學習也有裨益。
伍美英校長指出,協助學生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中小學七個學習宗旨之一,而且在疫情過後,學生整體的活動、協調、抗壓能力等都有明顯下降,因此希望將全民運動融入學校發展,讓學生達至平均每天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
推廣新興運動 激發學生興趣
學校參與由精英運動員協會推出的動感校園活動,讓學生接觸多元化的新興運動,其後學校亦會根據學生興趣,另外聘請教練,在課堂或課後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參與和訓練。這些運動範圍極廣,除了傳統的籃球和田徑外,還包括跳繩、中國武術、雙節棍、旋風球、躲避盤、健球、地壺球、板球、迷你排球、Nerf Hunt射擊活動、圓網球及欖球等。伍校長解釋:「時代不一樣,現在的學生很聰明,在網絡世界接收到很多資訊,學校讓他們多接觸不同的運動,可激發學生的興趣。」

此外,學校於小息、午息等時間安排活力操場,供學生借用體育用品,讓學生能夠善用課時,達致全民運動。伍校長強調,一個學習並非只有一個目標,她以欖球為例,正是體育科與英文科的跨科學習,由外籍教練任教,學生可以邊做運動邊學英文。伍校長發現,大部分學生參與運動後,不但運動能力有明顯進步,在社交方面亦有改善,自信及溝通技巧大大提高,懂得包容同學的短處,並樂意幫助同學,建立團體合作精神,同時亦增加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更喜歡回校參與各種體育運動。

其他學習經歷 融入生涯規劃
為了讓學生多參與運動,學校在課程安排上亦花盡心思,安排所有拔尖保底的輔導班在星期一和星期三舉行,在星期二、四、五、六,學生便可參與課外活動,在運動與學術之間取得平衡。
學校也沒有忽略學術方面的發展,近年不斷革新課程,伍校長透露,學校推出不少跨學科課程,例如常識科的魚菜共生項目,會跟電腦科合作,讓學生透過編寫程式,設計自動餵魚器,在假期時便可以自動餵魚。
此外,學校去年逢星期三下午加設「其他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簡稱OLE),將服務學習及其他學習經驗活動融入生涯規劃中。這些實地體驗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歷程,助他們擴展視野,加深他們對各種職業的了解,鼓勵學生對不同種類的職業都抱持正面和積極的態度。
學校安排學生到大埔樹屋田莊、麵包工場、健康飲品工場及終審法院參觀,透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將課堂所學應用於實地體驗中,發展溝通技巧、批判思考、解決問題和反思能力等,亦令學生加深對自己能力、性格、興趣和期望的了解,從而在學術及職業道路作詳細規劃和明智決定,為應對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OLE課程亦滲入德育的元素,包括安排學生探訪幼稚園、長者中心、特殊學校,促進學生對弱勢社群的同理心,學懂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而學校去年亦參加海洋公園海馬同學會計劃,讓約十位學生全年免費遊歷海洋公園,參與保育、海洋生態的課程,回校後再向同學宣揚環保和海洋生態的訊息。

手拉手計劃 支援新來港學童
近年學校招收一些新來港學童,伍校表指出,這些學童最難適應的是語言和生活習慣,因此學校推行手拉手計劃,讓新來港學生配對一位本地學生,大家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此外,外籍學生有額外一個半小時的功課輔導班,並由一位教師照顧五位學生,協助他們盡快學好中文,在星期六亦有中英文補習班,讓有需要的學生參加。伍校長表示:「由於每班都有本地學生及新來港學生,他們多了機會溝通,我們發現本地學生的英文變得流利,也不怕講英文,而外籍學生也夠膽講中文。」

======================
學校資料
聖公會聖匠小學
地址:九龍貴州街14號
學校類別:津貼男女小學
辦學團體: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
校監:張樹萱牧師
校長:伍美英
電話:2333 2313
網址:www.hcps.edu.hk
電郵:hcps1974@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