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chool專訊】每個人的個性不同,興趣各異,學習的能力也有所分別,近年尤其受到疫情影響,學生表現難免會有參差,也未必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新會商會學校本着有教無類的精神,無論在學習上和情緒上,都給予學生最大的關顧,務求讓每名學生也有機會發揮才能,縱使大家的起步點並不相同,都可以一同邁向終點。
位於上環的新會商會學校,由僑港新會商會於1958年創辦,為全日制學校,有十二個課室,可開設十二班,每級兩班。學校深信每個孩子也有獨特才能,堅持教好每一位學生,也深信優良品性是孩子未來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十分重視培育學生的良好品性,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正面待人的價值觀。

重視品德教育 推動正向行為
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學生在幼稚園上課時間不足,升上小一後面對新環境,自然需要更多時間適應,因此新會商會學校推出多項措施,給予學生特別的關顧,幫助學生儘快適應新校園。
駐校社工柯艷玲姑娘表示,早在學生入學前,教師便會約見家長及學生,了解學生個性、學習能力等。而學校亦早在開學前舉行小一適應活動,讓學生認識校園和教師,並參加模擬上課,提早適應小學的上課模式。
校本支援統籌主任陳燕芬老師透露,學校於每班設有一名教學助理,在一至三年級,每級亦設有級助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支援,陳老師指出:「在低年級,一班內除了科任教師,很多時還有兩位教學助理,在進行分組討論等活動時,愈多教師在班內與學生互動,學習效果也會更理想。」
學業方面,受疫情影響,部分小一學生書寫能力較弱,因此學校早於每年9月初便邀請教育心理學家,為每位學生的書寫能力作評估,若發現有書寫較慢的學生,更會讓專業人士評量其小手肌的發展,目的就是儘快找出有需要幫助的學生,助他們順利過渡小一生活。
陳老師補充指,部分剛升上小學的學生比較被動內斂,為了讓他們學懂跟別人溝通,學校推行「老友記」計劃,為學生配對一位Buddy,在小息時候可以跟Buddy玩桌上遊戲,幫助比較害羞的學生建立社交圈子。
訓育及輔導主任張雅靜老師表示,小朋友往往怕被人忽視,因此學校實行「一人一職」,讓每位學生都有職責,例如班長、科長、IT小博士、清潔大使及圖書管理員等等,令學生覺得自己可對學校作出貢獻。
幼稚園跟小學最大的分別就是功課量,柯姑娘表示:「我們希望學生在各方面都能取得平衡,我們設有功課輔導時間,讓學生在校內,於教師及教學助理協助下完成一些較困難的功課,其餘小部分如抄寫功課拿回家做,讓學生及家長可享有更多親子時間。」
學校也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品德,張老師透露,學校推出「同心欣賞互表揚」計劃,讓學生向想表揚的同學或教師送上讚賞或祝福的說話,她又補充道:「學校亦推行『好學生提名』,只要學生做了好事,即使小如珍惜食物,學校都會作出提名,並在早會公布,一方面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讓他們學懂欣賞別人;另外,我們會有點播活動,讓小朋友寫一些鼓勵說話,於小息時由高年級學生讀出來;而班內亦設有分券獎勵計劃,只要做一些好行為便可獲分券獎勵,小朋友可儲起分券,到學期中或學期尾,班主任便會進行拍賣,學生可以用分券競投喜愛的物品。」各項舉措,都是希望營造學校的正向氛圍。


創造英語語境 為學生打好根基
語言是一切學問的基礎,打好基礎,學習自然事半功倍。課程發展主任馮穎葭老師表示:「我們相信語言環境對學習語言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聘請了三位外籍教師,這些外籍教師會參與逾半的英文科授課。」
馮老師指出,有些小一學生開學時接觸外籍教師,會有點不知所措,但由於每星期有多堂會接觸外籍教師,到了9月底時,他們已可以跟外籍教師對話了。她續指:「我們看到學生的進步很大,特別是會話方面,外籍教師會跟學生傾談,甚至在小息的時候也會跟他們接觸,所以學生很快便適應了。」
另外,學校購買了一套電子書,讓學生在任何地方都可透過流動電腦閱讀,馮老師解釋:「我們的閱讀課程是分層的,根據學生本身的能力,讓他們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能力的書籍,我們為每一年級定下目標,並在年初、年中和年底都作評估,而大部分學生都超出了我們定給他們的目標。」
馮老師也承認,疫情對英文科影響很大,為了讓剛剛升上小一的學生打好根基,他們會跟學生多做一些練習,而每一堂英文課都會有教學助理,換言之,一堂英文課往往會有三位教師,即外籍教師、本地英文教師及教學助理。馮老師表示,由於有多位教師一起授課,可同時進行不同程度的教學,幫助未達標的小朋友追上來。



跨科教授STEM 發揮學生創意
近年很多學校都重視STEM和編程,新會商會學校也不例外,由一至六年級,學校都會把STEM滲入學科。資訊科技科主任胡德明老師透露,學生由初小開始接觸編程,學校亦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的編程活動及比賽,如「小學機械人搶包山邀請賽2022」、「機械人循跡避障比賽」、「機械人短跑競賽」、「Lego機械人比賽」及以Zoom形式進行的「STEM小小城市設計師課堂」等。通過參與比賽及活動,能增加學生對電子、機械、編程等方面的基本認識,並有一個發揮創意及擴闊眼界的機會。
新會商會學校早在十多年前已在課室逐一安裝電子白板,讓學生學習更具趣味及互動性。學校為了讓學生多接觸新科技,亦會主動購買新的教學器材,例如「無人機」、「Pointdidi」、「Robo Wunderkind Education Kit」、「Fischertechnik智能家居」等,早前引入的機械人「Temi」,讓學生學習如何透過編程去為機械人設定移動路線。
張雅靜老師表示,在低年級,STEM會由英文科與常識科進行跨學科教學,先透過常識科讓學生學習課題,再於英文科進一步進行探究活動。她以一年級為例,常識科教師會教授一些物料方面的知識,例如塑膠、紙和玻璃在滲水透光能力的分別,其後英文科教師會教授與常識科相關的英文生字,例如Plastic、Metal等,再讓學生思考如何運用各種物料來設計滑梯,過程中學生既能進行科學探究,亦學懂不少英文詞彙。
張老師指STEM課程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不單靠書本去吸收知識,而是可親身接觸這些事物,而且跟生活息息相關,令他們更有興趣去學習,在過程中,學生要上網尋找資料,自己進行探究,大大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胡老師則認為,STEM課程有助小一學生適應新環境:「學生一邊動手做,一邊與同學和老師有互動,不是只聽教師的講解,這對他們投入小學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學校資料
新會商會學校
所屬區份:中西區
校 網:11
辦學團體:僑港新會商會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香港上環居賢坊1號
電話:2546 5712
電郵:swcss@yahoo.com.hk
網頁:www.swcss.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