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間學校聯合出版文集
為學生創建分享閱讀心得平台

八間學校聯合出版文集<br>為學生創建分享閱讀心得平台

「閱讀元宇宙」聯校閱讀推廣計劃前身為「悅讀跨次元」計劃,由明愛馬鞍山中學、趙聿修紀念中學和福建中學(小西灣)等校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發起,旨在為喜歡讀書和談文論藝的同學,創建分享閱讀心得的平台。該計劃每年都會訂下主題,然後蒐集各校同學的精彩閱讀報告,彙編成冊,以實體印刷和電子版並行的方式發行約一萬份,於各校、指定書店和一些大型展覽派發。過去三年已經有七十二位同學的文章藉此平台獲得公開發表的機會。今年續辦「閱讀元宇宙」計劃,除創始三校外,潮州會館中學、九龍塘學校(中學部)、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曾璧山(崇蘭)中學和港青基信書院也加入其中,合作出版新一期閱讀報告集《閱讀中華》。八所學校來自不同區域,源自不同背景,卻自發組織起來,在教育界實屬難能可貴。

八間學校聯合出版文集<br>為學生創建分享閱讀心得平台
多間學校合作製作的《閱讀元宇宙》閱讀報告集,已經出版到第4期。

閱讀中華 認識家國 承傳厚德自強

「閱讀元宇宙」過去先後曾設「悅讀越『正』」、「健康生活」和「21世紀少年」三個主題,新一年則以「閱讀中華」為題,鼓勵學生閱讀與中華民族相關的書籍,然後發表所思所感。這次參與的同學共有三十二位之多,來自中一至中五。同學閱讀的書籍固然與中華民族有關,但種類並不限於歷史一門,亦包含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社會科學、應用科學、民俗學、思想哲學等不同範疇,無疑是以不同的切入點認識和思考家國。總編輯之一的九龍塘學校(中學部)的林雪清老師表示:「文集反映學生閱讀興趣廣泛,有的同學以史為鑑,反思如何立己達人;有的同學分享經典名著和風流人物,讚賞英雄氣概;有的同學介紹旅遊風情,讓我們感受文化的融合。」

同學們的作品大有可賞,當中不乏具深度之作,發起學校明愛馬鞍山中學曹雪蓮校長表示:「書中的作品都是讀而優則思之下的成果,多篇作品內容可喜,不少想法值得同代人學習,亦值得成年人傾聽、思考和尊重。」例如,該校學生方穎新同學從魏晉小說《世說新語.尤悔》悟到:「後悔說穿了是一個沒有營養價值的詞,它不能讓事情回到最初的起點。我們唯有選擇向前走,好讓自己不再為更多的事情後悔。」九龍塘學校(中學部)的曹揚同學則從馬伯庸的小說《長安的荔枝》一書學會了「如何在挑戰面前堅持自己的信念,在權力和道德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另一位來自趙聿修紀念中學的陳珞詩同學,則從本港著名教授陳耀南的名著《中國文化對談錄》領略到「世事從來不會盡如人意,但我們與其埋怨世道險惡不公,不如化言語為實際的行動,盡力幫助有需要的人,成為那束燭光,驅趕人類世界的陰暗。」港青基信書院的初中生王浩昕看過《李白,你在說甚麼?》後反思:「讀書其實是在讀人生,讀別人的人生,也在讀自己的人生。擅長讀書,就可以深深地翻閱自己。」這些少年人的想法,也許尚見稚嫩,但都是年輕人的真情實感,值得成年人珍惜和細讀。

八間學校聯合出版文集<br>為學生創建分享閱讀心得平台
4年的文集,已經有104位小作家找到自己的發表空間。

多校攜手合作 為學生搭建成功舞台

各校每年攜手合作出版閱讀報告集,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表演舞台,主動為喜歡寫作的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不再被動地依賴外間的機構或比賽。發起人趙聿修紀念中學周靜儀主任分享:「疫情期間,全港學生可參加的比賽或活動少之又少,我與明愛馬鞍山中學及福建中學(小西灣)忽發奇想,不如由我們自己為學生創造空間吧﹗」本年度新加入的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其校長蔡子良對出版文集的初衷相當支持:「很開心各校可以共建讓學生談文論藝的平台,啟仁啟智,互勵互勉,我校自然大力支持。」曾璧山(崇蘭)中學的陳禮芝老師認為本年度的文集不僅能讓不同背景的學生切磋交流,更能藉閱讀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提升文化涵養,甚具意義。福建中學(小西灣)馮雅怡老師則著眼於本計劃能促進友校師生的學術和文化交流,開拓視野。港青基信書院梁美瑩老師感恩得力於眾位同道人與喜愛書本的學生,才能再次造就這本閱讀報告集誕生,亦表示:「希望小作者們繼續透過閱讀積累各種識見,並在閱讀時多傾聽內心的聲音,從自己最真切的感動出發,寫下更多反映當時心境與思考的閱讀報告。大家的思考值得被看見!」

一眾本計劃的學術顧問,也對計劃的理念以及書中的學生文章大加讚賞。香港中文大學自學中心代理主任巢立仁博士盛讚「本書的原意很好,同學的體會深入,書的設計又亮眼。」香港大學附屬學院的何韻詩博士亦指:「各校每年自發合作出版文集,真是厲害之舉,學生閱讀的書籍多元,而且作者亦不限華人,十分難得。」

八間學校聯合出版文集<br>為學生創建分享閱讀心得平台
書中處處都有都是年輕人的真情實感,值得成年人珍惜和細讀

網上閱讀最新一期《閱讀元宇宙》:請按此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