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chool專訊】創校踏入三十年的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向以關愛文化聞名於區內,近年更積極引進正向教育與跨學科體驗式課程,讓小朋友在正面、積極、關懷之中建立良好品格,並藉着充滿創意、連繫生活的課程及活動,培養創意解難能力,以對應廿一世紀多變的社會需要。全方位幫助學生達成校訓「修己善群」的目標,為邁向未來、貢獻社會作好準備。


滲透式生活化正向教育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蔣棟良校長認為,廿一世紀的社會除了講求知識與科技,更重要的是個人品格與正向價值觀,因此學校重視培養孩子重己重人的基礎,致力營造正向關愛氛圍,讓孩子在校園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習慣,因此學校推行多元化的策略,讓正向價值觀滲透於課程、活動與生活中,他表示:「我希望每位同學也可成為一粒星,可以是學術、體藝、個人素質等不同方面,學校透過籌辦不同的活動,助學生展現個人才能,讓他們在不同地方作出貢獻。」豐富的活動如「一人一服務」計劃、校隊、拔尖隊伍,讓孩子從中發展同理心、關愛、團隊精神等共通能力,並帶來正向學習夥伴;加上各位老師也在教學與活動中發揮各自的所長,成為學生的楷模,讓學校成為強大的學習圈,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助欣賞,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形成有機的學習循環,達到砥礪成長。
負責推行正向教育的黃慧貞副校長與徐秋萍主任表示,對於小朋友來說,正向教育是抽象的,所以學校引入二十四個性格強項,以六種動物象徵六大類性格特質,讓學生更容易聯想,並將二十四個性格強項融入不同學校活動、服務計劃,甚至課程當中,將抽象概念具體化、生活化,助學生在生活中培養這些性格特質,並將之實踐。黃副校長指出:「學校的操行評語也會以二十四個性格強項為內容,具體深入地指出學生的優點及需要改善之處。」就連在家長日中,班主任也會與家長討論學生的性格強項為先,藉以讓家長與小朋友明白其重要性,務求家校同步實踐正向生活。徐主任補充說:「我們更推行『伊正SuperKids』計劃,製作二十四個性格強項貼紙,每當老師發現學生展現了相關強項便會送出貼紙以作鼓勵,加上正向語言作出歸因;在家中,家長也可利用性格強項貼紙,鼓勵學生在家也同樣貫徹行動。當學生儲滿指定的貼紙數量便可換取禮物,增加了學生實踐的動機。」而這計劃實行以來,不少數據也反映了學生的投入度逐年提升,而在實踐不同性格強項時,也有顯著的進步,可見這已成學生的生活,能持之以恒地發揮作用。

趣味活動建立同理心
除了獎勵計劃,學校也透過班級經營活動、成長課程等培育策略,助學生發展不同性格強項及建立同理心。如二年級學生可透過扮演殘障人士,了解他們的生活需要並學習感恩所擁有的;三年級則透過「我的蛋BB」活動,讓學生照顧蛋BB一星期,助他們感受為人父母的辛勞,並從中學習照顧別人與審慎行事。凡此種種均可見學校花了不少心思,讓學生在正向氛圍下成長。蔣校長更指出:「『無規校園』也是學校的一大特點,即我們沒有校規,因為不希望以懲罰或缺點作為解決學生犯錯的方法,而是透過完善的培育政策,讓小朋友在無規之中學習承擔、改善、貢獻。」「無規校園」可算是正向教育、關愛文化的最佳體現,因為學校明白小朋友需要從錯誤中學習、成長,所以在犯下錯誤後,會藉着輔導、服務活動,讓學生以行為承擔責任,得到改善的機會,明白自己有能力服務別人作出貢獻,從而成長、轉變。

知識創意連繫生活
有了良好的品格基礎,能將知識轉化用於生活,也是廿一世紀社會重要的能力,所以學校自五年前便開始善用課時,以上午的課堂作學術知識傳授,下午課時則加入充滿創意與趣味的跨學科體驗式課程,藉着能連繫生活又有趣的內容,助學生提升整體學習動機與效能,使之明白學習的意義。負責統籌的麥豪輝副校長表示:「體驗課的教案全由老師按校本課程需要、根據體驗式學習的理論創作編寫,內容涵蓋不同學科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可將早上學到的知識,在下午的體驗課得到應用機會,學生從而反思所學的用處和自己吸收到多少知識。」課程的內容十分豐富,每個學生每年可享受到五個不同的體驗課,既有涵蓋中文、數學、常識科、營養學、生活技能的「方便麵四食」,又有融會英語運用、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創作的「英語皮影戲」等等,由此可見體驗課的多元趣味,既是知識技能的實踐,也有職業導向的探索,更能刺激學生展露興趣才能,實行以來,各方面的數據都反映對學生成長有積極作用。此外,每年於一月試後進行的體驗學習周,則進一步將體驗式學習深化發展,透過主題知識學習、參觀活動、資料搜集、分析報告的過程,系統性地進行研習探究,發揮學生的創意思維、解難能力、合作精神,可算是總結了日常體驗式學習的成果。

跨科體驗成就積極學習圈
麥副校指出:「體驗式課程超脫了傳統考試的框架,讓學生明白考試成績不是學習唯一的目標,而是為了改善生活,他們的學習動機便大大提升了。所以實行以來,學生不但在『社交及情意數據』上反映了學習動機、態度有所提升,在實際的學術成績也有正面影響。」這些學習數據,反映跨學科體驗式學習成就了學校學習圈的積極循環,其有趣實用的內容讓學生投入愉快學習氛圍之中,繼而提升動機,使之上課更專注留心,自然能令改善整體成績,建立自信。而在分組進行的體驗課程中,更讓不同能力的學生發揮強項,互相合作與欣賞,形成正向有機的互動,麥副校補充:「日常在課堂中較被動的學生,在體驗課中往往表現積極,而且擁有不錯的生活經驗來解決難題,而學術成績較佳的同學在體驗課中也會發現自己的不足,需與人合作解難。」由此可見,體驗課程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平台與機會,不僅是運用知識,也傳授技能,將學生在傳統學科以外的才華展現人前,也建立起正向的人際關係與生活態度。


電子互動帶動自主學習
為了配合廿一世紀學習及跨學科體驗課的推行,學校在電子學習方面也積極提升,除了每位學生也有個人平板電腦方便進行各式課前預習、課堂活動與課後作業外,老師也善用不同電子平台及活動,以提升學習動機與成效。當中的課堂互動活動,不但能為老師提供即時數據,以審視不同學生的學習成效,以調節課程內容與跟進學習進度,更提升了過往較被動學生的表現,甯志遠主任指出:「電子學習能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模式,也設有分層式作業,就不同學習需要作出提示,助學生完成課業。而在傳統課堂中較被動的學生也能藉着錄音、錄影、相片等方式展現學習成果,令學習更立體,學生參與度更高,學習變得更主動。」而配合學校正向教育的方針,電子學習也加入了評鑑內容,讓學生藉着互相品評、欣賞,也互相學習、刺激,以同步進行價值觀教育,令學校的正向學習圈更圓滿運行。


學校資料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
所屬區份:元朗區
校 網:72
辦學團體: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教育推廣機構有限公司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天水圍天耀邨第一期
電話:2448 0889
電郵:qps-mail@qesosaps.edu.hk
網頁:www.qesosaps.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