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chool專訊】傳統教育往往只強調學生的學術成績,而未能有效關顧他們的身心靈健康。廖寶珊紀念書院突破傳統,除了重視學生的學業表現外,亦致力推行價值觀教育及培養學生的正向思維。學校積極推廣校園欣賞及感恩文化,讓學生懂得感恩惜福。「欣・感」氛圍不但有助學生保持精神健康,也能讓他們學會以樂觀和積極的心態面對學業,提升學習效率。
廖寶珊紀念書院校長張偉聲博士指,為了令學生在關愛氛圍下愉快地成長,學校於三年前開始推動「欣.感」文化,希望學生學會欣賞及感恩,建立積極和正向的價值觀。在課堂學習上,各科教師會把「欣.感」文化滲入教學中,並以「欣賞」和「感恩」為題舉辦活動,如有由中文科舉辦的「欣.感」演講比賽。在課外活動方面,「校園感恩祭」是推動「欣.感」文化的重頭戲。活動由各學會及學生團體策劃,並設不同攤位,提供平台予學生發揮學術以外的才能。即使是平日個性較為內向的學生也有一展潛能的機會。感恩祭結束後,學生會投票選出最喜愛的攤位,表達對彼此的欣賞及肯定。


建立校園幸福感
此外,學校還會舉辦林林總總的活動推廣「欣.感」文化,其中「天使行動」旨在鼓勵學生發掘彼此的優點,將之填寫在心意卡上。學生亦可以贈送心意卡予教職員,表達感恩。至於「俾個like」活動,則由教師主導,撰寫讚賞學生的說話並張貼在壁報上,藉此讓學生多接觸正面訊息,促進師生之間的欣賞文化。張校長說︰「『欣.感』文化採用了正向心理學,幫助學生由欣賞自己開始,延伸至欣賞別人,對人和事多感恩少埋怨,從而提升幸福感和快樂指數,排解學習和生活上的焦慮與壓力。」
張校長又補充,「欣.感」文化推行三年間,校方發現學生比以前更投入校園生活,學校更連續兩年奪得「樂繫校園獎勵計劃」榮譽大獎及積極推動正向校園大獎。
鼓勵學生互相扶持
談及學校的關愛文化,一定要由舉行多年的「朋輩輔導計劃」說起。為了讓不同背景的中一學生儘快適應全新的學習環境,學校特別培訓有興趣的高中學生成為朋輩輔導員。每名朋輩輔導員與一至兩位中一新生配對,舉行多個活動,例如一同參觀農場,甚或是露營等,與中一學生建立深厚的連繫和支援網絡。輔導員又開設社交軟件群組,為中一學生提供及時支援服務,助其適應校園生活。輔導主任孫麗老師指,擔任朋輩輔導員的高中同學從計劃中培養出責任心和學會關顧他人,建立互信的朋輩關係,增加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學校深明朋輩間的影響力,於是在去年挑選了二十多名中三及中四的學生參加「學生守護大使」計劃,接受一系列培訓,學習關心朋輩的技巧。完成培訓後,守護大使會幫助教師識別和支援受情緒困擾的學生。輔導主任孫麗老師指,「每班都會有一至兩個『守門人』,助教師留意身邊的同學,如發現潛藏風險個案,會先由學生守護大使以朋友方式慰問關懷,有需要時再把個案轉介給老師或社工跟進,守護大使在維護學生精神健康上扮演重要角色。」此外,守護大使更會在校內「身心靈健康日」籌辦攤位遊戲及工作坊,推廣及加強全校師生對精神健康和正向思維的認識。另外,學校今年亦安排學生參加「學生大使.積極人生」計劃,作為學生守護大使計劃的延續,加強推廣精神健康活動,以達到更佳的效果。
「學伴同行」計劃中,學校安排正在大學肄業的校友為有需要的師弟師妹進行課後補習。教務主任劉振健副校長指,學校關顧不同能力的學生,「會安排重讀生及上學期成績未達標的學生參加『學伴同行』計劃,由前輩引領後輩。」劉副校長說許多畢業生都樂意回校擔此重任,這正好印證了學校的「欣・感」和關愛文化得以薪火相傳。

學生心聲
王善平 中四
參與計劃︰學生守護大使
接受培訓之後,我學會如何有技巧地幫助有情緒困擾的同學,如做一個聆聽者,在安全環境下開解他們。我十分慶幸學校積極提倡「欣.感」文化,通過不同的活動,鼓勵師生互相欣賞。學校又提供不同排解情緒的渠道,令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身邊有老師和同學同行。
李浩宇 中四
參與計劃︰學生大使.積極人生
身邊的同學或多或少都會有煩惱但未必會主動找人傾訴,這時學生大使就可以發揮作用。接受培訓後,我學會換位思考,實踐所學,主動關心同學,成為他們的「樹窿」。

團體活動 建立健康人際關係
學校通過不同的團體活動,提升班內凝聚力。當中「午間舞台」是一個全校總動員的活動,各班的學生輪流在午膳時間於操場進行約三十分鐘的表演。表演由同學共同策劃,內容豐富,包括話劇、雜耍、棟篤笑、歌舞表演等。學生藉籌劃活動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學懂互相包容。學校亦特別為中二及中四級學生舉辦歷奇訓練營,讓學生藉完成各種挑戰和任務,培養團隊精神,互相欣賞及啟發,一起共渡難關。
「休整時刻」 排解考生壓力
學校關懷不同級別學生的心理需要,舉辦合適的紓壓活動。中五及中六級學生準備公開試承受巨大壓力,或會無從抒發,校方特別為他們安排「休整時刻」。當日學生上午如常上課,下午則可以投入自選的藝術及體育活動中,如瑜伽、雕刻小夜燈、藍染、繩結編織及桌遊等,與同學共度輕鬆、療癒的時光,以期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學生減輕壓力、抑鬱及焦慮等情緒,以健康的心態面對公開試。




義工服務 培育關愛精神
除了在校內宣揚正向關愛精神外,學校亦希望可將這種文化推展出社區。陳婉婷副校長指,學校每年均會安排所有中一及中五學生參加義工服務,中五學生會上門探訪獨居長者,而中一學生則會到安老院舍表演及派發禮物以表達關懷。學生藉由活動與長者相處及互動,除了可協助他們建立正確價值觀,更能將學校多年來的關愛文化帶進社區,以促進社會和諧共融。
學校資料
廖寶珊紀念書院
所屬區份:荃灣區
辦學團體:廖寶珊教育基金有限公司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荃灣蕙荃路22-66號
電話:2499 6711
電郵:info@lpsmc.edu.hk
網頁:www.lpsmc.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