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僑英文中學
投入「玩樂式」學習 多元活動助學生追夢

惠僑英文中學<br/>投入「玩樂式」學習 多元活動助學生追夢
(右起)校長鄭智賢帶領專業教育團隊,包括聯課活動主任陳銘雄、課程發展主任陳容芳及教務主任周玉玲,為學生打造愉快學習環境。

【OpenSchool專訊】「玩樂式」學習強調透過有趣的活動和實踐經驗,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使知識更易吸收。惠僑英文中學本著愉快學習的教學理念,推行「玩樂式」學習,把多元化教學活動融入課堂內外,提供接觸不同領域事物的機會,讓學生寓學習於玩樂,「玩中學,樂着學」,藉此培養學生的解難、協作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使他們更投入校園生活,建立正向人生觀。

多元活動 發展個人潛能

潛能開發是近年教育界的重要課題,惠僑英文中學校長鄭智賢指出,部分學生學術成績雖然後進,但是在別的方面有着過人之處,他說︰「讓學生知道自己也有﹃閃光點﹄十分重要,否則任由挫敗感蠶食意志,最終無心學習,便白白浪費六年光陰。所以我們提供很多課外活動讓學生嘗試不同事物,玩樂之餘也能發掘獨有才能,使之日後發展成事業方向。」

事實上,校長所言非虛,就如該校的畢業生盧蔚豐,就在剛過去的亞運會代表港隊出戰跆拳道比賽,挑戰奧運金牌選手,其中學時期正是學校跆拳道學會的成員。聯課活動主任陳銘雄說︰「課外活動其實是生涯規劃的一部分,對學生未來出路影響深遠。因此,學校投放大量資源籌辦活動及資助學生參與。」現時學校每星期特設多元活動環節,提供超過三十多個學會活動,例如射擊、龍舟、茶藝、花藝、髮型設計、Hip Hop等。而且每年都會因應學生的興趣加入新活動,亦會資助家境稍遜的學生參加需要付費的活動,以免學生因經濟困難錯失學習良機。

惠僑英文中學<br/>投入「玩樂式」學習 多元活動助學生追夢
學校提供多項課外活動,給學生玩樂之餘同時盡顯潛能。
惠僑英文中學<br/>投入「玩樂式」學習 多元活動助學生追夢
龍舟隊首次參加學界200米小龍賽,榮獲金盃賽亞軍及殿軍,成績令人鼓舞。

世界學堂 識國情拓視野

寓學習於玩樂的概念,由課外活動延伸至境外交流層面。自2000年起,學校推出「世界學堂」計劃,學生能夠跳出香港到外地考察,是旅遊、是學習,也是成長。計劃推出至今二十多年,學生足跡遍佈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等地及多個內地城市,目標是讓每位學生在學期間至少參加一次境外交流。

由於學校尤其重視國民教育,因此多年來帶領學生踏遍神州大地,涉足大灣區、北京、上海、山東、惠州等地,加深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及了解國內發展機遇。每逢暑假,學生獲安排參與內地三週的體育訓練夏令營,如有學生曾赴南京體育學院寄宿,進行足球及田徑的習訓。參加的學生不一定是精於體育,學校旨在透過三星期刻苦生活,訓練學生的紀律和堅毅意志。除了認識國家,學校也着重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如早前安排學生到南韓參觀著名的科技公司,了解當地創科發展,又曾經安排閃避球學會到日本參加閃避球友誼賽,從各種交流體驗中,培養國民身份意識以及宏大的世界觀。

惠僑英文中學<br/>投入「玩樂式」學習 多元活動助學生追夢
教師帶領同學參加「萬名青年到惠州」活動,了解惠州以至大灣區的發展。
惠僑英文中學<br/>投入「玩樂式」學習 多元活動助學生追夢
「世界學堂」計劃下,學校安排學生到南韓交流,開拓他們的國際視野。

愉快學習 提升語文能力

學校善於利用活潑的手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每年的中文科和英文科學術週就是良好的教學示範。學術週每年以特定主題設計系列活動,如中文週就曾用《聊齋誌異》為題,師生粉墨登場扮演小說中的經典角色,編寫劇本拍成「喜劇」宣揚「感恩酬情」的傳統精神,並製作小冊子引導學生由淺入深賞析名著。師生一同「扮鬼扮馬」,令全校陷入熾熱的學習氣氛。該星期內全校的中文課均以《聊齋誌異》為教學文本,初中課堂融入故事創作,訓練學生的創意思維及寫作技巧;高中同學則研習精選篇章,提高文學鑑賞能力。

教務主任周玉玲指出,趣味活動以外,為了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得到適切教育,入學時會根據學生的語文能力,將其分配到英文班或中文班。老師會推薦英文能力較強的學生加入新成立的Drama Club,由校外專業導師訓練同學演說英語的技巧,培養自信心,繼而走上舞台。而英文能力稍遜的學生,則加強基礎訓練,以「Word A Day」詞彙本協助學生積累字詞,要求學生多記和多用,同時培養自學能力。

至於非華語學生,中文課則進行抽離式教學,把中文能力較遜的非華語同學,由常規DSE中文課程抽離,改為修讀及應考受國際認可但程度較淺的GCSE課程,依然無礙將來升學出路。

惠僑英文中學<br/>投入「玩樂式」學習 多元活動助學生追夢
每年中文週,老師均粉墨登場,望引發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
惠僑英文中學<br/>投入「玩樂式」學習 多元活動助學生追夢
為加深同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並促進文化共融,學校舉辦活動鼓勵非華語學生一同參與。

品德情意 融入STEAM課程

學校的STEAM教學,同樣以趣味主題為出發點,並且滲入關愛社區及中華文化元素,讓學生樂在其中之餘,人文素質亦得以培養。課程發展主任陳容芳指學校的STEAM教學由淺入深,初中會先以較簡單的課題奠定STEAM知識基礎,如製作龍舟模型船,由人文學科介紹端午節的由來,讓學生把科學科密度概念結合美術科中式設計元素設計龍舟,促進跨學科學習。

而進入高中後,STEAM教學會以課外活動及比賽形式推展,由對科學具興趣的同學組成STEAM團隊繼續科研學習,主題圍繞運用科技造福人類社會。該團隊曾設計出「可收納式太陽能大型自動灌溉裝置」,學生留意到花墟的花店以人手澆水造成地面濕滑,容易引發危險又浪費食水。針對這個問題,他們利用植物吸水性原理,把水注入花盆下層的容器,以浸吸式方法灌溉植物,解決社區環境問題。憑這個嶄新方案,團隊躋身香港創科展120強,並獲得優異獎,成績令人鼓舞。

疫情期間,學生參與「三無大廈防病毒三維打印保護套安裝計劃」,活用三維打印技術,並將完成的打印品安裝在深水埗區的三無大廈。學校又引入AI科技教學,以配合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如去年以智慧城市為主題,團隊創作了節能交通燈,運用AI辨識功能辨別路面情況,調節燈號轉變速度,縮減人車等候時間。凡此種種,均是希望學生能夠成為關懷弱者、心繫社區的創新者。

惠僑英文中學<br/>投入「玩樂式」學習 多元活動助學生追夢
STEAM團隊憑太陽能灌溉裝置,在香港創科展獲優異獎。

齊當義工 全力服務社會

承接回饋社會建立良好人格的課題,學校規定學生每年要參與一次校外及兩次校內義工服務。服務包括探訪獨居長者、智障中心等,為弱勢社群送上溫暖。每年盂蘭節,機構都會在學校隔壁的球場派米,為免長者日曬雨淋地排隊,學校會開放校園由同學照顧公公婆婆,實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關愛精神。

此外,中一學生均要加入制服團隊,以培養他們紀律及協作精神,同時提升抗壓能力。學校如此落力為學生籌組各項課內及課外的活動,無非為了達到全人教育的目的,期望學生日後為社會作出貢獻。

綜上所述,惠僑英文中學不僅提供優質的學術教育,更融入了多元的「玩樂式」及「體驗式」學習體驗。這種教育方式,有助於培養及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建立正向價值觀,並拓展他們的視野,為未來的成功和社會貢獻奠定堅實基礎。

惠僑英文中學<br/>投入「玩樂式」學習 多元活動助學生追夢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前排右)及深水埗民政專員黃昕然(前排左)帶領惠僑同學將三維打印技術應用於深水埗三無大廈,為抗疫出一分力。
惠僑英文中學<br/>投入「玩樂式」學習 多元活動助學生追夢
每年盂蘭節機構派米,學校會開放校園由同學照顧公公婆婆。
惠僑英文中學<br/>投入「玩樂式」學習 多元活動助學生追夢
鼓勵學生加入制服團隊,培養紀律及協作精神,並提升抗壓能力。
惠僑英文中學<br/>投入「玩樂式」學習 多元活動助學生追夢
學生親手製作母親節小禮物,贈送給區內婦女。

學校資料

惠僑英文中學
所屬區份:深水埗區
辦學團體:惠陽商會教育基金有限公司
學校類別:直資
地址:九龍石硤尾偉智街17號
電話:2777 6289
電郵:wkc@wkc.edu.hk
網頁:www.wkc.edu.hk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