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
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致力為學生營良優良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OpenSchool專訊】小學是學生發掘興趣、人生方向的關鍵階段,位於九龍城區的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採用「遊戲中學習」、「加拿大阿伯達」雙語學制、STREAM等教學方針,課程糅合中西文化,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態度之外,亦為未來學習及自我成長做準備。校長許陳幹華表示,學校製造大量機會給學生展示自信及能力,期望他們成為有能力且樂於助人的人。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於1992年創校,學校深信每位學生具備獨特天賦及潛能,貫徹「3P」(Play, Participate, Possibilities)策略,初小階段透過「遊戲中學習」讓學生在玩耍過程中建立朋友圈、好奇心及遵守遊戲規則的能力。許陳幹華校長稱學校學生來自不同成長背景及國家,有說日文、中文、英文的學生,不論來自哪個國家,遊戲是小孩子天性,也是最自然的語言。學生從遊戲中學習,很快適應小學生活。然而,遊戲絕對不是單純地玩耍,老師從中引導及啟發學生發明、創造、想像、探索、表達知識,將知識、生活態度應用於遊戲當中。她強調,「遊戲實際是學習規則,在遊戲中教導學生面對輸贏,處理情緒更為重要。」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許陳幹華校長指,學校貫徹「3P」策略,培育學生的才能。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學生寓學習於遊戲,樂在其中。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教師通過遊戲引導學生學習。

STREAM課程 促進思考與解難

從「遊戲中學習」建立學生好奇心循序漸進地引領至STREAM課程,集科學、科技、研究、工程、藝術和數學等元素。許陳幹華校長指,學校鼓勵每級學生自發地發掘感興趣的題目,並不時提供互動性活動。例如,學校設立活動希望同學宣傳「善良」,老師不會設定框架如何實施,只提出問題,由學生組織及構思如何實踐。這些活動有助學生培養分析思考、創作、藝術、溝通,以及執行等不同能力。她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個,學生從STREAM課程學習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困難。為配合STREAM課程,學校設「創造者空間」,配備平板電腦、3D打印機等設備,供學生使用,發揮創意,親自動手創造。學校又透過講座、工作坊、實驗、推廣活動等方法,讓學生投入到課程學習。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學校致力透過STREAM課程助學生培養分析思考、創作、藝術、溝通,以及執行等不同能力。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校內STREAM教室環境舒適,配套設施完備。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學生可利用3D打印機,創作模型。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學生投入STREAM課程,一同探究。

許陳幹華校長表示,學校不會局限學生,反而鼓勵他們留意身邊事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法。她分享最近收到一位三年級學生的「詢問」,內容是學校因應落雨而關閉室外設施,信中提問「為何上午落雨,下午仍要關閉室外設施,學校會否重新考慮安排?」許陳幹華校長十分欣賞學生的主動性,即使學生在處理事情上的看法不同,但提出想法,讓校方有機會解釋安排原因,這正正是「遊戲中學習」及「STREAM」課程的優勢,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分析能力及共同建設的能力。學校的STREAM課程將地球或社會發生的事帶進課室,老師設計主題啟發學生,例如「如何做地球守護者?」、「地球面對甚麼問題」等,讓學生認識氣候轉變問題,相關的學習與學生生活及真實環環相關,增加學生學習動機。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資訊爆炸年代,不少人追捧技術,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投放更多資源於人身上。學校相信未來世界所需的人才不再是掌握資訊的人,而是腦筋靈活、懂思考及分析的人才。許陳幹華校長表示,硬性的知識、資訊可以在圖書館和互聯網隨意找到,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溝通、創意和情緒管理等能力才是更重要,這些都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元素。她認為,21世紀學習更注重4C(Creative Thinking、Critical Thinking、Collaboration及Communication),學校跨學科專題研習及STREAM課程,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及機會主動嘗試,從中建立4C能力。

雙語學制融入不同學科 既學知識也學文化

教學方面,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採用加拿大阿伯達(Alberta)雙語學制課程,除了中文科、英文科外,數學、藝術、音樂、宗教等科目均採用雙語教學,每學期因應學校課程編排而決定使用英文或中文教學。許陳幹華校長引用藝術科作解釋,「在一個學期學生使用英文學習西方藝術文化,另一學期使用中文學習中華傳統藝術精粹。過程中,學生了解到甚麼是文化差異,並學習欣賞不同的文化。」

加拿大阿伯達雙語學制課程有助學生穩固語文基礎,英文和普通話教學比重分別為65%英文和35%中文。許陳幹華校長指出,在加拿大已有十多家學校使用相關學制課程,有研究發現雙語學制能促進腦部發展、提升解難能力及專注力,有助均衡發展左右腦運用。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學校沿用加拿大阿伯達雙語學制課程,許多科目也採用雙語教學,每班有中文及英文班主任關顧學生在學術及其他方面的需要。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校內有不同國籍和文化背景的學生,校方亦定期舉辦不同的活動,讓學生認識不同的文化。

關顧學生身心靈健康

學術以外,學校也重視學生身心靈健康(wellness)發展。校方創造舒服環境給學生表達感受,釋放壓力,建立精神及心靈健康。許陳幹華校長補充,身心靈健康不僅涉及正向思維培育,更是為學生創造健康生活環境,例如健康飲食習慣、自律運動習慣、正向相處方式等,避免負面情緒影響學習。她認為,促進學生身心靈健康發展其中一項重要目標是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情緒和思想,自由分享感想和表達看法。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採用雙班主任制,每班有中文及英文班主任關顧學生在學術及其他方面的需要。學校重視師生關係,讓每名學生得到細緻照顧及重視,教師更多空間和學生建立互信的關係,瞭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及成長需要。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是一所基督教學校,致力透過宗教教育培養學生的靈性和品德,學校注重十商發展,其中包括:智商、情商、逆商、德商等。校方利用聖經故事,讓學生認識福音真理的同時,成為有愛心的人。許陳幹華校長強調學校課程及活動具連貫性,引導學生發掘天賦,裝備技能及建立良好價值觀。她期望,學生將來成為喜樂、樂於助人、自信、具責任感的人,不僅僅成為有能力的強者,而是成為有能力幫人亦願意助人的人。學校未來將投放更多資源豐富教師團隊及展開交流活動,首階段計劃在亞洲地區與當地學校合作交流。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學校亦關注學生品德培育和十商發展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校方重視學生多元智能發展,體育是其中一環。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冀學生成快樂助人者 創造機會助建立未來領袖必備技能
師生關係融洽。

學校資料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
所屬區份:九龍城區
辦學團體: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
學校類別:國際學校
地址:九龍馬頭圍富寧街2號
電話:2950 6326
電郵:admissions@capcl.edu.hk
網頁:www.capcl.edu.hk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