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chool專訊】世界瞬息萬變,資訊推陳出新,現在的教育已不再只是背誦知識。為了讓學生能適應高速變化的社會,元朗朗屏邨東莞學校特別重視「創意文化」及「多元化學習」,透過各種解難及創意項目,提升學生的處事及創新能力,迎接未來的挑戰。
創立於1948年的元朗朗屏邨東莞學校,是一所津貼男女小學,學校本着「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的精神為辦學宗旨,並秉持「沒有不可教的學生,因為我們是一群永不放棄的老師」的信念,為區內學童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另外,學校亦致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及正確價值觀,提升學生的公民及國民意識,努力實踐學校校訓「勤、孝、忠、誠」,將來為社會及國家服務。

給予適當導引 讓學生發揮天賦
校長呂浩華表示,學校以「德教為基、智育為本」作為辦學目標,以課外活動配合正規課程,使學生能盡展所長,愉快地學習。學校推動多元化課程,不再是由教師單向講課,學校配合很多全方位的活動,並提供豐富、適切和有意義的全方位學習經歷,強化STREAM教育、培養學生的媒體和資訊素養,同時加強跨課程學習和閱讀,發展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呂校長進一步指出:「學生觀察力強,想像力豐富,見解獨特,喜歡探究新事物,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導引,讓他們發揮天賦,定能成為社會未來發展的動力,創造更美好的社會,並與鄰近國家或地方保持一定的競爭力。」


「蟲」不簡單生命教育課 認識生命奧秘
該校的「蟲」不簡單生命教育課程,正是多元化學習的一種體現。學校環境得天獨厚,毗連大自然,吸引不少蝴蝶前來繁殖。在2017年,學校得到綠色力量的協助,在校園內建立蝴蝶園,訓練學生飼養蝴蝶,學習其生命變化並進行研習及參加比賽,更日漸滲入常識科課程。到了本年度,常識科更與訓輔組合作,發展成生命教育課程,讓有興趣的學生把幼蟲帶回家中飼養。學生在飼養的過程中,認識到生命的奧秘,亦學懂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呂校長表示,課程的重點是讓學生去解決問題,有任何假設,都要自己去求證:「只靠讀書和考試,學生很容易忘記,反而親身觀察和記錄,印象最深刻。現在的教育強調親身經驗、走出課室,我們便提供這種機會,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自主學習和探究。」
常識科科主任張偉成老師透露,這項課程希望讓學生自己實踐和觀察:「由蟲、蛹、羽化然後成蝶,這個完全變態的過程需時二三十天,透過書本講解,很快便講解完畢,但透過這項課程,學生自發觀察、攝影、錄影及剪輯,印象更深刻,對學生來說是難得的經歷。」
張老師又指,初接觸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感到懼怕,但在教師鼓勵下,他們逐漸產生興趣,更有學生一試便「不能自拔」,甚至為幼蟲改名。而且學生的觀察比老師更仔細,問題也更深入,例如會問牠們是否有規律地解決生理需要?每天食多少塊葉等,都是教師亦未必思考過的問題。
雖然飼養過程中會經歷失敗,但張老師發現學生失敗後都願意再作嘗試,不斷追問老師可否再飼養,這些情況跟平日做功課時表現不同,可見這項活動可以培養學生不怕失敗的精神。



跨學科課程 擴闊學習空間
元朗朗屏邨東莞學校亦十分重視跨學科課程,呂校長認為,知識是一個整體,而不是獨立分科的,所以希望透過跨課程學習,能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學校的跨學科課程以三年週期的主題為核心,課程設計以科目及級別為本,聯繫學科知識及學生的學習經歷,擴闊學習空間,增強學習興趣和意義,更培養學生的創意。
這週期的跨學科課程則以STREAM教育為核心,本學年主題則為「體藝發展」,六個級別再細分主題,並根據此主題設計學習內容及研習,最後集合在一起作成果分享展示,希望達到全方位學習的目的。
劉咏晶副校長表示,「體藝發展」的主題體現了學校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除了學術知識外,培養學生在體育和藝術領域的能力,亦讓學生關注身心健康。而每級學習的主題,更會與生活連繫,滲入正面價值觀,啟發學生在不同領域中發揮潛能,拓闊他們的視野和全方位發展。以六年級的「中國皮影故事」為例,學校不但邀請皮影劇團來校表演,而學生亦會分組製作皮影木偶,並以十二生肖作劇本創作,最後各班一起演出短劇。藉着數週的活動,不但加強班與班之間的交流,亦讓學生學懂互相欣賞,發揮團隊力量。



操控機械車 提升學生興趣
學校的STREAM課程,同樣貫徹提升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潛能的宗旨,課程內容非常豐富,並強調讓學生親身嘗試。學生可以在興趣小組學習有關mBot機械車的知識及運用,透過mBot機械車當中不同的操控,令mBot機械車產生不同的變化,例如當mBot機械車遇到障礙物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及光線,學生能夠在過程中觀察到各種能量轉換的變化情況;學校亦安排在STREAM DAY當天,讓學生使用mBot車進行足球比賽;學生又可以利用平版電腦iPad程式「Makeblock」,令mBot機械車跟隨「8」字或「TKPS」字樣的黑線自動行駛。
STREAM組組長沈智新老師表示,香港過往的課程,很少會教導學生如何把學到的理論應用出來,而該校的STREAM課程便給予學生這個機會,他坦言,學生初時也很迷茫,但他們逐漸發現,只要按部就班去做一件事,不要急不要亂,每次做好一件事,加起來便可以克服問題。沈老師認為:「他們發現原來學過的東西是可以應用出來,會很有成功感。」
沈老師又指出,STREAM課程讓學生更具自信,以往他們很容易慌亂,現在面對困難,也不會自亂陣腳:「改變不是一時三刻的,但至少這是個起步。」雖然過程中難免會面對失敗,但沈老師強調,STREAM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失敗,失敗後拿出來討論,了解為甚麼會失敗,問題出在哪裏,才會有進步。
呂校長又補充道:「現時社會強調STEAM教育,但學校認為Reading(閱讀)亦很重要,所以走前一步,強化STREAM教育。」因此學校亦會透過小組活動,以及鼓勵學生閱讀不同類別的課外書,提升學生的廣泛認知能力。



藝術教育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元朗朗屏邨東莞學校的視藝教育,也是「創意文化」及「多元化學習」的重要一環。學校藉着校外比賽、興趣班、美術欣賞及評賞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敏銳觀察藝術的能力。學校設立恒常的視藝興趣班,以集合資優學生,重點培訓,每年進行不同項目,包括美化或裝飾校園等等,以培養學生的創意及想像力。學生同時亦透過創作過程中的評賞與創作,發展出一些嶄新和與別不同的方法。例如以Doodle art裝飾File架,Doodle art是一種自由創作的繪畫藝術,學生可天馬行空地創作,目標是把畫面填滿,創作現時流行的普普藝術畫面。
學校亦重視學習歷程,以不同自學工具,激發學生的創作意念,建立共通能力、創意和表現能力。並透過「創作集」(VA Portfolio),由記錄資料、畫腦圖、小組討論、再發展創作意念、手繪草圖、創作、反思,到最後評估,促進學生創作思維及創作意念的發展。
學校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校外視覺藝術比賽,除了讓學生增加經驗外,還可以從比賽中提升自信心、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視覺藝術科主任林敏怡老師表示,發現不少學生參與興趣班和比賽後,都變得十分積極,她更記得有些學生平時欠缺自信,較少表達意見,但在小組內,卻變得十分積極,判若兩人。




學校資料
元朗朗屏邨東莞學校
所屬區份:元朗區
校 網:73
辦學團體:元朗東莞學校有限公司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元朗朗屏邨第一期
電話:2476 2433
電郵:tkps@tkps.edu.hk
網頁:www.tkps.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