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chool專訊】小學時期是教育孩子成長、建構正確價值觀和學習動機的黃金階段。近年,寶血小學在課堂設計上融入體驗式學習。「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法。透過「從做中學」,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驗學習,把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知識。鄭倩濃校長表示,學校的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致力提供全人發展優質教育,體驗式學習可讓學生在過程中實踐所學,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可以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培養正面價值觀,找到自信心和滿足感,達至更佳的學習效能。
寶血小學建校至今79周年,學校秉承耶穌寶血女修會辦學精神,實踐「智、義、勇、節」校訓,追求全人教育。學校堅守辦學團體「犧牲與修和」、「與弱小者同行」的精神去培育每一位學生。鄭校長表示,學校堅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因他們的起步點不同,所以會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和學習狀況來調適教學方法,讓孩子在學習上建立成功感,啟發他們的內在動機。

致力培養 「愛學‧能學‧活學」學生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表《學習指南針2030》有關全球未來教育框架的內容,它提倡應由學生掌握學習主導權,讓他們主動探索,建立「創造新價值、協調矛盾和困境及承擔責任」的高階能力。此外,教育局小學教育課程指引中亦提出,學校需為學生建立堅實的知識基礎、共通能力、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以促進全人發展和培養他們終身學習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鄭校長指,為迎合未來世界和社會需要,學校以培養擁有「愛學‧能學‧活學」精神的學生為目標。
「愛學」代表熱愛學習並保持學習動力;「能學」代表掌握自主學習能力並有方法地學習;「活學」則代表老師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將知識活學活用。鄭校長認為,學習目的在於運用知識回饋社會,有能力適應及面對未來社會的變化。因此,學校致力提供安全、舒適、充滿樂趣和挑戰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知識、技能及態度層面上充分裝備自己,培養獨立思維及解難能力,並透過多元化活動發揮個人潛能。


體驗與實踐並重 鞏固知識 建正面價值觀
學校近年以「多元發展,啟發潛能;正向教育,美善同行」為發展主題,在各科課堂學習中,利用「從做中學」建構知識,結合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實踐所學,同時培養良好的態度和正面的價值觀。為創造有利空間讓學生學習,學校制定全新上課時間表,上午進行常規學科課程,午膳後進行導修課,讓學生完成功課後,再進行「Play, Learn and Grow」全人發展課。課程涵蓋跨科主題、生命教育、閱讀及宗教培養等元素。學校更積極與校外機構合作,提供瑜伽、英文辯論、舞蹈、資訊素養等課堂,讓學生透過多元活動,綜合各科知識和技能,培養興趣,不但使校園生活多姿多采,也能給予他們更多機會代表學校出賽或表演,發揮潛能,盡展所長。
鄭校長指,學校一直注重提供優質教學及全人教育,將「從做中學」課程特色滲透至各個學科。她舉例,小二學生學習有關「角」的數學課題時,教師會透過摺紙扇活動,讓學生開合紙扇,從而辨別角的大小。學生在學習有關「公里」的數學知識時,學校會邀請家長及學生一同到戶外步行一公里,真切地感受一公里距離的概念。此外,學校也為學生提供社區體驗學習,例如學生會參與貧富宴,學習製作劏房模型,了解貧窮人士居住環境,讓學生感受貧者之苦。從而更進一步探討貧富懸殊、資源分配不均等社會議題,並提出改善貧窮問題的方案,實踐「與弱小者同行」的精神。

多元化活動 創造更完善學習環境
學校注重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校園內張貼英語指示牌、勵志佳句,並開設英語室,方便學生在課餘時間使用。校內每年舉行English Fun Day,為學生安排多個英語攤位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輕鬆學習英文。此外,透過不同校內及校外比賽,例如英文書法比賽、詩詞創作比賽、辯論比賽等,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為配合跨學科學習,英文科舉辦「大手牽小手Learn STEAM through English」課程,讓高年級學生協助及指導小一學生,促進學生之間彼此交流,並幫助小一學生融入校園生活。既能學習英語及能理解簡單的科學理論,並設計不同STEAM藝術作品,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創造力,以及解難技巧。
中文科自訂校本教材,例如設計讀寫結合冊,提升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而自學冊及課堂學習冊則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訓練高階思維能力。學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每周設定一天為普通話日,當日學生會用普通話祈禱、進行廣播及運用普通話與中文科老師交談,加強口語能力。此外,中文科舉辦「中國語文資優課程」,由教師甄選在中國語文方面表現優異,並喜愛閱讀的學生參加,以進一步增強語言能力、文字能力及溝通技巧。
此外,各科教學更善用電子教學工具,例如透過應用程式讓學生學習中文筆順,提升學習積極性及成效,老師在課堂上亦使用Nearpod、Padlet、Kahoot等設計互動練習。此外,學校運用多元的評估模式,透過紙筆、小組討論、口頭匯報等方式,以評估學生的學習效能。在評估過程中,更會加入學生自評及互評、家長評估等,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同時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
除了學術發展外,學校也提供豐富多彩及有意義的課外學習體驗,例如專題研習、STEAM Day、中華文化日等主題活動,讓學生探討課本內容以外的課題,拓寬個人知識領域,接觸不同的人和事,並學習與人溝通及分工合作。
鄭校長表示:「雖然校舍空間不大,但學校充分利用資源及空間舉行林林總總的教學活動。學校師生比例較低,十分適合進行體驗式學習。小朋友的想法天馬行空,總是充滿不同創意,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老師經常細心引導學生,給予他們空間發揮潛能。」學校致力營造團結、和諧及關愛的校園文化,其教師團隊非常關愛學生,而且充滿活力,積極參與不同的計劃,例如引入「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童心共創」計劃,編訂有系統的校本課程,進行全年的跨學科主題式學習,運用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作為框架,讓學生的創意得以展現。去年四年級同學以「關注流浪動物」、「預防長者腦退化」及「環保校園」為主題,以同理心了解別人需要,發掘問題,思考解決方案作實踐嘗試,強調邊學邊做、同理心和共同創造。另外,學校於本學年參與「螢亮生命」計劃,結合生態保育、STEM及生命教育三大範疇,讓學生透過飼育螢火蟲的體驗學習、有系統的課程及放流活動,使學生除了認識保育外,也從螢火蟲啟發學生尊重生命及培養科學探究精神。鄭校長指出:「學校課程發展的大前提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學習的最大效益,以及回應不斷變化的大環境作考慮,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熱愛身邊的人,以及熱愛學習。」


關注幼小學童適應 建立關愛校園
幼童由幼稚園升讀小一,需要面臨全新的學習環境及學術要求,若適應不良,將影響學習效果。針對新生適應問題,學校提供全面的校本小一銜接課程,讓新生儘快適應新的校園生活。每班實施雙班主任制,讓教師有更多時間照顧每一位學生。提供小一迎新日、準小一英文課堂、普通話基礎課程、社交遊戲等,以促進小朋友建立對學校的歸屬感,令他們建立正面的自我觀,更有信心去面對成長的挑戰。學校亦會開放小一課堂,邀請幼稚園和小一家長觀課,同時讓家長透過學生作品和學習成果分享,了解學校的學習模式。
鄭校長表示:「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十分重要,學校具備推行體驗式學習及小班教學的優勢。在體驗式學習中,老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展現個人創意及獨特性。」她寄望,未來學校繼續發揮教學特色,並帶領教師團隊裝備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他們正面、積極的人生態度,令每位學生都能成為「愛學.能學.活學」獨立的學習者。

計攤位遊戲。

學校資料
寶血小學
所屬區份:灣仔區
校 網:12
辦學團體: 耶穌寶血女修會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香港跑馬地成和道72號
電話:2572 3851
電郵:info@preciousbloodhv.edu.hk
網頁:www.preciousbloodhv.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