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chool專訊】除了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品格也同樣重要。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重視品德教育,致力樹立純樸校風,貫徹嚴而有愛的管教模式,培育學生擁有自尊自律、尊重他人、關愛、同理心等正面價值觀,塑造他們日後成為才德兼備的社會棟樑。
學校英文簡稱為「CWSF」,劉碧珊校長指:「這4個英文字被賦予了不同涵義,學校將其定為校本課程發展方向,並滲透在學校課程之中。當中C代表Creative(富於創意)。我期望在學校的培育下,學生能夠具備產生新穎且有價值想法的能力,並擁有無限的想像力,以創造解決困難的方案。W代表Well-rounded(全面發展),同學能夠在學術以外的領域中,積極參與體育、藝術、創新科技和社區服務等多個方面,展現出他們的天賦與才能。S代表Self-regulated(自律自主),同學能作出自我管理和調節,主動規劃學習進程,並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樂趣,最終成為熱愛學習的終身學習者。F代表Far-seeing,我期望學生能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備廣闊視野,深入了解香港、國家乃至世界的多元互動,擁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世界公民意識,既能放眼全球,同時心繫家國。學生來到學校就學,能夠裝備CWSF四大素質,成為社會未來人才。」
創意思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深入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達成深層次的認知結構。劉校長指出:「學校積極籌劃特色校本STEAM課程,透過多元化且與時並進的學習活動,訓練學生創新思維及解難能力。例如中一、中二級設有「小創意,大發明」、「元宇宙創意班」等多元活動課;中三級則設有STEAM創新科技課程,學習人工智能應用、區塊鏈技術及虛擬及擴增實景技術等;中四級設有「OLE其他學習經歷課程」,提供電子繪圖、元宇宙等課程。」學校透過精心設計的STEAM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劉校長補充道:「不少同學在本校修讀這些課程後,均表示課程有利於他們將來從事科研或工程相關學科,有些甚至將科技專業作為未來的就業目標。」
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亦是學校近年的重點發展目標之一。學校每周設有三節自主學習課堂,初中學生需完成自學任務或進行課後溫習。老師藉此輔導同學完成功課,培養學生的自律習慣,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學校同時推行電子教學,實施「自攜裝置」(BYOD)計劃,並增購電子觸控筆等設備,以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及利用電子工具促進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善用科技工具,在課堂內外成為學習的好幫手。



師生同行 品德培育
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以德育為先一直是學校堅守的辦學理念。學校秉持「禮義廉恥」校訓,培養學生具備良好品格,做到「三好三正」。劉校長進一步解釋,「三好」代表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常規。「三正」則為正確的品德人格、公民意識和價值觀。學校實行訓輔合一,校內透過日常規範,訓練學生慎言守規,幫助建立良好行為和個人習慣。
訓導主任蔡秉殷老師表示,訓導組以正向積極的訓育方針,訓練學生自律。學校定期舉辦秩序周,科任老師按各班上課的表現、秩序、守規等情況給予評分,並進行班際比賽,提高學生對紀律的關注。學校設立獎懲制度,若學生在學業成績或行為表現良好,老師會定期進行加分,並派發「C coin」供學生兌換禮物,以獎勵形式讓他們建立良好的長期習慣,從而內化成行為。
另外,學校制定功過相抵措施,安排違規學生參與「彩虹計劃」,讓他們承擔責任,知錯能改。訓導組老師會按個別情況,輔導曾違規而被扣操行分的學生訂定個人目標,以公益服務或學習任務,抵銷被扣的操行分。蔡主任分享,曾經有一名需要改進的學生,他英文水平一般,於是安排該生每日在小息時間報到,朗讀一篇英文文章。「雖然開始時學生稍有抗拒,但在老師循循善誘下,學生慢慢願意學習英文,後來英文能力更有所提升。透過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不但學懂了承擔責任,同時也推動個人成長。」


關顧學生成長 推動精神健康
學校營造關愛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的模式支援學生成長。輔導組為各級舉辦不同成長活動,輔導主任黃慧芝老師表示,中一新生入學初期,需參予一系列適應活動,例如桌上遊戲、紀律訓練營等,幫助學生融入校園。中二設有自信心成長小組,並舉辦班際競技活動,提升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中三學生需要學習關愛精神,如出外探訪獨居長者。中四中五級則需參與應對壓力工作坊,學習處理個人情緒及壓力的技巧。中六學生參與校內遊繩下降活動,建立正向思維,激勵學生正面面對文憑試。
配合教育局提倡的4Rs精神健康約章,學校在三年前設立「友里同行大使」,在校內甄選約二十名學生,成為同學之間的陪伴者,提供關懷和幫助。學校培訓學生溝通技巧,學習情緒健康相關的知識。校內設立「友里點唱站」、「試睡專員」等活動回應4Rs的Relationship及Rest,更舉辦精神健康4Rs攤位活動,由學生大使負責構思主題,策劃活動內容。此外,輔導組每月舉行午間活動,例如攤位遊戲,歌唱表演等,促進師生感情。

運動校隊學生分享
學校重視培育資優學生,在體藝、STEAM均設有校隊,選拔表現出色及具備潛力的學生參加公開比賽,讓學生發揮才能。學校以人為本,致力為學生選擇最合適的跑道,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成就。
6B班馮瑜程本是籃球隊成員,但胡兆智老師認為其身體條件更適合棍網球,故推薦學生到校外選拔。現時馮瑜程是香港男子棍網球U20青年軍的一員,同時也是校內棍網球隊隊長,他表示:「每日都需要運動,除了練習之外,還要進行肌肉訓練。恆常訓練讓我養成自律習慣,同時激勵我在學習方面也要持之以恆。」馮瑜程曾參加學界比賽,以及代表香港參加日本錦標賽。他透過比賽增進球技,同時也認清自己不足之處,並學習與隊友溝通合作。
4D班馮俊杰則是籃球校隊成員,他自小性格內向,但在中二那年透過運動建立個人興趣,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胡老師表示:「雖然校內籃球隊的訓練較嚴格,但俊杰十分投入,更願意投放時間自主練習,他的表現亦愈來愈好。」去年,馮俊杰在屯門區學界男子乙組籃球比賽中成功奪冠,比賽結果令他喜出望外,並驅使他繼續努力訓練。胡老師引薦他加入校外籃球球會,朝着更遠大的目標進發,擴寬眼界。家人亦喜見兒子由性格內向變得開朗豁達,球技與性格陪伴着俊杰一起成長。


STEAM校隊學生分享
4A班溫竣羽、4B班孫思叡、3B班黃焯謙分別來自不同班級,同時是STEAM校隊成員。去年,三人組隊參加2023-2024 Robofest機械人藝術節,在比賽中奪取冠軍,有幸出線美國參加國際賽並再下一城,獲得亞軍。他們通過比賽收穫了寶貴的友誼,同時磨練自我,促進個人成長。三人的參賽作品,以清明上河圖作創作背景,製作機械人導賞員,與現場觀眾進行實時互動,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宣傳中國歷史及藝術文化。
溫同學分享,比賽中難免遇到困難,例如機械人部件製作、構思編碼指令、系統出現問題等,團隊需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改良。「雖然老師會提供指導,但他們不會給我們答案,會引導我們進行探索,自行解決問題。」孫同學表示,比賽過程中,團隊成員齊心協力,向着同一個目標努力。她透過比賽提升了團隊精神和溝通技巧。黃同學表示:「參加比賽十分有趣,從設計、製作、改良過程中,我們經歷很多事情,同時也增進了友誼。」三人均表示,最終在比賽中獲勝並再次出線國際賽感到非常高興,同時感激學校和老師提供的支援和幫助。


學校資料
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
所屬區份:屯門區
辦學團體:仁愛堂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屯門旺賢街8號
電話:2466 6802
電郵:mail@yotcwsf.edu.hk
網頁:www.yotcwsf.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