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即聖保羅男女中學,於1915年創校,秉持著信望愛的精神在香港教育界矗立百年已久,幾十年來致力投放資源於學生的全方面發展,以優異的師資表現而聞名全港。人們普遍對我校的印象都是一所貴族學校或是考試機器工廠,與實情南轅北轍;相反的,正是因為我校特殊的教育方針和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造就了同學們在不同領域大展宏圖的恢宏景觀。筆者希望借助本次難得的採訪機會,向普羅大眾揭露宏偉校門後白蘭樹下生活的點點滴滴,呈現出我校別樹一幟的校園風采。我校歷史悠久,其中的韻味與精神得以傳承下來,實在難能可貴。

筆者採訪了我校的生物科老師劉老師及公社科老師羅老師。在我校任教十五年的公社科老師羅老師認為,在任教期間最難以忘卻的是作為班主任與高中學生共同籌備中五時的班際匯演。我校沒有「社」的傳統,卻更重視以班為本,一班十多二十人一同籌劃一場精彩的演出,準備道具,排練舞蹈。在幻燈片裏,老師與同學仿佛成為了認識多年的知己,這也成為同學們記憶中青春熱血沸騰的一幕,令羅老師記憶猶新。

而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劉老師,在三十四年間歷經許多校園的春花秋月,目睹學校變遷,例如東西兩翼的增添、各類軟硬件的進化。她十分喜愛聖保羅的百年傳統文化,特別是那歷史長河中永不褪色的紅磚。她表示,我校的老師不僅知識儲備充足,善於因材施教,還對學生關懷備至,有的甚至超越了老師只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成為了學生們人生路上的夥伴,人情味實在是我校的一大重要特色。

「在我當年到這裏任職的時候,這棵白蘭樹就已經屹立在此了,如今已成參天大樹,也算是見證了幾十年來人事物變遷,但人情味經久不衰的保羅特色了。」
在同學眼中,校園是一個允許他們展開雙翅,跟隨他們心中那股鴻鵠之誌自由飛翔、發光發熱的偌大舞臺。
「這所學校給予學生的發展空間足以讓學習發生質變:比如在SAW中五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組團在本地或者海外進行實習——自由度拉滿而且允許學生從零打造自己的學習之旅。我認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從中一步步增值自己,這比某些罐頭式的學習活動好太多了。」
張同學在中四轉移至我校,在體驗了一年多的課程活動後這樣說道,「不只是沉浸式學習周(SAW),幾乎所有校方發行的活動都被賦予了『自由』二字。無論是中一迎新日,還是學會招募嘉年華等等各式各樣的活動,校方都只充當觀察的角色。我們作為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活動的主題和內容,從零開始,由構建活動計劃,到與乙方溝通和自行準備所需材料道具,最後付諸實行。其中的過程方能讓學生獲得最真摯的一手經驗,從而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現正就讀五年級的甄同學也十分認同學校所提倡的體驗學習,給予了普通科目以外的學習機會。讓她記憶猶深的是學校每年都會主辦的中三暑假裡二十四天的澳洲之旅,與全年級的同學一同經歷野外活動,在外地訓練自己的獨立自主,同時結識更多朋友,可謂獲益良多。
保羅特色與精神歷經百年,一直以薪火點亮每一位保羅人,將每一點星星之火發揚光大。願這份榮耀恩典與諸位師生,歲歲年年,共佔春風。
文:龔敬皓、李穎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