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chool專訊】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對孩子日後學習、品格塑造和生涯規劃均影響深遠。若能從小學階段就為學童的未來作好準備,裝備各種21世紀技能,培養創意思維,定必畢生受用。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創校於1964年,以校風優良見稱,多年來一直透過全面推行啟發潛能、正向教育及創意思維教育,鼓勵學生主動探索世界,擴闊國際視野,啟發個人潛能,迎向未來。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張麗珠校長指出,該校致力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情、靈,七育均衡發展,成為品德與學習能力俱佳的精英。學校近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學生創意思維的培訓,助其掌握21世紀技能。張校長指:「過去十年,在不同工作領域中,出現許多新工種,相應的工作技能亦不斷在變。學校需與時並進,在教學中加入21世紀的教育元素,為學生裝備未來。」學校透過在學科及非學科課程中,加入多角度探究問題元素,培養學生明辨思考的能力,激發創意和創新能力。

學理財 建立良好價值觀
另外,學校亦重點加強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如開設校本理財教育課程,讓學生學習正確理財觀念之餘,培養責任感、勤奮、自制、精明、誠信及關愛等價值觀。張校長稱,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推行理財教育,甚至將其納入正規課程。該校參加了香港中文大學夥伴協作中心的理財教育計劃,有系統地將理財教育納入學校課程。課程以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開發的「香港理財能力架構」為學習重點,在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共選取24個學科課題,加入理財元素。
負責理財教育的劉兆基副校長舉例指,例如在數學科乘除混合計算單元加入了購物預算計劃,教導學生正確的理財及消費購物觀念;又例如在中文科中加入「廣告是甚麼」,透過網上互動平台,讓學生即時進行理財情境投票及分析,老師則從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他指出,教師會通過不同的情境作介入,讓學生分析情境中主角的購物態度,反思廣告的宣傳策略。
另外,學校每年均舉辦不少跨學科活動,讓學生實踐從課堂學會的理財概念和知識。劉副校長以「明日初創體驗之旅暨小小企業家課程」為例,課程讓高年級學生體驗由構思營商計劃書,到撰寫企業報告、入貨管理,以至舖位佈置等工作,到最後在學校的市集中經營攤位。「本學年舉辦的『穿梭古今宋舊迎新遊市集』更加入了國民教育元素,認識『清明上河圖』宋代市集繁華的一面,讓學生身穿傳統服裝及售賣傳統工藝品。」學生在籌備市集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其創新、創意及創業的能力,並以小組團隊營商模式進行。潘思敏副校長表示,學生在售賣過程中需要應用溝通技巧,發揮團隊精神,展現多元才能。


藝術結合科技 激發創意
藝術可陶冶性情,激發創意。大埔舊墟公立學校致力通過創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自信和獨立自主能力,以及激發創意思維。創意藝術教育內容結合藝術、傳統文化及STEAM元素,讓學生在創作上有更新穎的體驗。張校長指:「我們在低年級推行『創意藝術』,鼓勵學生以不同創意方式創作;高年級設有特色活動,將時裝設計、藝術創作融入『服務學習』,擴闊學生的藝術視野。」另外,學校又參加不同的協作計劃,如「元宇宙藝術課程」和「進階光雕課程」,前者結合NFT虛擬藝術創作及發行體驗,後者則結合實境與虛擬技術,讓學生學習將影像投射在物件表面上,配合音樂、物件的特色來表演。
學校積極將科技結合藝術教育,得到藝術發展局頒發的藝術教育獎。學校在疫情期間透過科技,讓學生利用了AR Fashion Designer設計獨一無二的AR時裝。張校長指:「學校讓學生通過多元化的藝術課程,認識和體驗現實世界和虛擬藝術世界,拓寬創意思維。同時,學生亦透過不同的虛擬網絡平台與公眾即時分享,在創作上有更多可能性。」

科技教育訓練解難
學校不遺餘力地推動科技教育,並配合全球的教育趨勢,以裝備學生應對未來挑戰。該校近年新設生活與科技科,讓學生透過編程、科學技能及動手做,解決生活問題,改善生活。負責科技教育的曾嘉麟副校長表示:「生活科技科包含數學、電腦、常識、人工智能和STREAM等元素,目標是通過跨學科的專題研習,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以及解決生活和社會問題的能力。」高年級學生會以專題研習形式,就日常生活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學生的想法天馬行空,老師亦會鼓勵他們以訪問方式收集使用者的意見,再去改良他們的產品,發展他們的設計思維。」課程以開拓與創新為主題,學生會就不同的對象,如視障人士、長者等,利用編程、人工智能、機械等設計產品或解決方案。
另外,學校又藉着多元化活動,如觀星營、親子天文科學活動、我係小小科學家、科學探究小組、3D打印課程及機械人編程課程、VR虛擬實境學習日等,培養學生對STEAM的興趣。為普及編程知識,學校不但將編程列為各級的核心課程,更安排四至六年級學生參加賽馬會「CoolThink@JC計劃」,接受進階培訓。
學校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及「學會學習」的能力,並於常識科引入探究式學習。負責常識科的詹曉雲主任表示,「透過預測、觀察、測試、改良及解釋等流程,促使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互相協作和自主學習。」低年級學生會透過POE(預測、觀察、解釋)進行不同主題的實驗及探究,掌握綜合和運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例如:學校曾推行探究蝴蝶成長的課程,學生由培育幼蟲開始,觀察其成形至蝴蝶的各個階段,通過親身體驗,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同時學習愛護生命。



關注德育 確立正向人生觀
針對學生的品德培育,學校推出「綜合課I Plus課程」。張校長解釋:「I Plus即為自我增值,課程分『學會學習』和『學會做人』兩部分,既為學生提供學習技能的訓練,亦能涵蓋品德情意教育的學習經歷,以補足核心課程的不足,與時並進,以提高學生自學、學會學習能力及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張校長又指,學校重視德育及公民教育,積極培育學生個人品德的全面發展,期望學生能做到「今天是舊墟好學生,他日是世界好公民。
學校緊貼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的發展,亦希望學生放眼世界,過去多年安排不同的交流團,讓學生前往北京、西安、上海等地考察,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經濟及環保等方面的發展,認識國情,關心國事,提升國民身份認同;亦有前往美國、日本、首爾、台灣等地,體驗科技及文化,未來亦會繼續舉辦不同的德育體驗活動,讓學生能於德育、個人成長等各方面均得以全面均衡成長。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致力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期望他們經歷六年小學生涯,在各方面得到均衡發展,拓展學生視野。該校學生不但在學業成績出眾,在課外活動方面亦有出色表現。學校升中派位結果理想,近十年均超過八成畢業生獲派入讀設有英文班的中學,令人鼓舞。

學校資料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所屬區份:大埔區
校 網:84
辦學團體:大埔舊墟公立學校有限公司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大埔安祥路10號
電話:2665 4610
電郵:tpomps@hotmail.com
網頁:https://tpomps.icampus.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