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chool專訊】品德教育泛指正確的做人態度和處事方式。樂善堂劉德學校(簡稱劉校)校長歐耀輝認為,現今資訊科技發達,各種媒體和資訊平台迅速傳遞大量信息,當中充斥不同的價值觀和取態。學校推行品德教育,不僅有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及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還教懂他們如何面對與過濾各種信息,從而在做人和處事方面作出正確的判斷。
樂善堂轄屬各小學以校訓「仁愛勤誠」為基礎,並配合教育局於2008年推出的《新修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中,列出的7種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即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分認同、承擔精神、誠信和關愛,致力全面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培育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
各屬校於品德教育的框架下,利用周會或成長課時間,採用不同方式達至上述目標,例如閱讀有關誠信人物故事、獎勵計劃、體驗活動等,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友愛總動員」課程,透過創意藝術手法,與全體師生和家長一起建構尊重友愛的校園氣氛;屬校亦引入Kimochis社交情智學習課程,通過生動有趣的社交故事與可愛的角色,教導學生有效管理情緒及表達自己的社交技巧。
此外,各屬校亦會申請參與外間機構的計劃和活動,以配合學生成長的需要,其中包括教育局的學生大使-積極人生計劃,學生透過擔任大使,經歷體驗活動,接受訓練課程,然後應用所學的知識與技巧,在校內推行積極人生的活動,宣揚熱愛生命的信息,協助其他學生建立正面的人生觀。
![]() |
註冊成為《香港學校網》會員 兌換「ECA Expo 2025」課外活動節VIP入場券 5月3-5日香港會展見! 立即註冊! |
義工服務 培養服務他人美德
義工服務也有助培育學生的品德。為此,各屬校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如在高年級推展學生農莊及市集計劃,透過校園種植活動和售賣產物,培養學生責任感、合作與服務精神。有些屬校則成立學生義工服務團隊,培養學生敬老護老、關懷社區、服務人群的美德。
還有屬校更與社區長者中心合辦義工服務學習計劃,安排學生於成長課及多元智能課,接受義工服務訓練,其後,師生與家長義工會探訪區內獨居長者。另外,學生更獲邀參與義工和籌款活動,包括樂善堂萬人行、樂善堂賣旗活動、樂善糖甜心行動義賣等。
品德教育具成效 校園充滿正能量
回顧工作成效,學生成長不少,學懂遵守校規、待人有禮,懂得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富有愛己愛人的心。劉校歐校長還說:「學生坦言藉探訪活動可加深了解長者,亦學會多關顧家中的長者親人。此外,家長非常支持學校的方針,而且踴躍參加有關品德培養的工作坊或親子義工活動。總之,學生和家長的態度也變得積極樂觀。」
未來各屬校會繼續因應校本及社會需要,適切推動有關品德教育的工作。除了鼓勵學生在參與活動後,多與同儕分享及營造德育氛圍外,未來亦推展正向教育,協助學生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培養正向的生活態度,以積極的處事方法和心態,面對成長帶來的挑戰及壓力,發揮正能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