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chool專訊】明愛柴灣馬登基金中學(下稱馬登)洪詠慈校長及全校教師於疫情下以網上形式取替實體教學;他們更關心學生的健康及其家庭狀況,期望減輕疫情對學生帶來的影響,好讓學生能在逆境中繼續愉快學習,共同迎接學習新常態。


安排錄製網課 彈性學習
馬登採用了混合教學模式:面授、實時網上教學及錄製教學影片。即將應考公開試的中六生回校上半天課,下午透過eClass校園綜合平台觀看教學錄像,假期補課則以ZOOM進行實時網上學習。學生於課餘時間可作重溫。
教務主任李玉萍老師提及,教師為增進學習成效,在網課使用簡報表時要注意字體大小、顏色及重點標示,並適時作出小總結,亦會配合課業,幫助學生鞏固及重溫課堂重點。盧永超副校長指出,考慮到學生的耐力及專注力,錄製課堂最長不超過30分鐘,教師會抽取精要,配合教具,較具互動性的實時網課,教師則會多鼓勵學生回答問題,主動發問或朗讀文章,讓學生集中之餘,亦可建立自信心。
針對中一新生,校方在暑假期間已開設馬登網上暑期學院,課程內容學術與趣味兼備,甚受家長及學生歡迎,學生在開學初期對上網學習亦漸趨習慣。


協助學生家長共度難關
各班班主任不辭勞苦,經常主動聯絡學生及家長,洪校長更設立「陽光熱線」電話號碼,遇上緊急事情均可致電聯絡師長,讓大家安心。」疫情初期,口罩供應緊張,校方把慈善機構送來的口罩分發予有需要的家庭。洪校長感嘆,有家長因疫情而失業,經濟壓力大增,對家庭帶來極大影響。校方竭盡所能,協助家長解決問題,「幫家長,等於幫家庭,即是幫學生。」學校亦擔心學生因疫情受情緒困擾,安排輔導教師及學校社工拍攝影片,分享紓緩情緒的方法,他們亦會致電予有需要的學生,給予支援。
課堂改以網上進行,學校提供借用服務,安排教師專責留意學生居住地方的情況,必要時可迅速跟進。曾有學生居住的大廈有人確診,以致未能返校,校長及教師親自將功課送至學生居住的地方,避免影響學習進度。不少內地學生至今仍未能夠返港,需透過不同通訊軟件在家學習。


抗疫不忘德育培訓
疫情開始後,馬登將早會移師至網上,由校長主持全校ZOOM網上早會,學生穿上整齊校服,在家觀看直播。早會主題配合短片、歌曲及分享,宣揚德育訊息。洪校長亦透過拍攝「校長的話」,宣揚關愛、感恩。去年臨近父母親節,校長更拍攝製作溏心蛋過程,鼓勵學生在家亦可親自製作,孝敬長輩。
學校亦與寶馬山扶輪社及中醫診所合辦「馬登愛心抗疫大行動」,教導學生製作中藥抗疫香囊,分發予學生家人及有需要人士。「以往學校會帶領學生做義工,探望長者,但疫情期間無法如常進行,因而利用此方式,培養他們繼續關愛他人。」



課外活動照常 豐富學習經歷
今年學校的全方位學習日,教師們集思廣益,化身成為「馬登KOL」,到灣仔及龍脊拍攝影片,介紹灣仔舊建築及龍脊自然景色,內容具知識性,新鮮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格外感到有趣。總務主任陳國明老師指,教師善用新科技,拍攝360度影片,學生可持手提電話隨意轉換角度,觀看全景。而學習日當日,以ZOOM直播形式,播放錄製片段,讓全校師生參與及討論,配合工作紙,為學生鞏固新知識。馬登又利用錄製課堂的方式,透過eClass觀看課外活動影片,如日語學會、制服團體、籃球隊、花藝學會等,只要更改教學模式,學生在家中仍然可以參與學習。針對高年級學生的生涯規劃課程,學校舉辦「星光伴我行,馬登師友計劃」,邀請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以ZOOM作視像座談分享經驗及成功心得。學校亦有舉辦生涯規劃輔導日,安排各類型網上講座及模擬面試予學生透過eClass進行。新常態是迫於無奈,但洪校長認為疫情下為教學帶來新機遇,更突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雖然現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遠了,但互相的諒解、包容、關懷與愛卻比過往有增無減。我們始終相信健康、知識及互相關愛才是最珍貴的。」




學校資料
明愛柴灣馬登基金中學
所屬區份:東區
辦學團體:香港明愛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香港柴灣新廈街330號
電話:25584133
電郵:ccmss@ccmss.edu.hk
網頁:https://ccm.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