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chool專訊】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學校,可以找到一份為學生終身而設的「畢業禮物」。六個英文字母的徽章,集齊一套,可組成「I-shine」圖案。六個徽章代表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成長外,也提醒他們升中後,以至將來長大成人,也抱持健康、正向的素質及品格,讓人生持續閃耀,迎接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該校的校長李慧苑在校任教逾30年,她笑指,有部分學生現在安排子女回母校讀書,身份霎眼由學生變成家長。縱使年月變遷,但學校在80年代創校至今,教學宗旨始終不變,正如校訓「博文約禮」,致力培養學生的知識及品德。李校長指,社會急速變遷,近年學校加入六大素質,包括熱愛學習、創意創新、明辨是非、解難應變、關愛樂觀及溝通合作,助學生裝備21世紀的綜合能力及素養。
她解釋:「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當大眾討論部分行業會被科技取代時,我們除了讓學生增潤知識,銜接中學外,更要培育他們建立健康、正向及積極的人生觀與學習能力,這些素養可持續發展,終身受用,以迎接未來的機遇和挑戰。」該校在教學策略、課程設計、活動安排等方面,都會滲透以上六大素質。

校本生命教育課程 送贈I-shine「畢業禮物」
在品德教育方面,該校推行「生命教育」校本課程,以生活事件為基礎,透過繪本故事、體驗式的團隊活動、課堂遊戲等,豐富學生對生命的體驗,培養12種生命素質,例如感恩、尊重、守規、堅毅、同理心等。李校長舉例說:「在小四,讓學生明白小學階段擔當的責任,例如讓他們保護雞蛋,以學習『承擔』;小一則以『奉茶禮』活動,該學生向父母表達『感恩』。」
為鼓勵學生完成任務,學校設有「I-shine學生獎勵計劃」,若學生在每學年達到相關兩種素質的要求,即獲贈一個「I-shine」字母徽章。她指:「每年一個,學生集齊一套六個,是他們在小學階段的成長印記,猶如一份畢業禮物,讓他們留下深刻回憶,應付將來人生挑戰。」


小一A+課程 上午專心學 下午開心學
李校長曾到芬蘭考察,對於當地「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印象難忘。參考教學理念後,推出校本的小一「A+課程」,重新編排課時及學習內容,更貼近小一生的心智發展需要。「上午教授中、英、數等學術科目,達到『專心學』;下午則讓學生『開心學』,探索視藝、音樂、體育、戲劇、朗誦等藝術元素,以跨學科單元形式學習,經歷更整全、更多元的學習歷程,發掘學習樂趣及潛能。自課程推出後,觀察到學生學習時更有自信,更願意向人表達自己,有家長甚至查詢小二會否繼續課程。」後來,學校進一步融合藝術及英語,將「戲劇課」改為「英語戲劇課」,由3名外籍老師與本地老師進行協作教學,讓學生能在生動的戲劇環境中,提升運用英語的興趣及能力。
除「小一A+課程」外,外籍老師與英文科老師合作推行校本小一至小三英語閱讀課程SRP (Schoolbased Reading Programme),學生每週,有兩節英文課在英語室上課,透過說故事、角色扮演、唱歌、拼音遊戲等有趣方式學習英語。


STEAM教學 普及與拔尖並重
學校一直致力提供多元化的STEAM及創科學習活動,以「普及」和「拔尖」並重,啟發學生潛能。在普及層面,於高小推行校本創科課程,結合STEAM、編程及AI教育的理念,透過小組協作形式,以解決問題為本,探究及動手實踐。同時學校亦推行一系列多元化的「STEAM@TCPS」學習活動,包括在家自學的「STEAM@Home」活動,鼓勵學生以自學材料,動手製作STEAM作品;在「STEAM@ECA」方面,安排四至六年級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小小科學家」小組,進行不同的科學小實驗。在拔尖層面,推行「STEAM@NET」活動,由STEAM小組與外籍英語老師協作教授課外活動。另外,為讓具潛能的學生發揮及展現與STEAM相關的才能,學校開辦不同的STEAM課程,積極培訓學生參與不同的比賽。
為儘早發掘學生潛能,學校更專為小一學生開辦「拔尖啟潛能體藝課程」。學生全年可體驗共6個特色課程,包括劍擊、棒球、手鐘、小豎琴、兒童馬賽克、創意3D筆立體藝術。李校長認為,小學是一個「啟發點」,她相信只要提供機會及指引,學生的潛能便可展現出來。「曾有學生中文默書常常不及格,但直至小六卻突飛猛進,所以我們不能夠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終會學有所成。」
學校資料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學校
所屬區份:沙田區
校 網:88
辦學團體: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會有限公司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沙田顯徑邨嘉田苑
電話:2693 1898
電郵:info@tcps.edu.hk
網頁:www.tcps.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