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下稱高才通)在2022年公布後,外地人才相繼來港定居,其子女更可獲資助入讀公營及直資學校。此政策無疑可為現時正值「生源荒」的教育界緩解壓力。然而,這些高才通子女來港讀書,首要克服的,是語言障礙。
在學校學習方面,香港的學術環境主要以英語授課和進行學術交流。反觀內地教育對英文學習的要求,較注重閱讀和寫作範疇,而對聆聽和說話應用的培訓相對較少。香港的英語課則以英語會話為主,銳意加強學生的聽說和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所以當高才通子女來港讀書後,便需要適應以英語為主的學習環境。他們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英語能力,才能理解學習內容、參與課堂討論和完成學術任務。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學好英文呢?
戰國時,齊國的軍師孫臏隨軍隊攻魏救韓。當時,孫臏知道魏軍向來十分勇猛兇悍,根本不會把他們的軍隊放在眼內。他認為會用兵的人,要「因勢利導」,也就是說要順着對方思想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引誘他們中計。於是,孫臏每天減少一批吃飯的灶,製造出齊軍大量逃亡的假象。果然,魏國的將軍龐涓中計了。他留下步兵,只帶精銳部隊追擊。最後,魏軍戰敗,龐涓更因此拔劍自刎。這就是「因勢利導」的典故。
要學好英文,當然可透過一些老生常談的方法:每天持之以恆地練習英語、多閱讀英文和本地的報章刊物,多收聽英語音樂或其他媒體⋯⋯然而,也可運用「因勢利導」的技巧,讓新來港的高才通子女更有效地學好英文。
今時今日,新世代都是吃「電子奶嘴」長大,他們對電子產品不會陌生。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因勢利導」,鼓勵他們玩一些英文版的電子遊戲,寓遊戲於學習,讓他們玩遊戲時學習閱讀一些英文的指令或運用英文與人溝通。過程中,這些小朋友為了在遊戲中勝出,肯定會多加鑽研,例如於網上搜尋獲勝的法典、與戰友商討戰術等,從中提升他們的英語讀寫能力。
的確,語言隔閡為高才通子女的學習和適應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然而,我們千萬別讓這些小朋友認為學習英文是洪水猛獸,反之透過「因勢利導」的技巧,順其喜好,先為他們提供學習語言的誘因,然後讓他們能真正應用於網絡世界,相信他們定能逐漸克服語言的障礙,成功學習一個新的語言。當然,學校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他們可以提供語言支援和相關的資源,幫助這些高才通子女盡快跨越語言障礙,投入香港的美好新生活。
樂凱欣校長
仁濟醫院何式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