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課室探索世界 深入了解傳媒行業 常識科老師:親身體驗猶勝千言萬語

走出課室探索世界 深入了解傳媒行業 常識科老師:親身體驗猶勝千言萬語
參加校本校園記者計劃的香港培正小學學生,除了可在學校訪問社會不同界別人士,還學會透過網上會議工具,訪問身處各地人物。圖為學生訪問推拿師Abe。

 

走出課室探索世界 深入了解傳媒行業 常識科老師:親身體驗猶勝千言萬語
聖母無玷聖心學校學生參觀明報報館時,有機會走入印製報章的機房,嗅到油墨氣味,導賞員向他們講解印刷工人每天的工作。

 

學校的學習,往往要應付課程的要求,亦會以考試為目標,未必有足夠的彈性。幸好,近年教育局積極推動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提供資源予學校有課堂以外學習機會。其中,《明報》近年為學校提供不同形式的媒體及資訊教育,參與校本計劃,讓學生既可透過講座、工作坊深入了解媒體運作,更有機會走出學校,以不同方式進一步認識社會的不同面貌。學生們以活動形式學習,有個不一樣的體驗。

走出課室探索世界 深入了解傳媒行業 常識科老師:親身體驗猶勝千言萬語
香港培正小學學生學習分辨資訊來源,並從日常生活提煉題材,探討新事新知。

 

香港培正小學在2 0 2 2 / 2 3 年度上學期參加 《明報》「校本校園記者計劃」(下稱「校記 班」),不少學生報名參加,下學期學校再舉辦 校記班,學生反應依然熱烈。

 

老師:校記班讓學生學得更透徹

走出課室探索世界 深入了解傳媒行業 常識科老師:親身體驗猶勝千言萬語

 

香港培正小學杜施惠老師 (圖)一直陪伴學生,參與 上述的項目,她同意校記 班可為正規課程資訊素養教育方面補充更多的材 料,學生們學得更透徹, 她說:「常識科會提及出 版業、新聞業的現况,但都很皮毛。」

杜老師指出,在課堂上,常識科的內容可讓學 生了解世界,但課程須符合要求,而師生亦要以考試為目標。可幸的是,有了校記班,便可以在 課程以外,為學生注入不一樣的能量,「我覺得他們是整體對世界多了認識」,杜老師有感而發:「教科書沒有設定一個專題去講解傳媒,常識科可能只有一兩個課題涉及這些內容,甚至有 些學校只有一兩節課會提及,資訊不多,也相對簡短。但參加了這個計劃,學生就有機會認識更 多關於傳媒業和印刷業的知識,例如第一節課教 學生如何製作圖書。」

 

學生親手製作「雜誌」

杜老師所指的是導師袁兆昌在第一節講解出版 概念時,會指導學生用一張A4紙,簡單地對摺 再對摺,然後請大家用釘書機釘好,再用剪刀剪裁書釘以外的三個邊緣,就做好一本「雜誌」; 不落書釘,則是報紙的裝訂方式了。結果,學生 在第一節已有機會自行製作了一個簡單的媒體成品,對於今日經常接收手機推送信息來讀新 聞的新生代來說,這項學習活動可說是一個寶 貴的體驗。 另外,去年11月校記班安排了一節課,邀請六位嘉賓到校受訪,學生四至八人一組,在訪問 前先學習人物訪問的技巧,做足準備工夫。杜老師說:「課程選取的受訪者都很好,一位是公關界的猛人,一位是自攜按摩牀上門的推拿師, 還有繪本書店店東、大小書店的從業員,這可 讓學生多認識社會上不同的人,我很欣賞這個部分。」

 

學生合作編輯專屬報章版面

學生亦有機會走出課室,參觀《明報》的報 館,並在報社合力將採訪成 果,編入專為學生而設的「明報頭版」版樣內,學生能在模擬的報章上刊出人物專訪報道,並見識報館印刷機、資料室、色彩管理部等部門,最後能親身參與編採流程,編成專屬的報章版面,他們都很興奮。

杜老師觀察到,學生比較喜歡非正規課堂中「能自己實踐的活動」:「若現在去問他們,他們一定記得自己動手做過的事,但不一定記得上課學過的所有知識。」

杜老師認為,學生透過課外活動,經導 師點撥和實踐,自然能夠領悟知識的珍貴: 「我們老師每天不斷提醒學生事情,他們也不會記得,但他們自己實實在在做過的事,他們會記得。」這便是學校與機構合作的成果,萬試萬靈。

走出課室探索世界 深入了解傳媒行業 常識科老師:親身體驗猶勝千言萬語
香港培正小學學生在校記班上,探討膠袋徵費與環境保育的關係。在分組活動中,他們合力繪畫出一張思維圖像助以口頭報告。

 

學生變身 學做KOL

走出課室,用一個更有趣的方式去學習,是參加《明報》媒體及資訊教育項目學生的體驗。疫情過去,學校可以恢復正常的活動安排,便馬上讓學生到《明報》報館參觀。實地考察,與報館中人互動,是學習的最佳機會。今次學生還可以到報館平日供KOL錄影的工作室,在專業導師的指導下,輪流學做KOL。

 

學生錄影室學做KOL

導師引導他們構思主題,並教授他們如何分配內容、如何說好自己的故事,才可以吸引觀眾。平日,同學或許時有機會以手機自拍片段,上載社交平台分享,這或是等閒事;但當學生走進一個真正的錄影室,有人打燈、有人控制攝影機,氣氛認真,學生難免有點緊張,有時忘記台詞,有時會沒有望好鏡頭,影響成品,偶有錯失,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最後學生分組,分享不同課題,有學生分享學校由半日制改為全日制的生活變化,大如學習的生活苦樂,小如午膳午休的安排,毫無保留地說出感受。在這個練習中,也有學生選擇分享平日觀賞的劇集,說得有紋有路,猶如影評人般。老師、學生對這種經驗非常滿意,因為切合時下年輕人興趣和需要,為未來做好裝備。

明報教育服務查詢:

電話:2515 5415 周先生洽

電郵:circulation@m ingpao.com

WhatsApp : 9728 9813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