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負韶華——驃騎鐵將霍去病》歷史舞台劇演出圓滿成功

4月4日至6日連續三天,《毋負韶華——驃騎鐵將霍去病》歷史舞台劇於香港理工大學綜藝館公演。該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主辦、香港理工大學合辦、觀塘劇團負責製作。「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三部曲系列活動,即選舉、專題研習報告比賽及舞台劇匯演。

本年度以國家安全「護疆守土・安國惠民」為主題,由專家學者選出不同朝代五位標桿人物。中心再編列人物教材,9月底陸續送到各校,供師生能透過閱讀教材,「先認識再選心頭好」,最終能超越時空,透過當選人物,讓來自456所中小學丶超過12萬的自由參與者了解「護疆守土」的事蹟與意義。事實上,最後當選的霍去病為西漢出擊匈奴,抗外敵保中原,展現了漢人不屈不撓的精神,而霍去病雖英年早逝,卻留下彪炳戰功。

在歷史的長河裡,刻下屬於武將安邦衛國的獨特的貢獻,傳頌永續至今。清楚詮釋了「少年強,則國強」!張偉國教授為霍去病賦詩一首:「祁連山下馬嘯嘯,大漢雄師氣勢驕,盡得河西開四郡,掃清胡虜霍驃姚。」詩中展現了霍去病在捍衛國土時驍勇善戰的颯颯英姿。

《毋負韶華——驃騎鐵將霍去病》歷史舞台劇演出圓滿成功
首演場謝幕,主禮嘉賓蔡若蓮局長與一眾台前幕後合照。
《毋負韶華——驃騎鐵將霍去病》歷史舞台劇演出圓滿成功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致辭
《毋負韶華——驃騎鐵將霍去病》歷史舞台劇演出圓滿成功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常致辭
《毋負韶華——驃騎鐵將霍去病》歷史舞台劇演出圓滿成功
教育局副秘書長陳碧華博士致辭

歷史舞台劇既要以史為據,但亦要賦以藝術創作,在歷史記述空白之處,讓舞台劇有行空的想像,給予專業演員聯同大,中,小學生能同台演出,加以角色上最大的發揮,最終能與霍去病的閃爍流星人生相適應。史料曾記述霍去病喜蹴鞠,所以設計了蹴鞠練兵;又加插了三個虛構人物:寧安公主、桑無垢、桑宜,除了築構感情線,更運用寧安公主象徵和親政策的失敗,而桑無垢則象徵漢朝匈奴永遠無法和平共存;而劇中的漢武帝,編劇將之塑造成憑直覺而又眼光獨到、能唯才是用的皇帝,衛青與霍去病是兼收並用,從而建立大漢功業,但编劇亦不忘,最後有輪台下詔罪己,漢武帝深切悔悟連年佂戰一幕,引發觀察深度思考。而起用兩位年青女演員,以口齒伶俐,話語抑揚的「九天」與「玄女」神女,作為全劇的說書人,邊說邊入戲,深入淺出,精彩非常。

《毋負韶華——驃騎鐵將霍去病》歷史舞台劇演出圓滿成功

《毋負韶華——驃騎鐵將霍去病》歷史舞台劇演出圓滿成功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常於壓軸埸公演後上台與全體台前幕後人員大合照
《毋負韶華——驃騎鐵將霍去病》歷史舞台劇演出圓滿成功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何漢權校長致辭

三天的舞台劇,都是額滿見遺,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常任秘書長李美常及副秘書長陳碧華博士分別蒞臨觀賞並致辭,並且都全程觀看,這對台前幕後的演出者,無疑是最大的鼓舞。三位主禮嘉賓致辭時均表示,透過歷史舞台劇,能讓學生更立體地認識歷史;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現今戰爭紛亂,面對政治與經濟霸凌的世界大局,不同崗位的人士都應以史為鑑,一起維護國家安全。

孕育新一代的家國情懷,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增強民族自豪感,一直都是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目標。大家應通過不同的學習經歷去感受中華歷史與文化。三位主禮嘉賓的致辭,為主辦單位籌劃下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的很正面的認同及支持。連續三埸的公演,筆者在致謝辭中,都以「不廢江海萬古流」與出席者共勉,中華歷史與文化之獨特與優秀,在於連續不斷,川流不息,先民積存無數精彩的人情故事,今天的中國人,要珍之,重之,愛之,這是世界上其中重要的,由文化到文明的命脈。

《毋負韶華——驃騎鐵將霍去病》歷史舞台劇演出圓滿成功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