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麗澤中學於今年1月8日至1月12日舉辦「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不同學科跨科合作,以「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主題,讓同學關注社會,反思生活。老師和同學設計了早會、校園電視台分享內容,以及午間的攤位遊戲,透過不同形式加深同學對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同學分享中國歷史科,以圓明遺響為主題。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攤位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走向世界,寰宇一家,生活與社會科攤位。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旅遊與款待科攤位

透過不同學科的分享,同學明白環境保育的重要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注重同步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理念。例如早會方面,中國歷史科安排以圓明園為題的介紹,既提醒同學勿忘國恥。晚清無力扺禦列強入侵,圓明園遭受破壞,珍寶被搶劫一空,一切都提醒同學校訓「自強不息」的精神,努力面對不同的情況,學習可持續發展,當中的人文精神也是值得傳承下去。圓明園利用數碼科技與大量研究的工作,虛擬復修圓明園的面貌,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有助宣傳教育,有助持續城巿及社區發展。又如公園的建設及規劃、水資源的運用等,都是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逐步實踐。

歷史科則以「香港蠔得起」為主題,分享香港五大氏族於流浮山養蠔的歷史,然後介紹環保組織回收蠔殼,把廢物轉化成蠔礁底基材料,建造新的活蠔礁。同學透過認識早期在香港地區生活和定居人口的特點及生活模式,可明白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並了解我國民族發展概況及社會文化面貌。此外,從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了解本地居民的傳統,可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並了解香港與國家在歷史和文化上的淵源和連繫,認識國家在物質、制度和精神層面上的優秀的傳統。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綠在佐敦座談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講座投影片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西九龍家長聯會主席何詠琴致辭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李潔明校長(右)致送紀念錦旗予西九龍家長聯會主席何詠琴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李潔明校長(右)致送紀念錦旗予綠在佐敦代表(左)

學校本年度參加由西九龍家長聯會主辦「碳中和教育計劃」,在校內舉辦不同的環保教育活動,例如於周會介紹「綠在佐敦」的工作和目標,讓同學了解更多有關碳中和的知識。西九龍家長聯會主席何詠琴、油尖旺區區議員歐楚筠、綠在佐敦主任馬浩冬均到校參與及支持。

期望同學對國家、全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有更深入的了解,齊心協力為「2030永續發展目標」而努力!相信這些有利於自身和國家的發展,也讓同學更明白全球人類命運的共同體,超越種族、文化、國家與意識形態的界限,思考人類未來的全新角度。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中國歷史科攤位:圓明遺響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歷史科攤位:香港蠔得喜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地理科攤位:生活在雨林

麗澤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及人文學科周 舉辦碳中和教育講座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