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
兼重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培養 帶領學生迎接廿一世紀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br/>兼重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培養 帶領學生迎接廿一世紀 

【OpenSchool專訊】世界在變,潮流也在變,教育也要與時並進,不斷變革,讓學生及早做好準備,迎接未來社會的各項挑戰。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下稱馬中)秉承辦學團體香港路德會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優良基督教全人教育,促進靈德智體群美等多方面發展。校方亦透過多元化的教學與活動體驗,包括價值觀教育與國民教育、多元藝術發展、社區服務與宗教事奉,讓學生成為有能力立足於二十一世紀,榮神益人的社會棟樑。

自創校起已在馬中任教,剛於今年一月升任校長的陳婉玲認為,學生要在二十一世紀新時代中脫穎而出,除了要有良好的語文、數理及資訊科技能力外,「還要具備獨立思考、社交能力、正面價值觀,例如堅毅精神,同時兼具國民身份認同及國際視野,並擁有自主及終身學習的能力。」為此,學校近年增設英文圖書課,以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及自主學習氛圍;同時積極推動STEM教育,讓學生透過學習機械人設計與程式編碼,培養分析及解難能力。校方更計劃於九月新學年開設無人機航拍課程,讓學生接觸和學習相關STEM知識。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br/>兼重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培養 帶領學生迎接廿一世紀 
陳婉玲校長為學校注入新元素,期望培養學生廿一世紀所需的能力。

陳校長又透露,校方計劃引入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潛能。項目包括帆船、高爾夫及板球等,將會在遊艇會及頂級球場等場地內進行訓練,並由外籍教練以英語任教。「運動可訓練學生的專注力及強健體魄,也可培養堅毅意志,以英語教學更有助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另外,校內正在興建具規模的健身室和帶氧運動訓練中心,日後學生可經常使用,藉以鍛煉身體,建立恒常運動習慣。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br/>兼重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培養 帶領學生迎接廿一世紀 
學生在常規攀石課堂中,實踐堅毅價值。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br/>兼重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培養 帶領學生迎接廿一世紀 
馬中培育了不少運動健將,如畢業生趙顥臻曾代表香港出戰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賽艇項目,更於2018年亞運會奪得賽艇亞軍。

六年一貫生命教育課 培養十種價值觀

而馬中的價值教育則包括了課堂內外的學習。教務組(課程)沈智傑老師表示,中一至中六各級每周均有一節生命教育課,透過不同的德育主題,教導學生建立正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校方期望通過六年中學教育,幫助學生培養教育局倡議的十種價值觀和態度,即「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和「勤勞」。在課堂以外,校方定期邀請名人、專家或校外團體代表,以講座或話劇等形式分享與價值觀相關的議題,如禁毒與性教育等;同時也有參觀活動,如探訪懲教所等,讓學生學習守法的重要性。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br/>兼重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培養 帶領學生迎接廿一世紀 
學校使用由辦學團體製作的校本生命教育教材。

馬中價值教育的最特別之處,當數校內的爬蟲館,內有三十多種爬蟲,包括蟒蛇、龜、蜥蜴等。爬蟲館由經過考核的30多名學生負責打理,高年級學生擔任領導角色,帶領低年級學生一同管理。負責爬蟲館的李銘暉老師表示,爬蟲館由2008年成立飼養第一隻爬蟲類動物開始,發展至今日的規模,有賴學生的努力經營,部分學生畢業後仍然關注爬蟲館的發展,經常回校指導學弟學妹,提供支援。校方期望學生透過飼養動物,培養愛心與責任感,學習珍惜生命。「若有爬蟲不幸離世,我們會要求學生把遺體埋葬在馬中後園,並反思爬蟲是否因為照顧不周而死,從而理解生死教育的意義。」李銘暉老師續稱,一些有自閉傾向或社交恐懼的學生,在面對動物時才會感到舒泰,藉着照顧爬蟲作契機,也可促進不同性格的組員互動,提升他們的社交技巧。

多渠道實踐 國民國安教育

馬中生命教育課近年亦加入《憲法》與《基本法》教育、國民教育及國安教育元素。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統籌老師程東亮指出,校內不同制服團隊包括童軍、紅十字會和基督少年軍均設有升旗訓練,校方近年更成立升旗隊負責恒常的升旗儀式,「每次升旗禮後會有『國旗下的講話』環節,向學生講解與國情有關的資訊及新聞等。」為了加深學生對國歌的認識,校方會藉國民教育課講授國歌的知識和歷史,並於音樂課教授國歌詠唱技巧與歌詞的意義。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與國家憲法日等日子,校方會邀請基本法委員、律師會、執法部門等代表來校,跟學生講解相關法例與憲制常識,全面提升學生的守法意識及國民身份認同。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br/>兼重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培養 帶領學生迎接廿一世紀 
校內成立了多支制服團隊,讓學生通過訓練,培養紀律和正面價值觀。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br/>兼重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培養 帶領學生迎接廿一世紀 
學校制服團隊主持升國旗儀式。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br/>兼重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培養 帶領學生迎接廿一世紀 
疫情前,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內地交流活動,讓學生認識國家歷史和文化。

校本課程 推動多元藝術發展

馬中也重視藝術教育,積極鼓勵學生接觸不同藝術媒介,發展興趣和潛能。學校的音樂科及視藝科互相配合,並加入不同藝術媒介,發展為校本多元藝術課程。助理校長陳秀慧表示,課程推行「一人一鍵盤」,每位學生也有機會學習彈奏實體樂器;同時引入了戲曲與中國樂器,讓學生更了解中國傳統的音樂。課程亦加入大量多媒體元素,以中四級課程為例,課程以音樂作為主軸,加入戲劇、科技與視藝內容,讓學生嘗試利用多媒體技術演奏,甚至配樂作曲。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br/>兼重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培養 帶領學生迎接廿一世紀 
校方邀請陳榮照導演主持「音樂與錄像製作」工作坊,教導學生影片製作技巧。

中六級學生更會以小組形式製作音樂與錄像作品,於3月的惜別會中播放,作為其中學生生涯的總結。另外,學校每年鼓勵學生參加香港藝術節青少年之友計劃,欣賞至少兩場表演。陳秀慧助理校長指:「香港藝術節的表演節目均達到國際級水平,學生可自由選擇欣賞音樂、舞蹈、歌劇或話劇,欣賞過後撰寫反思,藉此提升藝術評賞能力。」馬中已連續四年取得香港藝術節青少年之友計劃頒發的「傑出學校獎」,反映學生參與率及投入度極高。陳秀慧助理校長透露,因應電視台「造星」節目的熱潮,校方將舉行「馬中造星」活動,提供平台讓有志於唱歌跳舞等表演項目的學生一展身手,發揮所長。

義工服務宗教活動 滲透價值教育

馬中透過辦學團體香港路德會的網絡,安排大量探訪義工及社區服務讓學生參與,如到復康中心、幼稚園及老人院舍探訪。近兩年在疫情下,馬中師生也利用視像形式進行探訪、表演、玩遊戲及做手工等活動。輔導主任葉兆港表示,馬中學生積極參加義工服務,在2017年及2019年全校學生參與義工服務的總時間超過一萬小時,獲得由社會福利署署長頒發的獎狀以示肯定。

葉主任指出,馬中學生做義工的習慣由中一起開始建立,「我們邀請中一學生及家長一起做義工,既可建立更深厚的親子關係,也可讓他們多了解子女參與義工服務後的轉變。」他認為學生能藉參與義工服務建立同理心,也學會了尊重別人及以誠待人。

馬中作為基督教學校,不少服務當然與宗教有密切關係。校董黃信榮牧師表示,疫情爆發前,辦學團體每年會安排數十名來自美國的教友訪港,跟校內學生交流,並由學生負責接待,一同遊覽香港及尋找美食。過程中,學生可學習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相處和溝通,同時鍛煉英語會話。受疫情影響,近兩年改以視像形式進行,但仍有逾千中小學生參與,「馬中的中一至中三學生,與美國的教友一起敬拜、分享聖經故事、做手工、玩遊戲及科學實驗等,氣氛良好。」當中不少有趣的點子都由馬中學生提出,如仿照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城的一幕製作手工勞作,活現了聖經故事的情景。校方藉着不同類型的宗教活動,宣揚福音真理,也有助學生培養品德和正向價值觀。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br/>兼重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培養 帶領學生迎接廿一世紀 
學校以往每年均舉辦交流活動,安排學生到美國交流,入住寄住家庭,體驗當地生活。

學校資料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
所屬區份:西貢區
辦學團體:香港路德會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將軍澳運隆路2號
電話:27067477
電郵:info@mcdhmc.edu.hk
網頁:www.mcdhmc.edu.hk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