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chool專訊】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下稱浸大王錦輝中小學)於2006年創校,在十數年間迅速成為直資學校的新貴,除了是因為一條龍學制的優勢,更在於教學團隊秉承以學生為本的宗旨,實踐全人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在學術、體藝及個人成長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學生由小學開始已有大量機會涉獵不同的體藝項目及各種第三語言,使學生在成長最為關鍵的十二年間,打好基礎,享受學習;加上中小學教學團隊共同規劃不同學習階段的課程與活動,為學生提供強大堅實的成長支援,促使學生在各方面的成績也愈見突出,難怪每年均吸引數以千計區內外家長為學童報讀。
一條龍理念助學生成長
浸大王錦輝中小學將學生的成長分為三個學習階段,就着不同時期的需要提供相應的課程與活動選擇。總校長陳偉佳博士指出:「學生由六歲入學至十八歲畢業,一生的重要基礎時期都在我們的學校度過。中國傳統文化有說『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我們先從個人修養開始,教導學生認識自己、學習自理,再到群體生活,以至認識社會、放眼世界。」陳博士希望學生能在十二年的學習中做到「三能」,即掌握好中文、英文與資訊科技的運用能力,因為他相信這三種語言是廿一世紀公民的重要溝通工具,使人能與祖國交流、觸及世界、接軌未來。
在掌握學習能力之外,生命教育同樣是現今教育所重視的環節,因此小學部就特別設計了校本正向吉祥物PERCCI,莊曉莉高級副校長暨小學部總監表示:「PERCCI是我們每位學生都認識的象徵性公仔,藉着以其作主角的生活化故事書,向學生灌輸六種正向價值觀:堅毅、同理心、尊重、勇氣、承擔、誠信,讓他們易於記住,從而建立自信,以及與學校、同學、家人的緊密關係。」因為學校相信,只要學生養成正向價值觀,學懂以正面方式應對生活問題,對成長與學習都有積極意義。





特色課程啟發未來想像
有了正向價值觀作基礎,加上十二年制特色課程,無疑是令學生在成長上有較一致的發展方向,中學部暨國際教育部總監廖詠琪首席副校長指出:「學校目前以一至四年級作為Junior school階段,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經歷,鼓勵學生初步接觸不同語言,廣泛嘗試不同活動,從而尋找個人志趣,繼而在五至八年級的Middle school階段作專項進深發展。而在初中的學科上又會提供較傳統學校更多的科目,以增加學習經歷,啟發學生對未來發展的想像。至九至十二年級便集中向專項發展,並在十一年級,按個人特質和升學需要,選修本地高中課程或英國GCEAL課程。」
這三個學習階段正好體現一條龍升學的連貫性,減少學生升中的壓力。有別於一般中小學,該校初中課程設有「人文素質」課,內容涵蓋自身成長、國家觀念、文化欣賞、認識世界等,更將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模式及正向思維(Positive thinking)元素滲透於課程中,讓學生學習以正面積極方式,創意思維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廖詠琪總監表示:「Design thinking首要是助學生建立同理心,讓他們看見社會上出現的問題後,會引發同理心幫助別人,然後啟發思考,想出解決方法並予以實踐。在每年六月,學校設有專題研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時間,歷時四至六星期,讓學生藉着本地或海外的體驗,感受問題所在並構思解決方案,再作匯報分享。」學生不但可實踐所學知識,還能建立溝通技巧、團隊合作、創意解難、企業家精神等共通能力。校方更期望藉此培養學生成為關愛社會的世界公民,可見校方在設計課程上的心思。
此外,學生在五年級時更要在法文、日文、德文或西班牙文中選定一項作第三語言學習,並在四年後參加資格考試,以助未來升學或專業發展。至九年級,所有學生均可修讀人文、科學及商科管理,以拓闊其在未來選科及升學的選擇,至十一年級大部分學生也可參與學校安排的各種校外工作實習,增加對職場的實際體驗,對未來生涯規劃作好準備,凡此種種都可見教學與升學團隊對學生發展的體貼設想,積極為他們的成長尋求多元化機會。
廖總監補充道:「我們也十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與身心靈發展,所以在八年級開始,便會為學生提供不同層面的支援。」如由香港浸會大學前教務長林浡博士擔任高級升學顧問,為學生與家長提供升學意見,團隊又會為學生進行性格測試,並對應歷年學習數據,以學生的性格、興趣及能力作學術定位,以協助學生確立發展方向,逐步建立明確的目標,並推動及實踐。
學生當中更不乏不同程度或專項的資優生,學校會安排心理學家與專人跟進資優生的發展,就着他們的學術強項、性格特質與成長進程,安排直接「跳級」或單科「跳級」,務求讓學生有更佳的發揮,學習也更富效率。如這個學年才插班,由九年級「跳級」至十一年級的梁敬謙同學就是最佳例子,校方按其資優的學術能力安排跳級,教師又積極鼓勵他參與多項校內及校外比賽,不但豐富學習經歷,也讓他有更多發揮潛質的空間,從而探索發展方向。梁同學表示:「轉校以來獲得較傳統學校更多的支援與關顧,教師對自己的提問也耐心的回應和提供意見,令我十分輕鬆就適應了新環境,希望未來也有機會幫助像我一樣需要加速學習的同學,減輕他們的憂慮。」



精英體藝項目激發潛能
除了豐富又完善的學習經歷外,學校也大力推動學生在體藝方面的發展,因為不同運動各有規則,既可鍛煉體魄,又能培養紀律,學生更可從失敗中學懂調節心情、檢視和改善,是成長的重要經驗。該校學生在壘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及劍擊五方面表現尤其突出。廖總監指出:「學校無論是場地設施、師資安排都完全配合學生在運動發展上的需要,讓他們能從中獲得成功感,並繼續堅持努力追求目標。而在音樂或視覺藝術方面富才華的學生,則可藉每年的音樂會及音樂劇或作品展覽,展現藝術才華,讓他們感受全校師生與家長的支持與欣賞。」此外,學校更設有精英運動員計劃,為體育成績突出的學生提供彈性的課程安排,讓他們一方面放心投放時間進行訓練,並在訓練後才回校上課,然後於課餘時間,由教師或校友提供學習支援,以跟上學習進度。
當中品學兼優,已獲香港大學法學士學位課程有條件取錄,身為劍擊隊長的郭浩泓同學就十分感謝學校與老師的無私付出,他說:「有時比賽前的確會花多了時間練習劍擊,但因為學校對我們的發展抱開放態度,讓我們自由分配時間在體藝或學術上,而不會側重於學術和考試,所以我會犧牲娛樂的時間進行訓練,再在晚上溫習,而不少老師也樂於在課餘時間回應我的學習提問,令我深深感受到老師的教學熱誠。」
大概老師的熱誠感動了大家,讓學生在發展體藝的同時,也努力不懈地爭取學術佳績,上任學生會會長兼英文辯論隊重要成員林穎彤同學,就認為全靠學校的信任與不斷提供機會,才讓她發現自己的辯論才能,並在擔任學生會會長時,學懂信任別人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推動她也要以個人經歷感染學弟學妹,將學校與老師的無私精神傳承下去。
在開放的學習氛圍下,浸大王錦輝中小學的學生不但在學期間積極以學術和體藝成就為學校帶來榮譽,也在畢業後努力回饋學校,既會回校為學弟學妹補習,也有成為職業專才分享成功心得,表現出對學校的感恩之心與歸屬感,也反映了學校教育的成功,實踐了校訓所追求的「敏求篤信.明辨力行」。


學校資料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所屬區份:沙田區
辦學團體:香港浸會大學
學校類別:直資
地址:新界沙田石門安睦里6號
電話:2637 2270(中學部);2637 2277(小學部)
電郵:a-school@hkbuas.edu.hk
網頁:www.hkbuas.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