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chool專訊】在眾多的價值觀裏,關愛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在關愛中成長,有助學生衝破自身的不足之處,漸趨成熟,甚至懂得以愛回饋別人,以至社會。創立於1991年的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下稱張中),多年來用心推行關愛教育工作,並見證不少畢業生的蛻變。校方付出的努力,更獲外界肯定,連續兩年入選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舉辦的「關愛校園獎勵計劃」大獎四強,成績令人鼓舞。
張中為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第一所中學,校方秉承香港中文大學辦學精神,以「博文約禮」為校訓,鼓勵學生培養勤奮力學、敦品勵行的精神;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方面,得到均衡發展;並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勇於克服困難、承擔責任;成為獨立思考、關心社會、樂於服務的人;也啟發學生認識祖國文化,以培養其對國家民族的使命感。
該校校長梁國豪表示,學校更於2010/11學年制定了該校的核心價值——「張中精神」。當中分為品格態度和能力兩大類別,每類各有四項素質。品格態度方面,有關愛(Caring)、團結(United)、和諧(Harmonious)和勤學(Keen on learning);而能力方面,有慎思(Think prudently)、溝通(Communicative)、自律(Self-disciplined)與解難(Solution-oriented)。「八項『張中精神』的英文字首,正好構成香港中文大學及本校的英文簡稱:CUHK TCSS,而關愛(Caring)更是其首項,足見學校對關愛政策的高度關注。我們本着關愛的信念,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
上述的「張中精神」,有助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加上另外九種共通能力的培養,包括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習能力,能令學生獲得全人及優質教育。梁校長續說:「當中的溝通能力正好回應八項『張中精神』的其中一項,因為溝通的過程也需包含關愛。」

潛移默化 培養張中精神
故此,校方在推展關愛校園的工作上,也以「張中精神」為本,由班主任及校本訓輔的角度出發,因應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需要,在各級班主任課訂立不同的關注重點,按分級主題深化張中的核心價值,並強化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如中一級聚焦訓練新生很需要建立的自律;中二級的主題為和諧;中三級強調溝通;中四級鍛煉解難;中五級教導關愛;中六級則講解團結;並在各級持續培養勤學和慎思兩項素質。學校藉每星期的班主任課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及成長輔導,即使疫情下,相關的培育工作也沒有鬆懈,反而更發揮其正面和抗逆的作用。
輔導主任賴長山指出,「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所以除了班主任參與價值教育外,輔導組也會善用早會時段,向學生分享相關內容,「我曾於早會時段藉講解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帶出生涯規劃的信息,讓學生明白人生猶如馬拉松,縱使輸在起跑線,仍可取得勝利。」除了輔導組外,校內還有兩位社工、兩位香港浸會大學實習社工及一位香港樹仁大學實習心理輔導員,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價值教育支援。此外,校方也有為學生申請一些校外基金,幫助他們加深對精神健康的認識,或在完成培訓計劃後,獲得資助實踐夢想。
此外,上任接近兩年的梁校長,不只視學生為自己的孩子,還會從STEM課程及活動中,引導他們從中實踐關愛。梁校長樂於透過科技活動接觸學生,陪伴他們成長,他很欣慰學生能運用由校內外各項活動學懂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回饋社區,例如在學校開放日、社區中心與中環街市等活動中擔任小導師,教導社區人士,這服務他人的過程,正是實踐關愛的良機。




課內課外 融滲價值教育
談及張中如何具體地在課程或課外活動裏,滲透價值教育,梁校長舉例說:「我們有一位體育教師是香港划艇隊前成員,在推動價值教育時,嘗試通過體育課程鍛煉學生學習堅毅精神,勇於克服困難,引導學生將堅毅精神應用於跨越學業難題。」
在課外活動方面,校方致力從全方位滲透價值教育,例如推行自主長跑計劃,加強鍛煉學生的毅力;舉辦校園CEO,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承擔精神和服務他人的美德。而且,不少興趣小組,如步操管樂隊、流行樂隊及單車學會,均由校友擔任導師,也有不少校友願意返回母校,為學弟妹補習英文,實踐並傳承關愛精神。兼任茶藝學會負責老師的賴主任補充指,張中的價值教育着重傳承,他當初成立該學會的目的,正是希望學生能在品茗期間放鬆心情,打開話題,尤其是鼓勵學長主動關心初中生。後來,他還帶領學會成員為區內小學舉辦茶藝活動,推廣當中的中國文化。

家校合作 共建關愛文化
除校長、教師和學生外,家長也是推動關愛教育的重要一環。有見及此,張中積極推動家長教育,助理校長鄭禮順表示,對外方面,該校連續五年為元朗區家長舉行升中預備及家庭講座,內容關於升中選校心得與親子性格如何影響學習。區內家長對此講座有高度評價,講座場場爆滿。
而對內方面,根據校內問卷調查,學生對「我在家長的心目中是一位好孩子」的認同率偏低,因此校方特意把家長教育納入今年的週年關注事項,全年舉辦多場實體及網上家長茶聚,由舊生家長、現屆家長委員及教師團隊,分享親子相處之道,建立張中的親子關愛文化。
鄭助校續說:「雖然遇上疫情,但家長義工仍主動參與各項關愛事工,如為了促進新生及其家長適應新環境,家長義工在中一新生註冊日,便已面見所有新生家長,解答各種有關子女升中的疑問,並把資優生和弱勢生即時轉介社工跟進。家長義工也在疫情期間聯同校內社工,於小息時段為學生擺設關於精神健康的攤位遊戲,給學生減壓。」

成效顯著 展望兩大目標
談到推展價值教育的成效,梁校長憶述兩個例子,反映出關愛的種子正在張中茁壯成長,他說:「關愛教育給人的印象總是由上而下,但有一件事例讓我看到學生懂得主動愛護教師。某天我跟學生傾談,對方很感恩教師從YouTube精挑片段於課堂上播放。教師除了播出3分鐘的片段外,也加入30分鐘的討論環節,以加深同學對課文的理解。學生主動欣賞教師在課堂上的悉心準備,令單向的網課更添色彩。」另一個例子是曾有新移民學生居於貨櫃屋,家裏沒有煮食爐具,有熱心家長得知後,便馬上捐出二手電器,協助該學生一家解決起居飲食的難題。可見,學校教育家長如何以愛教養子女,改善親子關係,受惠的家長不但有好好實踐,更樂意於與其他家長互助,展現愛心。
既然張中的價值教育成效顯著,校方表示未來將會朝着兩大目標繼續推動關愛工作:其一是幫助學生擴闊視野,安排他們走入社區,以至踏上全港舞台,如參加學與教博覽,分享科研成果,或參加STEM比賽,建立成功感。曾有學生透過到外地比賽,提升了責任感和自信心,找到人生目標,故此學校將來亦會繼續帶領學生,以STEM隊伍或制服團隊的形式邁向國際舞台,希望他們可以突破自己,發光發亮; 其二是在現有由校友或學長擔任師友指導或朋輩輔導的義工服務外,校董會將善用人脈,邀請中大校友參與該校的師友計劃,帶領莘莘學子於關愛中健康成長。校董會一直積極在各範疇支持張中發展及幫助該校與中大各有關部門聯繫,成為學校發展的一大助力,包括支援學生的生涯規劃活動、教師培訓及支持該校發展創新教學模式,如建設沉浸式學習系統等。

學校資料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
所屬區份:元朗區
辦學團體: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會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元朗天水圍天瑞邨
電話:24483111
電郵:info@tcss.edu.hk
網頁:www.tcss.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