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chool專訊】聖士提反堂中學創校逾半世紀,歷年來栽培了不少傑出人才。近年學生的DSE成績穩步上揚,全賴學校透過不同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語文能力,以拔尖補底的方式協助學生紮穩根基,增加對學習的興趣及自信心,成就大學夢想。
加強英語學習機會
香港作為國際城市,英語能力對未來發展舉足輕重。為了幫助學生裝備自己,迎接未來學習及工作上的需要,學校特別在英語學習及師資上投放更多資源,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麥偉麟校長說學校為英文能力較佳的初中學生開設英文班,英文班的課程會較深,藉此協助初中學生建構穩紥的英文根基,以應付日後香港中學文憑試的需要。除了英語課程外,數學及科學都會以英文授課。至於高中的英文班,則會以英文教授數學、化學、物理及生物科,以進一步提升英語水平。

境外交流提升語言能力
學校每年舉辦兩次國外交流活動,對象主要為高中學生。上年度學校安排學生前往泰國及紐西蘭的姐妹學校進行交流。麥校長說泰國交流主要是一個扶貧活動,而紐西蘭的活動會安排學生參與當地姐妹學校的課程及入住寄宿家庭。本年度則會安排學生到訪日本及澳洲。學生透過參加多元化的交流活動,增加運用英語的機會,以沉浸模式學習英語,效果更為顯著。同時學生可以擴闊眼界,認識不同地方的文化,有助個人成長學習。至於初中學生,學校為他們安排多樣化的拔尖活動及課後、午間英語活動,如外籍老師在校內擺設活動攤位,鼓勵初中學生參與,過程中學生必須運用英語與外籍老師溝通,藉以增加他們運用英語的機會。

首創模擬飛行課程 寓英語學習於實踐夢想中
學校相信擁有夢想的學生自然會發奮學習,所以學校鼓勵學生追夢,他們特別為不同興趣和能力的學生開設四個層級的模擬飛行課程,其中最高的兩個層級合共四十小時的模擬飛行訓練,由現職民航機師任教,學校更斥資購買波音737及國產C919模擬飛行器,讓學生體驗駕駛飛機的樂趣,同時加強他們英語溝通的能力,因為當學生使用模擬器時,系統會以英語發出指令,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英語能力才能順利操控。學生參與這個課程不僅加深航空知識,更令他們明白英語在航空業的重要性,對於有志於將來投身航空業發展的學生,他們可以及早裝備,提升英語能力,向理想進發。


語言藝術課搭建溝通橋樑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樑,為了提升學生運用英語溝通的能力,學校特別為初中學生開辦語言藝術課,當中包含了英文詩詞、歌曲、話劇、電影欣賞等元素,藉此提升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提升他們的英語溝通技巧。另外,學校亦為中一學生開辦英語話劇課,由富英語話劇經驗的老師授課,透過有趣生動的課程內容,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加強他們的英語溝通能力。



國際公開試充分裝備
為了豐富學生參加公開試的經驗,並且讓學生能好好裝備自己,學校特別引入國際著名英語課程,並安排學生參加相關的國際公開試。麥校長說學校為中一學生開設TOEFL Junior預備課程,當他們升上中二時便參加TOEFL Junior考試。當學生升上高中後,學校會開辦TOEIC(國際溝通英語測驗)課程,為中五學生提供有關生活及職場使用的英語培訓,內容集中教授職場英語。透過課程及不同的評核,讓學生了解學習英語不僅為了應付考試,運用英語更是生活中重要的溝通技能。課程教授的英語有助學生對職場英語有初步認知,幫助學生儘早裝備自己,並計劃未來。由於雅思(IELTS)為本地及國際大學認可作為入讀學士學位課程的英語水評測試,所以學校安排中六學生參與雅思課程,並提供資源協助學生完成相關考試,藉以提升學生的競爭力,並汲取參加公開試的經驗,為即將來臨的DSE做好準備。
卓越精英培訓計劃
隨着近年收生水平不斷提升,為了激發卓越精英學生的潛能,鼓勵他們在文憑試中爭取佳績,並能順利入讀本地或海外著名大學,學校特別為初中學生設立「亮星」,以及為高中學生而設的「摘星」兩個卓越精英培育計劃。麥校長說參加此兩個計劃的學生會於課後參與增潤班,增潤班是由學校與校外著名導師合作的免費課程,期望學生能在各主科上精益求精,於文憑試中各科考獲五級或以上成績。
參加了摘星課程的兩位中四甲班學生王韵婷及溫梓樺,他們不約而同認為摘星課程對他們幫助很大。王韵婷參加了三科主科的摘星課程,她說中文科能夠提升她的寫作能力,數學科方面可以幫助她加快解題及運算的速度,至於英文科則提高了她聆聽及寫作技巧。溫梓樺參加了英文科摘星課程,他表示摘星班老師教學生活化,當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師能夠輔以中文解釋,幫助他掌握英文文法的運用及豐富他的詞庫,令他在英文作文時內容可以更加豐富。兩位學生都加強了應考DSE的信心,期望將來能入讀理想的大學學系。

重視老師培訓
麥校長說在老師培訓、提升師資方面學校花了不少資源。他們設有「校本課堂研究」,每科老師分為多個小組,各小組老師共同備課,校長及科主任進行觀課並給予意見,在不斷改革修訂下,為學生設計最適合的課程。其他科目的老師亦可參與觀課,大家互相觀摩,提高教學的質素。學校不時引入校外的支援,如安排老師參加香港教育大學有關中層管理人員的培訓課程。此外,學校曾經利用優質教育基金邀請香港理工大學協助設計STEAM項目。透過與外界合作,讓老師擴闊視野,增廣見聞。此外,學校於教職員會議前設有「專業發展時段」,每當校長觀察到老師在教學上有出色表現時,便邀請他們於此時段與其他老師分享,大家互相學習,砥礪前行。


貫通六年課程
麥校長認為各級課程不應是獨立的,級與級之間應該環環緊扣,老師雖然負責個別科目不同級別的課程,但亦需要了解各級所授的內容,授課時便可以更加整全,更能幫助學生學習。老師會從初中開始培訓學生應付文憑試的能力,麥校長舉例說在文憑試中文科閱讀卷素有「死亡之卷」之稱,老師便從中一開始讓學生多閱讀一些修辭手法漂亮的文章,並學習回答問題,由初中開始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當正式考公開試時便不用擔心了。此外,學校聘請了一些資深的老師和校長擔任顧問,支援中、英文科的發展,再配合各科資深的老師,他們共同優化及改革各科課程,更能貼合學生的需要。
DSE成績不斷攀升
學校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培育學生,幫助他們掌握知識,於文憑試中考取理想成績:
- 2024年DSE的合格率創首屆文憑以來的新高,達87.2%,高於全港平均合格率,較2021年上升27.3%
- 絕大部分科目合格率高於全港,當中12科高於2023年水平或達100%
- 獲取錄入讀大學學士學位課程的比率再創新高,遠高於中文中學的平均水平。不少同學更獲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取錄
- 接近90%學生選擇繼續在本地大學或大專院校升學
- 連續3年有學生透過「學校推薦直接取錄計劃」(SNDAS)入讀心儀的大學學士學位課程,每年全港的名額僅有200至300多名
春風化雨作育英才
馬學南(2023年畢業)
香港大學教育學士及理學士(雙學位課程)
主修物理,副修數學
馬學南表示母校為學生提供許多參賽機會,鼓勵學生參加,發掘學生的潛能。對學南而言於中學階段最大的得着是學會時間管理,對於現時在大學讀書很有幫助。他寄語各位師弟妹好好善用學校給予的資源,參加不同的活動,會有很大得着。
趙桂敏(2023年畢業)
香港大學文學士
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副修中國歷史及文化
當年學校為學生提供很多支援,如趙桂敏參加了三科主科的拔尖課程,幫助她學習。桂敏在中學時期亦參加不少比賽,令她獲益良多。她說學校幫助其如何明辨慎思,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對她於大學學習很有幫助。她希望師弟妹珍惜中學的時光,多嘗試,多學習,不要怕失敗。
林湛儒(2021年畢業)
香港大學文學士
主修英語研究及哲學,副修語言學
林湛儒表示中學時期學校會因應學生能力分組上課,這樣學與教會更有成效。以往他曾參與由學校推薦的基督教女青年會義工服務,協助區內弱勢社群,既能幫助他人,亦讓湛儒學習與別人溝通、關懷不同的人。他期望各師弟妹好好裝備自己,迎接未來挑戰。

學校資料
聖士提反堂中學
所屬區份:中西區
學校類別:資助
辦學團體:聖公宗(香港)中學委員會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薄扶林道62號
電話:2546 6111
電郵:info@sscc.edu.hk
網頁:www.sscc.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