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蔡功譜中學
以正向推廣中華文化 培育學生有品有德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br/>以正向推廣中華文化 培育學生有品有德
【OpenSchool專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為讓學生認識自己的民族,傳承自己的文化,發展自己的特色,聖公會蔡功譜中學老師團隊特意設計校本課程,從身邊事物出發,希望學生透過認識中華文化,從而找到人生意義和成功方向,將來能夠立足香港,背靠祖國,放眼世界。

位於何文田的聖公會蔡功譜中學,由香港聖公會於1982年9月創辦,學校秉承基督精神辦學,以「仁愛忠誠」為校訓,着重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及靈性各方面的均衡發展,致力培育學生成為有自學精神、文化修養及良好品格的年輕人,這亦與中華文化的仁人愛物、推己及人精神不謀而合。該校重視中華文化和正向教育,期望學生愛己愛人,對家庭、社會、國家以至整個世界都有承擔。

正向教育 建立感恩的心

儒家文化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聖公會蔡功譜中學的正向教育和品格教育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學校透過各類型活動,建立學生正向思維、感恩的心和責任感,並由自身肯定,進一步擴展至民族自信,再培養出創新精神,成為未來領袖,造福世界。

林玉琪校長透露,該校正向教育的特點是融入課程中,學校運用班主任課、家庭及生活教育課、宗教課和成長思維課等,教導學生正向心理學的知識及應用,亦在中文科及宗教科等,透過不同人物故事,讓學生討論並了解這些人物的品格強項,再配合不同課外活動和週會等,從多方面向學生灌輸正向思維。

負責正向教育的潘正言老師表示,學校全力營造正向氛圍,包括增設名為「正向充電站」的身心靈空間,展示學生的創作成品;而「靜心間」亦舉辦插花、靜觀、咖啡治療等活動,讓學生既可放鬆身心,亦可增加學生對校園生活的投入感。家庭及生活教育科科主任徐敏儀老師也提到,學校曾帶領全校學生觀看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且在觀影後舉行反思寫作比賽,更邀請劇中主角原型、前香港傷殘運動員代表蘇樺偉先生到校分享,希望學生從中學習其堅毅精神。

正向教育小組亦與探索世界科合作,推出「消失的味道」活動,讓學生擔任傳統小食的文化推廣員,為文化保育出一分力。探索世界科科主任鄧志偉老師表示,他們給予學生相當大的自由度,學生要自行搜集資料、作出決定,重點是要讓學生面對困難,學懂永不放棄、欣賞別人的精神,以及與人相處的溝通技巧,將來不會只停留在舒適圈,更有膽量嘗試新事物。正如林校長所說:「我們會告訴學生,失敗是因為未成功。」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br/>以正向推廣中華文化 培育學生有品有德
校長林玉琪及全體教師均盡心盡力,給予學生多元學習機會,令學生譜出成功光譜。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br/>以正向推廣中華文化 培育學生有品有德
參與「靜心間」的各類型活動,學生得以放鬆身心,培養正向思維。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br/>以正向推廣中華文化 培育學生有品有德
學校曾邀請前香港傷殘運動員代表蘇樺偉先生到校分享,讓學生從中學習堅毅上進的精神。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br/>以正向推廣中華文化 培育學生有品有德
正向小組與探索世界科合作,推出「消失的味道」活動,讓學生擔任傳統小食的文化推廣員。

認識祖國 從身邊事物開始

探索世界科是該校近年新設的學科,教務主任何貴樑老師表示,香港與華南地區互動頻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亦接觸不少華南文化元素,因此,想到以此為切入點。「我們生活在現代化的香港,往往忽略一些傳統工藝及文化的影響,我們希望由生活入手,讓學生留意身邊事物,再了解香港與中國內地的關係,繼而放眼世界。」

鄧志偉老師透露,課程已推行兩年,中四以香港及社區為主,包括地區飲食文化,因為民以食為天,以提升學生的興趣。另外,課堂亦着重參與,例如中四教授客家人的飲食文化時,安排學生親手製作茶粿。至於中五及中六,課程會擴展至祖國以至全世界,逐步擴闊學生的視野。

該校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也延伸至課外的大型活動。學校在中秋節及春節舉辦活動「中秋慶團圓」及「佳節迎新春」活動,供全校師生家長一起參與,更會在課堂內加插篇章,教導與該節慶相關的知識。以中秋節為例,中文課會教導李白的《古朗月行》及嫦娥奔月。中文科科主任梁肇華老師及副主任李海玲老師也表示,過程中能團結學校不同的持份者,並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特色和優秀面貌,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還有,德育及國民教育組每星期都會舉行升旗儀式,在特定活動中,更有國旗下的講話,以及安排不同專題的週會,讓學生認識祖國的最新發展及成就。德育及國民教育組主任黃穎兒老師透露,學校每年均參加多項由教育局舉辦的網上比賽,例如基本法問答比賽及國情問答比賽,以及不少參觀和交流活動,以提升學生對國家的了解和國民身份的認同。

課外活動方面,學生可自行選擇不同課外活動參加,當中如茶藝、象棋、二胡、國畫等均包含中華文化元素,讓學生可發展多方面的興趣,有更多元化的出路。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br/>以正向推廣中華文化 培育學生有品有德
在春節舉辦的大型活動「佳節迎新春」中,學生穿上華服,家長老師也一同參與,氣氛極佳。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br/>以正向推廣中華文化 培育學生有品有德
中秋節大型活動「中秋慶團圓」,學生皆踴躍參與文化特色活動,如猜燈謎。

啟發創意 培育未來領袖

社會不斷發展,不能守舊不前,故此,該校從各方面着手,協助學生珍視傳統,發揮創意。探索世界科舉辦的花牌、白鐵、小巴牌及獅頭工作坊等,不但使學生認識傳統工藝,同時更可發揮創意,學懂再創造。林校長強調:「我們想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以面對世界未來的發展及挑戰。」

中史科及歷史科與STEM進行跨學科課程,體現傳統和科技的結合。中史科運用VR虛擬實境技術重塑北宋汴京的生活情況、兵馬俑及紫禁城等,還原歷史場景,令學生好像置身其中,加深對該主題的認識。此外,在教授中史時,觸及拱橋的歷史,課程會安排學生製作拱橋模型,過程中便可學懂很多力學原理。

歷史科亦加入STEM元素,在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給學生在該校飛機模擬駕駛艙內嘗試駕駛,也有模型講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及採用的科技;學生既增加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認識,亦可明白飛機的構造和原理。

林校長總結道:「學校希望從多方面建立學生的正向思維、感恩的心,更期望他們能擁有多元的學習經歷和出路,將來成為創新惠民的社會棟樑。」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br/>以正向推廣中華文化 培育學生有品有德
探索世界科的獅頭工作坊,使學生珍惜傳統文化,又發揮創意。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br/>以正向推廣中華文化 培育學生有品有德
學生在學習宋朝汴京的歷史時,結合力學原理,親手製作拱橋模型。

學校資料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
所屬區份:九龍城區
辦學團體:聖公宗(香港)中學委員會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九龍何文田忠孝街101號
電話:2760 0463
電郵:info@tkp.edu.hk
網頁:www.tkp.edu.hk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