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chool專訊】學習不一定局限於課程,從親身體驗中累積的經驗更是寶貴。三年疫情令許多學生失卻考察和交流的機會,隨着疫情過去,再次重新出發。聖公會聖匠小學(下稱聖匠小學)積極舉辦境外交流和戶外考察活動,讓學生走進社區,放眼世界。
聖匠小學一直着重透過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育學生內在素質,舉辦境外交流是其中一例。學校希望參加者可從中提升自理能力、學會獨立,增強溝通能力和擴闊眼界。教務主任梁婉珊指出,受疫情影響,學生多在家上網課,得家長悉心照顧,鮮有出門,更沒機會到境外遊歷。本港恢復通關後,學校特別安排六年級學生前往內地姊妹校上海楊浦小學,進行名為「走出去、帶回來」的交流活動。

探訪姊妹校 多元化體驗
行程分為探訪學校與遊覽景點兩部分,聖匠小學學生先參觀楊浦小學校園,然後分組參與特色課程,製作拓印、剪紙、紙鳶、皮影等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工藝。其後,學生一同遊覽上海外灘、南京路步行街、東方明珠塔、上海歷史發展成列館、豫園、城隍廟街區、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上海博物館、磁懸浮列車博物館,以及體驗乘坐磁懸浮列車的滋味。
經歷走出去的行程後,學生帶回來的是一些關於傳統手工藝和STEM的見識,個人自理和與人相處的能力皆有進步。梁主任說:「部分學生經歷數天同住,體會到『相見好,同住難』的道理,學懂透過溝通和協商,在生活習慣上取得共識。此外,他們亦學會理財,自行決定怎樣運用零用錢。他們甚至曉得感謝母校、姊妹校和同房同學,並反省自己在行程中的表現,找出優點與缺點,希望可改進。這一切的轉變或成長,有助他們面對將來的工作及生活。」


戶外學習日 建共同回憶
至於小一至小五級學生,學校特別為他們舉辦常識科戶外學習日。常識科招敬斯老師解釋說:「我們設計和推動戶外學習日旨在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區,累積更多課堂以外的學習經歷。」各級學生有不同的行程,一年級前往樹屋田莊,二年級走訪麵包西餅公司,三年級遊覽天際100和參加Big Bus Tour,四年級參觀香港歷史博物館,五年級到訪機電工程署教育徑。
活動結束後,學生確實獲益良多。他們分別透過玩泰山飛索鍛煉膽量,製作麵包明白食物生產過程,登上高樓大廈感受本港天際線,參觀博物館了解香港歷史,步行教育徑認識節能。學生除了增廣見聞外,也有不少難忘的共同回憶。常識科趙鎮駒老師續說:「其實,玩過飛索的學生不只激發了勇氣,還能善用這些勇氣面對未來人生各種挑戰。此外,製作麵包的學生也學會跟別人分享食物或別的東西,並學懂珍惜與感恩。」既然學生享受戶外學習的過程,自然渴望儘快有下一次體驗,而家長亦樂見子女於回家後,主動跟他們詳述活動過程和感受,促進了親子關係。最後,梁主任表示,學校正向教育局申請配對大灣區內學校,讓學生可由交流加深了解該區的發展。同時,學校也申請參加「赤子情、中國心」學習之旅,使學生從中增加對祖國的歸屬感。長遠則期望可以恢復疫情前的境外學習活動,例如繼續安排學生到訪台灣、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令他們擁有更多不同的見聞和體會。兩位常識科教師補充說,他們正研究可否增加戶外學習日的次數,也想為活動注入另類元素,讓學生從親身體驗中累積更多經驗,反思更深。

學校資料
聖公會聖匠小學
所屬區份:九龍城區
校 網:34
辦學團體: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九龍土瓜灣貴州街14號
電話:2333 2313
電郵:hcps1974@gmail.com
網頁:www.hcps.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