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只為追求學業成績,港九潮州公會中學的陳淑英校長認為,為學生建立一套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建立品德,才是辦學最重要的目的。港九潮州公會中學強調嚴而有愛、品學並行,陳淑英校長表示:「我們的理念是希望學生在這裡學習,六年之後,無論是學業成績、品德方面都有所提升。」

四招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港九潮州公會中學的班級編制是按整體成績能力分班,再按主科能力將兩班的學生分拆為四班。這種做法讓某些科目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先打好基礎,而該科目成績較好的學生亦能更快提升。這方法行之有效,不少成績較弱的學生在半個學期內追回了同學的平均水平。

學校近年著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並從四方面著手:
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每天早上上課前安排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看書、看報紙,並在每周五安排學生分享好書,促進閱讀興趣;
鼓勵學生建立寫筆記習慣:不僅有助於集中注意力,也能提高寫字速度和資訊整理能力。課後抽時間處理筆記,亦能重新梳理學習到的東西。學生的筆記內容不只是老師上課的教學,還有學生自行搜尋的附加資料及圖片,考試前他們會拿著自己的筆記溫習;
特別交功課機制:中一至中三學生一進校門就需要交上所有學科的功課,這樣做不僅防止抄襲,更確保學生已經了解上課時的所學到的知識,自行完成功課;
每周五小測:最多40分鐘的中央小測可以幫助學生分階段複習學過的知識,到大考時因為之前有早已有溫習的習慣,所以壓力亦沒那麼大。

學習習慣 緊扣品行才德教學
學生撰寫的筆記,不時都會在校內作不定期筆記展覽,如在開學之初、學期中及學期末等,同學可以互相欣賞大家的筆記,有些學生會感歎別人精美的筆記,「原來可以做到這種程度!」陳校長分享道:「學生看到別人的成果,也會覺得自己可以做得這麼好,一個展覽同時嘉許同學的付出,亦鼓勵到其他人仿傚,建立學生自信心。」而品德教育的細微位其實無處不在,在交功課機制背後也有不少「小幫手」:「我們每天都有不同班的科目大使幫忙收集功課,科目大使需要在每天早上七點多回校,肩負使命,讓他們養成責任感。」
品德教育沒有一套既定的公式,港九潮州公會中學的方法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身教很重要,例如我們著重學生的禮貌,作為校長,我每天早上都會在校門前主動跟學生打招呼,即使氣溫跌至2、3度也如是,我想透過這些小事,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責任感、堅毅精神。而老師也是學生的好榜樣,他們在上課前會預早到課室準備,學生看到老師那麼準時,自己也會重視守時,小息、午飯時提早一點返回課室。我們也會透過分享及活動讓學生懂得做人處世的規矩及約束,但是最主要是透過日常感染他們,讓他們建立出良好的品行、紀律等價值觀。」

嚴而有愛 關心學生成長
港九潮州公會中學的教學理念是「嚴而有愛」,在管理學生的品德的同時,校長和教師也在細微之處展現對學生的關愛。陳淑英校長表示:「我們的老師除了為學生準備生日蛋糕,今年中六班主任就建議學生和我一起吃飯,又準備了一隻大燒豬,在DSE前夕為他們打氣。每年聖誕節,老師會為學生準備禮物,而試後亦會邀請雪糕車到校慰勞學生。在剛過去的中秋節,我們也設置了大型攤位及中國傳統小食,讓學生參與。」這些小舉動,旨在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們的關愛,讓他們以愉快的心情上學。

課外活動 見證傳承
學校亦積極鼓勵學生發展不同方面的潛能,並參與校外比賽一展所長。港九潮州公會中學的花式跳繩隊非常知名,不少學生都是香港花式跳繩港隊的成員,曾經代表香港參加國際性比賽並獲得獎項。這些富有經驗的師兄師姐在畢業後會回校擔任教練,「其實最初是畢業生有一顆承傳的心,提議回來執教,這不僅能讓新一代學生更了解學校,還能讓他們明白獲獎的背後永不放棄的精神。」陳校長說。

畢業生助新來港學生融入校園
近年不少新來港的學生入學,陳校長指學校有部門負責支援這些學生,在課後時間替他們上課。導師特別安排由學校新移民畢業生擔任,因為他們對學生學習及適應上的困難比老師更清楚。此外,學校還會邀請社工、教師和專業團隊為新生舉辦工作坊和講座,讓他們了解本地文化。
陳校長提到:「新來港的學生一般成績較好,但英文能力較弱。透過我們的分班形式,可以幫助他們補救英文。我們幾年前創立了英語話劇團,讓學生創作劇本、表演,讓他們更敢於說英文,有些新來港學生經過幾年的努力,DSE也能考獲5星。」這些措施不僅幫助新來港學生融入校園,還讓他們在學業上取得佳績,融入校園,體現了港九潮州公會中學「嚴而有愛」的教育理念。
=======================
學校資料:
港九潮州公會中學
地址:九龍旺角洗衣街150號
學校類別:津貼男女中學
辦學團體:香港九龍潮州公會
校監:馬介欽博士
校長:陳淑英
電話:2396 4187
電郵:go@ccpass.edu.hk
網址:www.ccpass.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