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
以熊貓為主題 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br/>以熊貓為主題 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OpenSchool專訊】近日香港掀起一股熊貓熱潮,熊貓的可愛動態最得人歡心,有見及此,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以熊貓為主題,先後設立「熊貓書屋」及「熊貓樂屋」,藉着熊貓的魅力吸引學生投入學習之餘,同時增加學生對祖國的認識及歸屬感,推廣中華文化。

位於沙田區的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於去年開設「熊貓書屋」,超過1,000本的藏書種類繁多,包括歷史、詩詞、繪本、故事、科普知識,更有不少介紹巴蜀美食、文化、名勝的好書,琳琅滿目。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校長袁美玲表示:「藏書範疇很豐富,可引發學生借閱更多書籍,閱覽不同範疇的知識。」

熊貓主題 趣味出發

今年學校更進一步,推行「『書』送快樂閱讀獎勵計劃」。袁校長解釋:「今年香港掀起一股熊貓熱潮,學校希望利用這股熱潮,聯合不同科目去推行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活動連結學校兩大主題項目:「熊貓書屋」及「熊貓樂屋」。學生只要到「熊貓書屋」借閱書籍,便可獲派16塊拼圖,完成一篇「熊貓書屋」圖書的讀後感,可再獲得16塊拼圖,完成一幅64塊的拼圖後,便可到李聖潑創意科技中心的「熊貓樂屋」夾熊貓禮品一個。

何佩儀副校長表示:「學生反應很理想,在短時間內已有百多人次借閱書籍,氣氛、學生參與度和踴躍程度都很高。」教育局局長也在11月中探訪學校,可見這活動得到外界的肯定。

其他學科亦有不少涉及熊貓主題的教學。在科技教育組聯科課程,學生學習製作電腦合成圖時,會用熊貓構圖及課堂上學習的熱轉印技術來製作拼圖;英文科推行熊貓標題創作比賽,作品更會張貼在校內當眼處,讓學生分享創意;此外,視藝科學生以熊貓為主題創作水墨畫及孔版畫,旅款科設計熊貓主題旅遊路線,家政科製作熊貓湯圓和熊貓奶黃包,商科學生則售賣熊貓文具及熱轉印商品以實踐學習過的營商理念。而圖書館外亦會輯錄海洋公園熊貓寶寶的成長印記,學生不但可了解牠們的成長過程,還可看到相關的中英文報章報道,增加閱讀機會。

袁校長表示,以熊貓做主題,除了考慮趣味性,也跟國家歸屬感有關:「這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今年正值中央送贈熊貓給香港,這個熊貓主題教學十分有意義。」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br/>以熊貓為主題 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於「熊貓書屋」為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及郭予宏校監介紹「書」送快樂閱讀獎勵計劃。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br/>以熊貓為主題 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今年學校在李聖潑創意科技中心增設「熊貓樂屋」,內設熊貓夾公仔機,學生完成拼圖後便可以到這裏夾熊貓禮品。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br/>以熊貓為主題 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商科學生於R Square一角設立商舖,運用所學的營商知識,製作客製化熱轉印產品,售賣予師生。

STEM教學 從心出發

學校也重視多元教育,數年前優化了四個核心科目,釋出課時,讓中四中五學生分成四組輪流上課,涉獵不同範疇,開拓視野。這些新增課程中,AI創客和航空訓練課程都屬於STEM範疇,STEM教學統籌老師陸慧雯表示,學校希望非選修理科的高中學生,仍有機會接觸STEM。

其中AI創客課程,是與商湯科技合作,選用由商湯科技發展的SenseStorm機械人套件教學,通過套件讓學生體驗AI各樣功能,包括語音識別、人面識別、顏色識別等。至於航空訓練課程,則是在樂善堂梁紹安前主席協助下發展起來,課程由現職民航機機師兼機師訓練導師任教,導師不但教授航空知識,更會分享業界點滴,讓學生對航空業有更深入的認識。

學校亦參加了香港航天領袖總會主辦的「翱翔明天」課程,透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對航空業的興趣和潛能,其中一位學生參加課程後,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剛過去的暑假,立定決心前往加拿大接受小型飛機訓練課程,她更成功通過單人駕駛小型飛機測試,獲得「學員飛行許可證」。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br/>以熊貓為主題 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航空訓練室特別添置多套模擬飛行器,讓學生於航空訓練課程一嘗做飛機師的滋味。

陸老師表示:「學校早於2016年開展STEM教育,早期以發掘尖子,重點培訓STEM ELITE為主,主要培訓精英參加校外工作坊及比賽活動;隨着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在STEM教育,加上樂善堂李聖潑前主席的捐款設立本校創意科技中心,學校得以有更多資源發展STEM教育,讓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相關培訓和活動,我們更增設校本STEM課程推展STEM FOR ALL教育。藉着本年學校以熊貓作主題教學,我們更進一步加入藝術、審美和設計元素,達到STEAM FOR ALL的目的,本校STEM教育踏上另一里程碑。」

校外比賽的表現,也反映學校STEM教育的學習成果,學校每年參加不同比賽,屢獲殊榮,最近便以Code Blue贏得「城市創科大挑戰」2024中學組冠軍,陸老師解釋作品的理念:「是次比賽主題為「幫人有計」,Code Blue系統包括安裝在門外的救援鐘和使用者的隨身裝置。當使用者在家中暈倒時,系統會自動啟動門外的警鐘,引起鄰居的注意,同時發送訊息給照顧者的手機,裝置有效減少因失救引致的問題,同時也減輕了照顧者的擔憂與焦慮,更宣揚鄰里互助,社區關愛。」

得獎固然令人鼓舞,但陸老師認為得獎與否並非最重要,「我希望學生參加活動,都是由心出發,這個心是關心國家、社會和世界,我們要用創意科技去幫助這個世界、社會,所以我們的作品大部分與幫助弱勢社群及環保有關。」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br/>以熊貓為主題 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學校憑「Code Blue」系統,贏得「城市創科大挑戰」2024中學組冠軍。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br/>以熊貓為主題 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學校強調STEM教學要由心出發,這個「Code Blue」系統不但幫助照顧者,同時幫助被照顧者,更有助加強鄰里互助,社區關愛。

培育國際公民 從社區開始

關心世界、關心社會,也體現在培育學生成為國際公民的理念上。負責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的黎可任老師表示,學校招募學生參加禁毒領袖、消防及救護青年團,以及陽光學生義工隊,讓學生多了解公共政策,亦會帶學生去做不同類型的義工,希望學生知道社區發生甚麼事,「這些議題,我們放大去看,都同全球有關。」

學校亦參與可持續發展家庭文化節,家長同子女一起參與一些實踐活動,包括參觀非遺或環保工作,完成任務後,便可以記錄在冊子內,之後學生便可拿到襟章。羅天欣副校長表示:「透過這些活動,我們希望學生學到勤勞、團結和誠信等價值觀,同時也希望加強親子溝通。」

學校在國民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參與內地交流考察團、在校內舉行南京條約史實展等,近日學校亦舉行京川變臉活動,除了讓學生認識非遺文化外,透過表演者分享堅毅不屈的經歷,帶出正面的價值觀,袁校長表示:「我們都希望,這些活動除帶出國民教育的訊息,也帶出我們中國人堅毅的精神。」

袁校長進一步指出:「讀書當然很重要,但除此以外,我希望學校可以培育學生,讓他有充足準備進入社會。無論創科或是國際公民,都是從自身家庭社區出發,再慢慢發展下去,如果學生連最基本那幾步都沒有做,怎樣可以再行遠些?」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br/>以熊貓為主題 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參加消防及救護青年團,有機會跟外面的機構學習,了解公共管治政策。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br/>以熊貓為主題 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參與禁毒領袖計劃,除了學懂禁毒知識外,還有機會接觸其他機構,擴闊眼界。

學校資料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
所屬區份:沙田區
辦學團體:九龍樂善堂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沙田隆亨邨
電話:2605 6632
電郵:lstykhl@lstyoungkhl.edu.hk
網頁:www.lstyoungkhl.edu.hk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