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chool專訊】新界喇沙中學將於2025年迎來創校60週年,其秉持天主教辦學理念,為學生提供「以天主為中心,以人為本」的優質教育。自創校以來,學校一直致力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掘個人潛能,不僅強調知識傳授,還着重建立學生的自信與學習動機。多年來,學校不斷更新設施和教材,以回應學生在不同年代與階段的學習需求,並引入科學化的腦基礎教學法,配合跨科學習STEAM課程和英語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掌握全面的知識和技能,於成長路上好好裝備,以期在未來回饋社會及幫助別人。
改良環境與設備 提升學習體驗
為了讓學生擁有更佳的學習體驗,新界喇沙中學在過去數十年間,投入大量資源改善學校設施。這不僅體現在硬件上,如增設教室設備和更新學校基礎設施,還包括在教學方式上的革新。盧國輝校長指出,學校早年引進科學化的腦基礎教學法(Brain-based Learning),並配合STEAM跨科課程和英語學習策略,讓學生的學習體驗更豐富多彩。他說:「學校不僅重視學生的學術成績,更希望通過創新教學法幫助他們全面發展。學生處於不同的情緒狀態,對吸收知識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他認為透過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豐富的課程設計,能讓學生可以更自信地學習,擁有更佳的學習體驗。



腦基礎教學法 科學化調整學習情緒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及自信心,學校自2018年起推行腦基礎教學法。這種教學法是基於對大腦分泌物質的認識,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例如,當學生通過肌肉活動或獲得讚賞時,多巴胺的分泌會增加,這會讓學生感到愉快並激發學習動機。此外,調節皮質醇和血清素的水平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減少焦慮,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因此老師會在課堂中安排不同環節來刺激或抑制學生大腦的分泌,從而調整學習情緒。
盧校長指出,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害怕回答問題,主要原因是擔心犯錯或被嘲笑。而腦基礎教學法中的手勢回應法則幫助學生消除了這些擔憂。盧校長舉例說:「老師在課堂提問時,會提供答案讓學生選擇,A就以一隻手指代表,B就以兩隻手指代表,每位學生同時將手指放在胸前回答。因為同學之間看不到答案,沒有明顯的對錯,學生更願意作出反應及回答老師」。盧校長認為這樣不僅避免了尷尬,學生的反應老師一目了然,讓老師能夠快速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而調整課堂進度。透過這些教學小秘技,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安全感,讓他們更願意參與課堂討論。
盧校長表示腦基礎教學法推行以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成績都得到顯著改善,教師的教學過程也更得心應手,學校更榮幸成為全港首間獲得腦基礎教學法銀獎認證的中學。

創新STEAM課程 促進跨科知識的融會貫通
除了科學化教學,學校也在創新科技教育方面積極探索。於數年前,學校便已於初中建立跨科STEAM課程(STEAM FOR ALL),將科學科、設計與科技科(D&T)及電腦科結合為跨學科課程。讓所有學生均能體驗如何綜合應用不同學科知識解難;透過多元課程活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育創意、協作和解難能力,從而達到「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的目標。
跨學科STEAM課程是透過科學科、D&T科和電腦科的課程協調,讓所有學生在常規課堂內,以專題探究模式學習。以中一級STEAM課程「智能灑水器」為例,所有中一級學生均會分組(4人1組)為嘗試解決糧食安全的問題而進行跨學科學習活動。學生們首先會透過網上學習平台(VLE)了解國家最新農業科技發展——滴灌,以及在科學科學習光合作用的必需條件。然後各組同學將利用在設計與科技科學習的傳統工藝,加上科學知識,結合現代科技,如3D立體打印技術、鐳射切割應用等製作灑水器。各組接着學習利用mirco:bit(電腦科基礎編程)根據土壤濕度控制灑水量,最後同學們透過公平測試實驗(科學科)測量植物生長與灑水量的關係。負責課程的蔡仁欽副校長表示,STEAM課程與生活連結,課程不僅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還讓他們學以致用,透過實戰解決實際問題,以回饋社會;同時成功的學習經歷大大增強了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


參加社區活動 激發創作力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還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校外創科比賽,兩年間,老師帶領學生參加超過五十個活動,並屢獲殊榮。這些比賽不僅是學生展示自己創意與能力的平台,也是他們檢視個人知識水平的機會。此外,學校每年都會舉辦社區創科活動「聖誕大作戰」,邀請區內小學生參加,推動社區科普學與教。由學生協助老師籌備和進行創科攤位活動,透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將所學知識分享給更多人,還能加深對創科知識的理解。


持續改良課程設計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另外,學校為強化教師推行STEAM教學的能力,參加了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大專院校(2023/24)「以全方位自主學習推展學校STEAM課程(In-STEAM)」。期望透過優化STEAM校本課程的學習設計(科學探究及創意工程設計)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們積極參與計劃,更獲SDL-STEAM學校發展獎嘉許獎及SDL-STEAM學習設計獎——科學探究。
英語教學模式 體驗式學習
學校除了重點發展創科學與教,也積極鼓勵學生自信地運用英語。盧校長強調,創造語境來促進英語學習,容易提升學生對課堂的投入和參與感,能夠顯著改善他們的學習情緒與效果。
學校致力營造全英語的學習環境。如每週三為「全校英語日」,學生在這一天必須以英語進行溝通,這大大增加了他們的語言實踐機會。除此之外,學校亦通過有趣互動的方式鼓勵學生學習英語,例如老師會帶學生到以英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場所,製造機會讓他們與外籍人士傾談及訪問,讓學生能在真實場景中以英語講解。看似普通的場境交流,但對於這些缺乏參與機會的學生來說,就提供了極佳的日常英語練習機會。
透過這些活動,能讓學生明白到學習英語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增加學習效能。另外,學校每年也安排學生到不同喇沙會屬校上課,讓學生可在全英語環境中學習。學生亦由英語老師帶領參與不同比賽,且取得不俗成績,反映教學成效。

重視關愛文化 積極推動正向教育
本身是新界喇沙中學畢業生的盧國輝校長,已於學校任教多年,並於本學年開始出任校長,其表示多年來見證着學校的蛻變,更感恩學校一直致力推動「關愛文化」,因應不同學生需要,提供適切協助。
他指出,學校成立「學生成長支援委員會」,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適當支援。盧校長說:「學校倡議正向健康教育,特別希望能發掘學生的不同潛能。」當中最突出的,就是於校內特設Café de La Salle,邀請現職專業咖啡師的校友,逢週四舉行咖啡拉花訓練,為學生提供技能培訓。每當學校舉辦活動,例如開放日,學生們均能學以致用,親手炮製咖啡予賓客品嚐,過程中得到肯定從而提升自信心。盧校長表示,畢業生都樂意回校支持學校舉辦的活動和課程,這不僅表現學校對裝備學生未來的心思,更反映了學校「關愛文化」的傳承,讓學生能在充滿關懷的環境下愉快學習與成長。



學校資料
新界喇沙中學
所屬區份:北區
辦學團體:喇沙修士會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上水金錢村
電話:2670 0443
電郵:email@delasalle.edu.hk
網頁:www.delasalle.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