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chool專訊】廿一世紀教育講求創意與科技,而採用阿伯達雙語學制的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在此之上,更重視孩子的心靈與品德發展,因此無論是學制課程、學校配套,都從孩子的心性培養出發,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模式、雙語語境、雙班主任制及不斷提升的創科設備,助孩子沉浸在充滿愛心與快樂的校園生活,就如校徽所顯示的情境般,在充沛澄明的溪水滋養下,紮好根基茁壯成長,成為品德創意俱備的人才,為未來挑戰作好準備。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校長許陳幹華博士認為,小學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本,所以必須為他們打好根基,才能慢慢長出豐碩成果,因此學校以「4H」為願景,按步就班為學生建立學習與品格基礎,她指出:「我們希望小朋友都能擁有良善的Heart、Habit、Head及Hands。首先着眼於好的心態、感恩的心(Heart),繼而是好的習慣(Habit),養成尊重和聆聽別人需要的習慣;隨之而來就是擁有知識技能的腦袋(Head),成為富創意及擁有批判思考的人;最後就是藉雙手(Hands)將所學實踐,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在這樹立人才的基本上,學校又以塑造孩子六大特質為目標,期望藉着良教善治,灌溉一棵棵像小樹苗的孩子,使之成為快樂、樂於助人、有內涵、具自信、能自主學習和富責任感的人。


阿伯達雙語學制顯優勢
有了堅穩的教育宗旨與基礎,學校便以富有特色的加拿大阿伯達(Alberta)雙語學制作手段,讓學生有效地吸收知識、語言、技能、共通能力、同理心等成長要素。校長指出,加拿大阿伯達省的公立學校已推行雙語學制達四十年之久,不少研究文獻均反映雙語學習對幼童來說,除了有助於社交溝通外,也是讓左右腦同步發展的重要契機,使腦袋運作更靈活健康之餘,也能讓學生的創意與邏輯並駕發展,校長補充道:「因着香港的社會環境,我們採用65%英語和35%中文的比例進行教學,藉着中英語系的差異,學生不單只是掌握兩種語言的讀與寫,而是在表達技巧與思維方式也會更靈活變化,對建立同理心和社交理解也有重大幫助。」此外,因採用中英文雙語,亦有助學生兼束兩者文化,並加以融和,視野更廣闊,可見其學制上的優勢所在。

以人為本的雙班主任制
除了語境優勢,阿伯達學制的另一特點,是一師多科同班教學,即一位老師能兼教不同學科,而同時只教一班學生,使之能專注於一群學生,作多方面的了解,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校長解釋道:「因為我們也着重跨科學習,一位老師兼教多科時,便能就着學生實際需要和程度,靈活調度學科內容,讓學習更有效率。」加上採取雙班主任制,每班也有分別採用中、英語的兩位班主任,便能更立體地了解學生在不同語系、學科中的表現,兩位班主任透過日常溝通,自然更能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有效發掘潛質所在,提供適切的機會與關懷。校長更指出:「我們的家長有些只精通一種語言,所以雙班主任就能助家校更有效溝通,讓家長能暢所欲言,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與成長需要,老師也能知悉學生在學校以外的情況,使家校能一致合作。」


跨學科創科研習提升創意
在雙語學習與雙班主任的主導下,跨科專題學習成為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的主流教學法,一方面藉着鼓勵動腦想、動手做來幫助學生將知識轉化融會,另一方面則透過過程來考核學生的共通能力,讓學生不會只是吸收硬知識,而是懂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校長道:「我們不太着重考試,而是藉着跨科專題研習,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分成不同團隊進行研習並想出解決方案。這種方式能引導小朋友按部就班解決問題,完成後成功感會很強,有助建立自信。而且過程中也使他們學習與人相處、分工合作。」而跨科專題研習的核心,當然就離不開廿一世紀教育中,不可忽略的創科學習。而學校早前已將STEM四項跨科學習,延伸至STREAM學習,集合科學、科技、數學、工程、閱讀、研究、藝術等更多範疇,使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多科知識、運用多項共通能力,在周而復始的學習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框架程序,思考出多方面的答案。校長認為這正是培養創意的重要節環,「專題研習沒有既定答案,每組學生可得出不同結論,而老師也同樣欣賞,因為過程中看到他們投入學習,懂得多方面思考,建立富彈性的多元思維模式,能以創意解難,才是我們的目標。」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校更會在新學年開設新的STREAM Room,較原有的Maker Space有更多空間和設施,讓學生可在當中搜尋資料、進行研製和測試,將所想付諸實行,掌握創科學習的「4C」學習方法,即Creativethinking、Critical thinking、Collabation及Communication,由零開始逐步創製屬於自己的作品,每個過程無論對學習與成長均有重大意義。校長分享道:「有一個為Grade 2學生而設的專題,而要他們將舊物再造,學習理解別人的需要而設計新玩具,也學到愛護地球、重用資源的概念,不再只是消費者,同時也是個生產者,透過動手做來理解抽象的概念,慢慢便會習慣透過思考新的點子來回饋社會。」




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人格品德
結合了雙語學習、創科研習、共通能力,孩子似乎已齊備廿一世紀公民的必要元素,但許陳幹華校長認為這是不足夠的,她指出:「現今人工智能、科技發達,的確助我們處理了很多繁雜的事情,很多人也擔心人類會被取代,但人工智能沒有同理心,只要我們讓孩子擁有同理心,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懂得與人相處、了解別人需要,便無法被取代。」因此,學校尤其重視培養學生得德商,校長解釋:「建立好品格,首先要助他們養成好習慣,習慣對別人表達善意,不要總是防衛和反對別人,當老師以身作則,學生在校園耳濡目染,反覆地練習便會成自然。」因此學校每年也有品德主題,將德商教育滲透在不同學科、活動、宗教之中,讓學生以日常行動感受和理解愛、耐心、仁慈等抽象的概念,心性的樹便會日積月累長出善良果實。如校長所說的聖經箴言:「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所以學校也努力培養學生的心。當孩子每日學習不同語言、學科,從中學到知識,還培養了專注力、投入感,繼而養成良好德商,環環緊扣地發展,自然便會健康成長,成為未來棟樑。

學校資料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
所屬區份:九龍城區
辦學團體: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
學校類別:國際學校
地址:九龍馬頭圍富寧街2號
電話:2950 6326
電郵:admissions@capcl.edu.hk
網頁:www.capcl.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