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chool專訊】在許多人眼中,中學是一個關鍵的成長階段,關係到道德觀念、知識、能力等的成長,不少對與錯的觀念亦在中學階段中培養而成。以弘揚儒家思想為教育宗旨的孔聖堂中學,重視學生道德內在化,以中國傳統的道德價值,為社會栽培有道德感的公民。該校除了強調儒家傳統文化價值外,亦重視「中西」融和,多年來不斷為學生創造海外和內地交流機會,擴闊學生視野,讓學生從各種文化活動中成長。
孔聖堂中學於1953年創立,為一所直資中英文中學。校長楊永漢博士表示,該校沒有宗教背景,而是以弘揚儒家思想為教育宗旨,目標除注重知識傳授與啟發外,更注重內在人格的培養。「我們以孔子思想作為教學的中心思想,傳揚中國文化,希望學生由內在發展德行。學校推行的是『一家精神』,在學校內全是兄弟姊妹。」

研習儒家經典 塑造學生個性
為實踐上述的辦學宗旨,學校注重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在各項細節上注入傳統禮儀,致力培育學生道德內在化。在學習儒家經典方面,學校會要求全體師生背誦指定儒家經典篇章,其中兩篇為每名師生均須熟讀──《禮運大同篇》和《亞聖孟子經訓》,其中非華語學生亦需要學習經典。楊校長表示,學校希望學生明白讀書的目標在於建立和諧和大同的社會,在面對不同的考驗時,亦能處之泰然。學校除了要求學生學習指定儒家經典篇章外,亦在日常教學中加入不同的禮儀,讓學生通過合適的禮儀表達對他人的尊重,例如教導學生尊師重道,對教師須以禮相待,在家長日中設有敬茶禮、開學時行拱手禮、舉行儒學講座等。學習各經典及禮儀都體現學校重視人格培養,全方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塑造學生個性。

結合價值教育 培育品德情操
本着儒家教育的宗旨,學校重視品德培養及建立學生正確價值觀。中國語文教育統籌周淳鈞老師表示,學校在課程中加入中華文化的元素,為社會栽培有道德感的公民。除了教育局課程指定篇章外,學校亦會定期加入不同的單元教材,著名及課外篇章,讓學生從中一開始學習儒學思想,認識中華文化。全校師生均會參與每週兩節的儒學課,除了學習儒家經典外,亦會有教師分享不同的儒家金句,讓學生從中感受及理解當中的道理。
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校訓,校方亦將中華文化結合品德價值教育,利用儒學培育學生品德情操。每級設培育重點,通過六年一貫的教育,讓學生不同的儒家價值觀薰陶下成長,養育積極正向的人生觀。莫玉玲副校長指,「我們認為最重要是校內建立氛圍,讓學生在儒家的精神下成長,成為有禮、正向的學生。不少家長都反映子女入學後變得有禮,懂得傳統禮節,如拱手禮等。」她補充指,學校期望能培育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感,去感染其他人認識和理解中國文化。

多元中華文化活動 締造共融校園文化
學校除了招收本地學生外,亦有取錄不同國籍、不同文化背景的非華語學生。大家通過日常相處及接觸,體會彼此的文化,非華語學生亦可藉此學習中華傳統的美德和禮儀,推動尊重共融的精神。周老師指校內非華語學生,文化差異較大,因此學校在教育局的校本支援計劃下,為非華語學生設計特色的校本教材,將傳統儒學傳授給他們。中一至中六級設有儒學單元,教授儒學的思想,例如中一級會學習校訓提倡的八德、中四級學習孟子、中六級研習論仁、論孝、論君子等。學校更成為試點學校,向其他學校推廣校本教材。為支援新來港學生,學校亦設有約30小時的校本適應課程,涵蓋認識社區、了解香港升學、個人成長與溝通、廣東話訓練及基礎英語等範疇。楊校長表示,學校有半數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但彼此相處融洽,「學校鼓勵及規定學生活動須有一定比例的華語與非華語學生參加,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
除了傳統正規課程外,學校亦設有不同的中華文化學習活動,每年中國文化周備有不同的文化節目,如粵劇、變臉、電影欣賞等。周老師坦言,「校內有不少少數族裔學生對中華文化沒有認識,或沒有太大的興趣。但藉着中華文化周中的活動,例如寫揮春、各國特色小食文化交流等,都提升了他們對中華文化、儒學的興趣。」儒學、德育及公民教育主任葉海怡老師表示,學校除了讓學生認識各種傳統節日的活動外,亦會安排他們參與參校外舉辦的傳統加冠禮︵成人禮︶、孔誕大典等,從中體驗中國傳統儒學和禮儀。



外地交流體驗 推廣儒學知識
學校堅持中國傳統之餘,亦強調融和東西文化,積極為學生創造外地交流機會,讓他們透過親身參與、實際體驗,了解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做到尊重別人,珍惜擁有的目標。疫情期間,學校亦未有放棄為學生尋找交流機會,與更多學校結成姊妹學校,本年更會舉行交流團前往內地四川汶川,出席汶川大地震15週年的紀念活動。學與教主管何柏欣老師表示,學校目標是讓學生在整個中學生涯中能有一次的外地交流機會,讓他們走出課室,認識世界。「學校與不同的學校均有聯繫,其中包括內地、德國、甚至遠至丹麥等。在交流過程中,學生需要準備在外地向當地人推廣及介紹儒學,讓學生在吸收儒學的知識後,向外起了傳承的作用。」
楊校長表示,學校每年均會舉行多個交換生及交流計劃,讓學生能親身感受不同國家的上課模式及入住寄住家庭體驗當地生活習慣。學校亦設有不同基金,支援經濟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有同等機會學習和見識。
隨着疫情過去,社會日漸復常,學校亦已密鑼緊鼓,與外地不同學校聯絡,為學生帶來更多元化的國際交流機會。孔聖堂中學亦把握各種機會,近年學校成功申請過百萬元的優質教育基金,引入全方位智能教育設備及資源,例如於全校所有課室裝設電子白板,推行電子學習等,與現代的教育發展同步,並透過校本設計的創科課程,將弘揚儒學及中華文化的特色融入課程當中,讓學生不僅能承傳優秀的傳統中華文化美德,同時亦能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識,迎接未來。在未來數年間更會進行一系列校舍翻新工程,改善校園設施,讓傳統文化結合現代設備,塑造學生優秀個性,成為一個良好公民。


學校資料
孔聖堂中學
所屬區份:灣仔區
辦學團體:香港孔聖堂
學校類別:直資
地址:香港銅鑼灣加路連山道77號
電話:2576 3415
電郵:enquiry@chss.edu.hk
網頁:www.chss.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