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chool專訊】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為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將來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近年致力推行結合中華文化元素的品德價值教育。學校透過包含文化教育及生命教育等導向的多元學習課節,為學生提供多元經歷,從而培養良好品格和文化修養,並裝備各種軟性技巧,有助日後立足社會。
兩大讀書會 不同切入點學習
具體而言,該校藉設立三好讀書會及中一讀書會,鼓勵學生閱讀,同時了解中華文化,接觸生命教育,認識正確價值觀,掌握正向觀念。由團體義工帶領的三好讀書會(三好指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協助中一和中二學生從閱讀與討論報章新聞或情境小故事,研習中華文化傳統美德,明白孝悌道理。過程中,義工亦分享生命價值觀。
由中文科科主任、圖書館主任與十多位中、英文科教師負責,屬多元學習課節的中一讀書會,為學生提供十大閱讀主題,例如中華文化、日本文化、歷史、旅遊等。除了富知識性外,還涉及價值觀教育。當學生選定感興趣的主題後,需尋找相關書籍,再在讀書會小組裏分享讀書心得。教師也趁機灌輸一些價值觀和正向觀念。植校長說:「學生要製作小書分享讀後感,期間鍛煉閱讀、寫作及匯報技巧,對將來的學習很有用。」

學習陶藝與茶藝 平和心境
學校除成立讀書會外,還在視覺藝術方引入陶藝創作,以及在課餘舉辦茶藝課,推動學生從不同方面認識中華文化。陶藝創作講求製作者於心境平靜下慢慢創作,是學習慢活價值觀的好機會。教師還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欣賞和研習中華文化裏中國陶藝的風格。而茶藝則是一種實踐,既要求心靈安靜,也強調跟隨有意思的程序進行,比方說,給誰倒茶,讓誰先喝也講究次序,關乎尊重他人與待人處世的原則。
學校推行中華文化教育成效顯著,學生不只變得快樂和操行更好,而且懂得感恩、孝順父母及尊重別人。植校長指出,該校於自行收生階段,約6至7人競爭一個學位,某程度反映家長認同此教育模式。「有家長表示,子女入讀後變得愉快,樂於上學。平日自律,家庭少了磨擦。另有家長本來不滿意孩子入讀我們這間屬其第二志願的學校,現卻覺得塞翁失馬,因發覺孩子兼得智能與品格的培育,全面成長。」


藉三大途徑 以實踐國民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於葵青區以德育著名,踐行校訓「博愛行仁,省善修德」。學校成立制服團隊,培養學生服從、守紀律、自律、毅力、領導力、組織力、解難能力、尊重別人等軟性技巧。而且,各社幹事和領袖生均接受領袖訓練,學校深信凡此種種體驗式學習經歷的相關培訓,正是國民教育所需。
而早會演講計劃及內地交流也注入國民教育的成分,以學生個人演講為主的早會演講計劃涵蓋不同議題,有助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及演說技巧,提升他們關心社會、國家與世界的意識。疫情前,學校的內地交流足跡遍及一帶一路地區、西安、貴州、北京、上海等地,學生透過探訪姊妹學校、寄住當地家庭,了解國家發展情況。學校期望以軟性手法幫助學生通過經歷和感受,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從近年學生參加校外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比賽勇奪佳績,足證相關教育工作的成功。
未來該校有意於興趣班加入中國剪紙,讓參加者學會中華文化民間技藝,體會只要借助簡單的材料和工具,已可找到快樂。最後,植校長盼於今年5月復辦內地交流團,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

學校資料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
所屬區份:荃灣區
辦學團體: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荃灣石圍角邨
電話:2414 5151
電郵:info@lstc.edu.hk
網頁:www.lstc.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