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
致力發掘學生潛能 創造愉快校園環境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br/>致力發掘學生潛能 創造愉快校園環境
【OpenSchool專訊】小學是教育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了解小朋友特質,培養個人品格、正向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朱小芳校長深信,世上沒有懷才不遇的學生,學校一直致力提供豐富學習經歷,從多方面發掘學生潛能,同時透過正向教育建立愉快校園環境。她希望,學生在溫暖又快樂的校園氛圍下成長,並從校園生活中建構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及態度。

關健一家人政策 培育全人發展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扎根屯門區逾30年,校長朱小芳表示,學校多年來秉持「作育英才」的教學理念,希望在社區提供優質教育,為學生創造和諧融洽的校園氣氛。為實踐理念,該校不斷積極優化校內設施,同步推行「關健一家人」政策。「關」代表建立關愛校園;「健」則重視學生身心發展,培養健康習慣;「一」代表「一生一體藝」,每位學生均會學習不同體藝運動,從而找到發展路向,發揮所長;「家」重視家校合作,學校重視與家長溝通及聯繫,攜手推動學生發展;「人」人有服務,每一位學生會於班內擔任不同崗位,如環保大使、學科長、班長等,讓他們各司其職,在服務中學習,從而培養同學的責任感。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br/>致力發掘學生潛能 創造愉快校園環境
朱小芳校長表示,近年學校積極實施「關健一家人」政策,建立關愛校園文化。

優化上課時間表 啟發學生潛能

學校一向注重全人發展,並以「學生為本」為前提,制訂校內政策。朱校長指,學校自2017年起採用全新上課時間表,上午進行學科學習課程,下午舉辦德育訓練、閱讀及多元化的活動。負責課外活動的周雪玲主任指,近年學校透過全方位津貼基金,引入多種新興體藝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新事物,有助發掘潛能。她指,校內每週安排多元智能活動課堂,亦為一至六年級制訂六級的校本活動:一年級學生學習花式跳繩,二年級學習疊杯,三年級學習武術,高年級學生可接觸足毽、劍球、手綿球等運動,從多方面培育體能發展。

除了常規體育課堂以外,學校也會定期舉辦戶外活動,帶領學生嘗試接觸攀石、地壺球等運動。周主任表示,這些運動對學生而言較少接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非常投入,不但人人參與,亦有效提升他們的滿足感。她又稱,「疫情期間,體育課堂教學的步伐從未停止,本年3至4月份期間,學校已在線上舉行十多項活動,例如親子體適能班、瑜伽班等,幫助學生善用特別假期之餘,也能讓家長與學生之間維持良好親子關係。」

推動STEM教育成為全球教育趨勢,該校透過跨學科課程舉行科學探究活動,並為不同年級學生設計STEM教學內容,讓高年級學生學習投射器設計,智能家居系統等,在教學活動中啟發創意思維及邏輯思考。此外,校內最新設立「創科小天地」,讓學生接觸最新的科技設施,帶出創新科技主題,日後將舉辦更多STEM特色課堂。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br/>致力發掘學生潛能 創造愉快校園環境
校內設立豐富多彩的多元智能活動課,讓學生接觸不同新興活動,啟發個人潛能。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br/>致力發掘學生潛能 創造愉快校園環境
學校為學生提供劍球活動,並聘請導師專門授課,訓練學生手眼協調及專注力。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br/>致力發掘學生潛能 創造愉快校園環境
透過STEM教學課堂,激發學生創意思維,並培育他們的探究求知精神。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br/>致力發掘學生潛能 創造愉快校園環境
因應近年STEM教學趨勢,學校透過跨學科課程舉行不同科學探究活動,在課堂中啟發學生創意思維。

培訓家長及教師 推動正向教育

近年學校積極推行正向教育,朱校長表示,「學校早於上一週期周年計劃已開始推展正向教育,目前已實施第二週期。今年將會着重培訓校內教師及家長,包括指導教師如何在課堂內融入正向教育元素,教導家長認識正向教育概念,正面鼓勵子女等。」透過校本設計的正向課程及全方位活動,讓學生對正向教育有更深入的認識。課室內也有設置正向留言板,並在陳展區展示24種性格強項,讓學生認識自己,懂得和同學互相欣賞、彼此鼓勵。此外,校內提供情緒教育、靜觀訓練、「正向鬆一鬆」等活動,讓教師與學生定期溝通,幫助學生放鬆心情,學習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及負面情緒。學校於上學年在校內設立靜心廊,讓老師及社工利用壁畫上的圖案,帶領學生進行靜心活動,提升同學覺察及專注當下的能力,並能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在家長教育計劃方面,學校曾舉辦「親子樂融融」家校活動、正向家長講座及親子創作活動,以正向管教為主題,教導家長認識正向教育的概念,並以正面態度鼓勵及教導子女。

張錦燕副校長表示,為鼓勵同學,校內課室陳列不少學生優秀作品,亦利用色彩化布置周圍環境,營造具活力的校園氣氛。校內課堂採用「三高課堂」策略:「高參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高展示」呈現學生學習成果;「高讚賞」稱讚學生的學習表現,並透過此策略,讓每位學生因應近年STEM教學趨勢,學校透過跨學科課程舉行不同科學探究活動,在課堂中啟發學生創意思維。伽班等,幫助學生善用特別假期之餘,也能讓家長與學生之間維持良好親子關係。」推動STEM教育成為全球教育趨勢,該校透過跨學科課程舉行科學探究活動,並為不同年級學生設計STEM教學內容,讓高年級學生學習投射器設計,智能家居系統等,在教學活動中啟發創意思維及邏輯思考。此外,校內最新設立「創科小天地」,讓學生接觸最新的科技設施,帶出透過STEM教學課堂,激發學生創意思維,並培育他們的探究求知精神。能在輕鬆愉快環境下吸收知識,提升學習動機。張副校長也指,「課堂不時需要學生動起來,前半部分以提問形式帶出主題內容,後半部分採用分組學習,讓教師及學生參與其中,產生更多教學互動,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疫下閱讀量升 繪本教育成效顯著

為培養學生濃厚閱讀興趣,校內實施多項閱讀推廣活動,即使疫情下學生閱讀量仍不斷上升,近年每位學生平均閱讀量超過100本。圖書館主任吳翠霖老師更不遺餘力推行各項閱讀活動,每月定期設定不同閱讀主題,在本年6月份「親子蜜蜂」閱讀講座中,向學生介紹關於蜜蜂的圖書及知識,並組織製作蜂蜜唇膏活動,成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同時與家長互相配合,推行閱讀獎勵計劃,讓家長透過網上系統,鼓勵學生閱讀,培養良好習慣。此外,吳老師亦與學生集體創作繪本,去年該校與保護遺棄動物協會(SAA)合作,一同創作海報及繪本教學內容,其後更將成品義賣,不但帶領學生做善事,同時也成為一次難忘的繪本教學經歷。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br/>致力發掘學生潛能 創造愉快校園環境
學校致力推動繪本教育,邀學生與教師一同創作《小貓紙皮》,用作校內一年級的繪本教學內容。

重視家校聯繫 提供幼小銜接課程

學生由幼稚園升讀小一,面臨全新學習環境及模式轉變,或會遇到適應問題。針對學生需要,學校提供全面及貼心的升小適應措施,確保學生儘快適應小學校園生活。朱校長分享,學校設有暑期適應課程,將學生分到不同班別,讓家長及小朋友分別參加迎新課程。她表示,學校會讓家長了解學校政策,教學模式,而學生則進行模擬課堂,提前了解小學學習方式。學校亦重視家校合作,特意為家長舉辦課程,講解中、英、數科目教學重點,幫助他們在家中輔導子女學習,完成功課,處理各項學生事務等。

學生正式入學後,學校將在9月至10月份重新調整學習內容,在課堂學習內為小一學生提供更多遊戲活動。此外,每個科目將會調節功課數量,減少機械式抄寫,第一期考試更會改為評估方式,不設名次,減少比較。朱校長也指,在小一學生適應期內,學校會設有親子輔導班,當發現小朋友成績有落差時,便會邀請家長一同到校出席親子輔導班,讓家長清楚學習過程,從而為子女提供學習支援。

朱校長相信,與家長緊密合作才能有效推動學生發展。展望未來,學校繼續貫徹教學理念及宗旨,為學生提供豐富多采的課堂學習,亦透過多元智能活動發掘學生潛能,培育他們成為具備知識技能、擁有獨立思考能力、正面積極的社會人才。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br/>致力發掘學生潛能 創造愉快校園環境
學校重視學生課堂參與度,致力建立和諧融洽的校園氣氛。

學校資料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
所屬區份:屯門區
校  網:70
辦學團體:僑港伍氏宗親會學務有限公司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屯門建生邨
電話:2454 4122
電郵:hkeca@wusichong.edu.hk
網頁:www.wusichong.edu.hk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