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chool專訊】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創校47年,致力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曾於英文中學任教多年的新任校長林志煒,多管齊下實施創新的教學措施,於學校打造沉浸式英語環境,又引入國際學校的靈活教學模式,推動「學問無分科」的跨學科學習思維,藉以擴闊學生的視野。
該校為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特別打造了一個全方位校本英語環境,令學生在日常校園生活中,經常有機會接觸及使用英語。如在校內設立了English Corner、English Lounge等,配合各種有趣的英語學習活動,讓學生從遊戲中學習,在不知不覺間提升英語能力。
林志煒校長指,該校大部分學生來自中文小學,他們如海綿一樣,可以不斷吸收知識,只要教師相信他們做到,他們就可以做到。學校設有分班試,因應學生能力分組授課,因材施教。例如:中一至中三級在原有四班的基礎下,按學生的中文及英文能力分為六組上課;中四至中六級在原有四班的基礎下,分為五組上課。此舉讓能力相近的學生一起上課,縮減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差異,同時方便教師因材施教。
另外,該校額外聘請多兩位外籍英語教師,降低師生比率,以小班教學形式協助學生更有效學習英語。學生習慣與外籍人士以英語溝通,提升英語聽說的能力。學生也可通過與外籍教師相處和接觸,認識不同的文化,擴闊眼界和視野。


推動跨學科學習 連結各科知識
林校長深信「學問無分科」,率先於校內實行先導計劃,推動跨學科學習模式,而這種教學模式於國際學校,甚至大學廣為使用。學生以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形式學習,透過閱讀、觀看資訊,吸收知識,再經過討論,從而建構知識。「這模式令學生有動機學習,在愉快的心情下學習,他們才會做得好。所以我們把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以跨學科的主題研習形式(theme base)施教。」
校方亦與多間非牟利機構、專家團隊合作,包括以「海洋公園保育聯盟學校」的身份,帶領學生觀察熊貓、雀鳥、海洋生物等,了解各種動物生態,探討動物為何面臨絕種、如何生存下去等議題,讓學生走出課室學習保育。另外,校方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講解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等,讓學生獲得現今世界最新資訊,成為具備國際視野人才。
林校長認為,各科知識均可互相扣連,只是昔日的教育制度為方便教師評核,經常將各科目分開,令學生的學習變得如「斬斷禾蟲」般支離破碎。他直言:「香港經常被批評填鴨式教育,癥結在於常被規範化,中文科只教中文、英文只教英文,地理科就只教地理,但若我們將知識連繫一同教授,不同的知識互相結連,可以學生學得更廣更深。」
他認為,「死記硬背」未必適合現今的學生,他們需要通過親身體驗,以具創意及開心的方式學習,利用「問題為本」的模式學習,這正是現今學生需要建立的「軟技巧」。「問題為本」的學習模式廣為國際學校及IB課程所採用,林校長將其引入學校。
人工智能(AI)已成全球大趨勢,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近年積極推展AI教育。校方年前參加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引入人工智能課程,讓學生與時代接軌,學習最新知識。林校長說:「科技日新月異,借助AI技術,任何人也可隨便模仿名人偶像的聲音,甚至變成對方的樣子,將來辨別真偽將會更困難。」因此,他認為學生除需要學習AI應用外,更重要是培養媒體資訊素養和道德,正確地運用AI。


藉海外交流團及比賽 助擴闊視野
林校長認為,學生到世界各地參加交流團,能擴闊視野。該校今年將舉辦多個內地及海外交流團,期望每名學生在學期間都能參加最少一個交流團,接觸世界事物,建立世界公民的眼界。他坦言,該校學生大多來自青衣區內的基層家庭,礙於家境問題,平日甚至鮮有機會踏足香港其他地區。學校希望助他們開闊眼界,先由香港、內地開始,然後放眼世界不同地方,校方會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資助,讓他們可參加交流團及活動。
該校以往交流團的目的地多為內地、日本及韓國等亞洲區地區,但今年成功衝出亞洲,由林校長及兩位教師帶領六名中四及中五的學生前往英國參加科技展覽,再到丹麥交流。該六名學生在STEAM活動方面表現出色,經學校推薦,參加在英國舉辦的國際性創科展覽「Bett Show」。林校長說,學生在出發前半年,已開始苦練英語,提升英語表達能力,同時不斷改良他們的作品,最終在一月份前往英國參加該展覽,全程以英語向參觀者講解自己的作品。
林校長曾於英國留學,認為學生遠赴英國、丹麥,應把握機會認識當地文化,為此教師帶領學生分別到白金漢宮、唐人街、大英博物館,以及丹麥的大學參觀,又特別安排他們觀看音樂劇,親身體驗當地的生活文化。

以自身經歷 勸勉學生堅毅面對逆境
林校長認為,學生透過做義工,過程中能了解其他人的艱辛,建立同理心,學習關懷別人,建立正向價值觀。林校長又透過自身經歷,勉勵學生即使面對逆境,也要堅毅面對。
原來林校長曾是一位「大聲公」,聲如洪鐘,但一次帶學生外出活動時因為過度用聲,令到聲帶受損,翌日更無法開聲。他求醫時始發現聲帶受損嚴重,需要接受手術,手術後聲帶發聲位置變得鬆弛,聲音亦變得較為沙啞及極度微弱。醫生建議他要休養聲帶,不可說話,直至康復為止。作為一位教師,每天都要講課,但聲帶受損,只好改以打字方式授課。本以為學生會乘機作弄,結果恰巧相反,學生知道他的情況,變得專心學習,後來在公開考試取得優異成績,令他非常欣慰。林校長經常以這段經歷勉勵學生,每人均可能會遇到人生逆境,若遇上有需要幫助的人,應當伸出援手,雪中送炭。

現今學生經常面對不同壓力,林校長、郎副校和兩位助校異口同聲地指出做運動有助精神健康,因此校方非常鼓勵學生參加不同的運動。學校亦因此培育了不少運動精英,在不同的運動比賽取得卓越成績,名將輩出,包括中六學生區樂詒為香港殘疾游泳隊成員、舊生吳卓蔚是著名的女足門將,多次代表香港出賽;3A班林書銳及6D班梁志謙亦獲佳績,於「WDBF世界閃避球青少年公開賽2025」分別為港隊奪得U15及U18組別冠軍。

學校資料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所屬區份:葵青區
辦學團體:香港佛教聯合會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青衣長青邨
電話:2495 3363
電郵:info@byknmc.edu.hk
網頁:www.byknmc.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