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異,各種流動通訊、雲端科技,以至人工智能(AI)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年輕一代需要及早裝備自己,擁抱科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九龍真光中學(下稱九真)近年積極推動STEAM教育,通過精心規劃的課程、多元化的活動,以及各種校外資源,幫助學生掌握新科技的同時,培養廿一世紀所需的知識、能力、態度和素養,日後成為懂得善用科技造福社會的人才。

九龍真光中學李伊瑩校長表示,該校以「博學求真,開拓創新,厚德力行」作STEAM教育的發展綱領與目標。所謂「博學求真」,是指讓學生涉獵廣泛的知識,並培養科學探究的求真精神。校方將STEAM教育劃分為九大範疇,概稱「DEFGM&S」,涵蓋數碼科技(Digital Technology)、工程科學(Engineering Science)、食品科學(Food Science)、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環境科技(Green Technology)、樂齡科技(Gerontech)、醫療科學(Medical Science)、材料科學(Material Science)及太空科學(Space Science)。校方不但將上述內容滲透於各學科之中,更發展一套橫跨中一至中五的生物科技校本特色課程。

校本特色課程 嶄新學習體驗
生物科主任陳鈞偉指,生物科技課程以DNA技術為重心,各級設有不同的學習主題。例如:中一級的主題是細胞培養與科學鑒證,教授用於分析犯罪現場調查的生物學證據和法醫學中的DNA分析;中三級則研究抗生素對細菌和動物細胞的影響,以及評估在藥物開發方面的安全性。除了生物科,數學科、電腦科及視覺藝術科亦設有校本特色課程,如數學科以數學模型和大數據為主題,讓學生掌握數學模型與大數據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學生主動探究 發揮創意應用實踐
「開拓創新」和「厚德力行」在九龍真光中學的STEAM教育中被視為核心價值。前者鼓勵學生通過跨學科學習,融合應用不同領域的知識,從而在科學探究中培養分析解難與創新的能力。後者強調在科創教育的歷程中,不僅要陶鑄良好的品德素養,更要將德行轉化為實際行動,為他人和社會作出貢獻。物理科主任林震東表示,學校特設STEAM專題研習課,由學生主導,因應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科學探究;教師則從旁協助,給予專業知識和意見,引導學生達成研究目標。學生的研究課題五花八門,如設計樂齡科技發明,解決長者的需要;運用開放數據,配合編程及人工智能設計全球天氣查詢系統。
李校長強調,該校跨學科學習不只限於STEM相關的學科,更已拓展至其他科組,如中文科、公民科、歷史科、家政科、經濟科、會計科,國家及社會關懷組等,務求給予學生更多元化的學習體驗。

校外比賽成果豐
學校亦鼓勵學生「走出課室」,參與校外機構舉辦的活動,甚至國際比賽,擴闊眼界,並進一步發揮個人潛能。相關活動包括學術講座、工作坊、體驗營、交流考察、以及與科學家對話。國際比賽方面,九真學生近年屢獲殊榮,表現備受讚賞。九真學生與另外四校的學生組成聯隊參加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舉辦的「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2023年,憑藉「生物可降解抗菌膠布」項目奪金,並入圍「教育推廣」、「可持續發展」五強;2024年,聯隊再以「AI肺癌化療藥」項目再度獲得金獎,同時入選「教育推廣」、「最佳模型」五強,為港爭光。

引進AI 優化學與教
AI發展一日千里,九真早在兩年前已洞悉AI應用於教學的發展趨勢,逐步將AI引入不同的學科之中,提升學與教效能。梁靜雲副校長以中文科為例,學生除了學習利用AI輔助批改作文,提升寫作能力外,亦會嘗試通過圖像生成技術,將詩詞歌賦描寫的意境呈現出來。另外,STEAM專題研習課及生物科技特攻隊會教導學生利用AI選取和閱覽合用的科學研究文獻,促進研究效率和質量。電腦科除了教導學生認識和分析各種AI工具的功能,同時通過機器人的操作,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
李校長強調,雖然AI在教育層面的應用有着無限可能性,但不能代替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建構。以寫作為例,AI可以快速地生成文章,卻不能因此忽略寫作能力的培養。相反,學生要具備寫作能力,才懂得分辨AI生成文章的優劣好壞。所以,該校未來AI教育的重點是讓學生懂得駕馭科技,提升個人學習能力。

九龍真光中學
地址:九龍沙福道真光里1號
學校類別:津貼女子中學
辦學團體:九龍真光中學
電話:3655 0000
電郵:mail@ktls.edu.hk
網址:www.ktls.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