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設中藥園
傳承中華文化 發掘學生潛能

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瑰寶,近年發展更是一日千里。有見及此,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於去年設立中藥園及中醫健康學會,並推動多個跨科跨組課程,希望學生對中醫藥有更深入的認識,既可養生保健,又可傳承中華文化,更有機會向中醫藥行業發展,將來救急扶危,為社會出一分力。

朱佩貞副校長(右三)和黃君頤老師(右四)期望學生在涉獵中醫藥知識之餘,認識中華文化。
朱佩貞副校長(右三)和黃君頤老師(右四)期望學生在涉獵中醫藥知識之餘,認識中華文化。

自製網頁 辨識中草藥

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的教學願景是愛神愛人,堅毅鑽研,探索求真,自律自主,逆境自強。中藥園的設置,正是學校教學宗旨的體現。學校希望透過中藥園這個學習平台,配合學科和組別,培養學生保健養生意識及對中醫藥的興趣,發掘他們的潛能。朱佩貞副校長表示:「隨着中醫藥愈來愈普及,學生在這學科有更多認知,擴闊眼界,有助將來在這行業發展。而且推廣中醫藥可讓學生認識祖國及其成就,增加身分認同。」

在2024年設立的中藥園,分成兩個範圍:香草區內有桂花、薰衣草、迷迭香、回首香等;藥草區則種植了魚腥草、紫蘇、九層塔、艾草和蘆薈等。園內設置以古香木製成的傢俬及養生鵝卵石路。透過中藥園內放置的QR碼,學生更可進入中草藥主題網頁,內有中草藥圖樣及文字簡介,讓學生更容易識別各種中草藥的型態特性、中醫功效和使用方法等。

製作這個網頁的正是中醫健康學會的學生,該學會同樣於去年成立,由兩位導師帶領對中醫藥感興趣的學生組成。學會經常邀請中醫師講解中醫基礎知識,讓學員學習護眼操、分辨體質、按壓穴位、食療養生等,增進相關知識。

學校於去年設立中藥園,成為跨科跨組的學習平台。
學校於去年設立中藥園,成為跨科跨組的學習平台。
中醫健康學會邀請中醫師講解中醫藥學基礎知識,並在中藥園上課。
中醫健康學會邀請中醫師講解中醫藥學基礎知識,並在中藥園上課。

透過課程和活動 全方位認識中醫藥

配合中藥園的設立,校方也推展各類跨學科課程,並依據不同組別建立不同平台,讓學生實踐所學。圍繞這中醫藥園所引申的學習涉及不同層面,初中的工作坊着重觀察、認識、手作;高中則加入實驗分析、實地考察、參加比賽及開發程式等,進一步了解人工智能科技與傳統中醫中藥文化傳承的碰撞。為了推展計劃,學校特意聘請中醫師和專家學者為教師作培訓,舉行教師講座及工作坊,讓同工更了解學校的方針。

學生在學校資訊日的攤位,向區內小學生介紹穴位按壓的知識。
學生在學校資訊日的攤位,向區內小學生介紹穴位按壓的知識。

多年努力 打好根基

雖然中藥園於去年才設立,但該校早在數年前便逐步建立中醫藥基礎教育。升學及就業輔導主任、中醫健康學會顧問黃君頤老師表示:「學校發展中醫藥教育的初心是讓學生懂得自我保健、照顧父母及服務社會。」在疫情後期,社會意識到中醫治病養生的重要,學校參加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的「學生中醫樂齡計劃」,數年間栽培過百位中醫健康大使,打好根基,令學校有信心進一步發展中醫藥教育,為貢獻社會而努力。

學校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部分當年接受栽培的學生,已獲大學錄取修讀中醫學系;學生也懂得運用中醫知識為家中長輩緩解痛症。已成為中醫師的校友不時回母校分享,更樂意讓學弟學妹到他的中醫館實習,希望將《大醫精誠》仁愛濟世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

學生設計作品「中國古代中醫館之配方秘境」在國民身分認同應用程式設計比賽中獲得優異獎
學生設計作品「中國古代中醫館之配方秘境」在國民身分認同應用程式設計比賽中獲得優異獎

學校資料

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
所屬區份:元朗區
辦學團體: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新界天水圍天業路6號
電話:2445 5833
電郵:info@fywss.edu.hk
網頁:www.fywss.edu.hk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