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chool專訊】科技日新月異,教育環境也隨之產生巨大變化,但再創新的知識都需要語言作為載體。投身教育事業逾三十年來一直重視語文教育的北角衞理小學校長黃侶詩深明此理,創造鼓勵閱讀、愉快學習的教學環境,令學生在成長中逐步掌握語文與感知能力,配合STEM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助學生透過自主學習,開拓無邊界的進步空間。
現今教育潮流以STEM為主軸,教學方向強調自主學習、個人成長,利用STEM提升個人能力,因此總給人重理輕文,偏重理工科、電子科技等教學的感覺。不過,黃侶詩校長強調掌握語文能力依然是重要的教育核心之一:「現在的教學模式更多元化,更重視學生的探索,STEM提倡的科技科學能夠符合大環境需要,亦可從中培育學生的思維探索能力,但在背後更需要良好的語文能力,才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表達。」
雖然教學的大環境愈來愈提倡跨學科發展,各種不同學科結合STEM教學亦已成為新常態,語文教育彷彿漸漸不如以往般備受重視,但黃校長對此另有看法:「科技跟語文並非對立,而是互相結合、互相幫助,這正是二十一世紀學習的需要。一般學校的課節當中,中英文有8節,而數理科是6至7節,從比例上已反映出語文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搜集、整理、分析資料,以及與同學之間的溝通,都與語文能力有關。語文並不單止寫作,聽、說、讀、寫都是語文能力,掌握語文能力有助他們打好探索世界、學習科學科技的基礎,對應時代需要。」

校長小檔案
|
三「C」學習 全人教育
掌握語文能力就如掌握協助培養多元能力的鑰匙,但學生單單擁有鑰匙並不足夠,黃校長強調必須擁有一顆有感知力的心,才能真正打開探索世界的大門。她分享培育學生的三「C」理念:「現在的教育需要三『C』,分別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考)、Creative(創意)、Caring(關懷)。前面兩個『C』都是STEM的發展元素,而Caring則與人文學科相關,是培養學生對人、對事、對情感都有感知,亦是教育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科技、科學都是冷硬的,如何為科技創新添上溫度與價值?就是必須透過人的感知能力,而培訓語文能力,正有助強化學生的思維和感知力。」
與此同時,現今世代的科技發展已向6G年代邁進,凡事講求速度,但欲速則不達,黃校長認為語文教育中的人文科學正是心靈的緩衝區,為不斷衝刺的人生提供沉澱的空間:「科技拓展了學生向前邁進及不停探索的空間,而語文學習則是一個沉澱的機會,令人在向前的時候亦能夠反思、有感知的自省,令人與人的關係不會因科技發展而疏離。」
黃校長以學生參與香港大學舉辦的「以全方位自主學習推展校本STEM課程」為例,講解感知能力如何為創新科技添上溫度,「學生在計劃中自訂目標,設計出非常好的作品,一個是頸椎輔助器,另一個則是在疫情下提醒社交距離的警報器。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看到現實環境的需要,立意改善人的生活,亦體現出分享與服務精神,這些都是從感知能力看到環境需要而啟發創意。而在計劃過程中同學之間有溝通、對資料作出分析、綜合,再作出討論和設計,這些都是語文能力的體現。」


培養閱讀 感知世界
感知能力與STEM教學密不可分,而語文能力正是培育感知力的基礎,黃侶詩校長堅信培養閱讀習慣是提升語文能力的不二法門:「閱讀是培養品德素養與吸收新知識的捷徑,更加可以成為生活中一個持續發展的樂趣。我們提倡『Waiting time, Reading time』的理念,推動學生從小開始就養成在課堂之間,或者休息時間閱讀的好習慣,將閱讀自然地融入到生活中,甚至會在課餘跟我分享閱讀心得。透過閱讀,學生可感知到不同的情感,吸收到不同的知識,慢慢擴闊視野之餘,亦可從中改善寫作。」
對語文教學鑽研數十載的黃侶詩校長,除了管理學校事務,亦有擔任本地兒童文學比賽的評審,而在檢閱作品的同時,更讓她觀察到生命教育與感知能力的重要性:「擔任評審期間,看到很多文筆修辭相當漂亮的精彩文章,但有些就像純粹操練如何寫好一篇文章,看上去千篇一律。好的文章要觸動人心,對生命有感覺,這正是感知能力的重要之處,當人對生命有感覺就會流露在文章之中,可能是對自身的省思,也可能是抒發自己的情感。例如近年有學生在暑假期間移民,同學在暑期任務中,表達出對朋友離別的感受,會見到他們的不捨、珍惜之情,這些都是最寶貴的感情,是人與人之間生命的聯繫,讓生命中不單只有冰冷的科技、科學。」


愉快學習 無懼升學
黃校長一直認同愉快學習的理念,她的三「C」理念亦備受家長讚譽,但面對升中壓力始終讓家長平添一份擔憂,孩子在沒有操練的環境下學習,升中會否遇到難關?黃校長笑言:「愉快學習不是甚麼都不做,而是讓學生在心靈上有緩衝空間,幫助小朋友建立安全感、對學習的信心、動機和興趣,這比起不停操練考試題型和答題模式更重要,因為這些心理質素皆有助學生面對日後更加大的學習壓力與挑戰。」她寄語家長,培養子女建立良好閱讀能力,打好三「C」基礎,語理同行,即使升中亦能平穩過度。

教師有話![]() (下排左起)黃鳳屏副校長、邱詠文老師 在跨學科學習的教育大趨勢下,掌握良好語文能力自然令學習更事半功倍。黃校長帶領她的教學團隊透過極盡心思的課堂和活動,助學生奠定良好的中英文能力基礎,建立自信人生。 教學最怕是學生因為害怕犯錯、覺得沉悶而放棄,因此北衞的中英文課堂設計皆有心思,副校長黃鳳屏解釋:「我們在低年級中英文課堂以營造快樂氣氛、增強識字量為重點,為學生解決面對閱讀與寫作的困難,高年級則較着重討論與發表,令學生體驗如何將知識實際應用。」英文科老師鄭宜穎及邱詠文亦笑言:「我們的閱讀策略確實給同學信心,讓他們敢於用英語評論、與外籍導師交流,也算成功吧?」 中文科老師關婧及助理校長馮婉湄亦補充,學校每周都有圖書閱讀課,加上課堂外亦有古詩賞析、戲劇教育等活動,配合循序漸進的分析、討論與表達能力培訓,令學生保持閱讀興趣的同時,更深化閱讀層面,日後無論遇上任何環境,都可以愉快自信地學習。 |
學生心聲![]() (下排左起)黃恩琳、石皓天、黎昭兒 羅悅 陳巧悠 黃恩琳 石皓天 黎昭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