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chool專訊】中學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時期,除了探求知識,個性、品格與價值觀的培育亦非常重要。創校逾半世紀的聖言中學,以「克明峻德」為校訓,致力培養學生成為才德兼備、品學皆優的精英全才。校方透過聖經福音、生命教育和環保教育,引導學生建立積極正面的價值觀,活出精彩人生。
聖言中學是一所天主教男校,自創校以來一直恪守天主教教育的使命,着重培養五大核心價值,即「真理」、「義德」、「愛德」、「家庭」和「生命」,其中「生命」更是學校首要關注點。校長黃志強表示,該校辦學宗旨建基於若望福音(10:10)的一句話:「我來為使人得到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校方致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並行發展,建立整全的人格和圓滿的價值觀,令學生有能力應對日後各種挑戰,活出健康、豐足和有意義的人生。
讓學生從體驗中成長
黃校長指,校方一直透過宗教及倫理科滲透生命教育,藉聖經福音向學生灌輸正向的價值觀。課堂以外配合不同活動,深化生命教育的成效,例如引入靜觀訓練,幫助學生紓緩情緒壓力,促進心靈健康。潘維琩副校長稱,校方一直都鼓勵同學勇於接受挑戰,初中時可多方面發展。絶大部分比賽項目的訓練班,同學都可自由報名參加。另外,學校每年都會透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各科做家課所用的時間,從而可制定更有效的家課策略。另外,學校推出專為中一及中二學生而設的「生命成長計劃」,身兼校內天主教教育事務委員會統籌的郭鄭美玲副校長稱,計劃主要透過不同類型的歷奇訓練,如游繩攀爬,鼓勵學生敢於挑戰自我,學習面對逆境,培養自信和抗逆能力,建立信任和團隊合作精神。


除了歷奇訓練,校方亦精心設計級本戶外考察活動,讓學生藉親身體驗內化價值觀。負責帶領活動的宗教及倫理科初中科主任李中文表示,各級設有不同的主題,中一級主題為「大自然與我」,學生一起到馬鞍山遠足,培養刻苦堅毅的意志,同時學習尊重和愛護大自然、珍惜生命;中二級主題是「鄰人與我」,學生組隊到港島柏架山進行野外定向活動,考察歷史遺跡之餘,也要合力完成各種任務,從中建立互信與團隊精神。有感計劃成效理想,校方打算進一步推廣至中三至中五各級,並因應各級學生成長需要度身設計特色的主題活動。

構建綠色環保校園
黃校長說:「我們希望通過生命教育,培養學生欣賞生命,懂得珍惜和愛護不同的物種,保護環境,促進人類與環境的永續發展。」聖言中學向來重視環保,早在1994年起已通過舉辦不同類型的環保活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及至2011年遷入現址校舍,更積極和有系統地推行環保教育。聖言中學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斥資興建的環保示範學校,校內配備許多環保設施,如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巨型風力發電風車和自動化氣候量度系統等,能夠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監測校內溫度與濕度的變化。歷年來,學校亦曾獲得不同的環保獎項,如香港環保卓越計劃中學界別金獎和全球最綠學校殊榮,後者由美國綠色建築議會頒發。





學校能夠獲得本地和國際的環保獎項,除了源於硬件設施上的優勢外,更重要是校內學生的參與和配合。地理科科主任兼環保教育委員會主任駱婉君表示,校內設有三個學生環保組織,專責不同的事務。其一是環保風紀,由中三至中五學生出任,負責籌劃活動,推廣環保訊息。他們還會協助回收廚餘和監察校園清潔;其二是環保班長,專責課室內的環保事務,如每天透過自動化氣候量度系統,決定課室空調開關,並透過聖言天文台發放訊息;其三是環保大使,校方以獎勵形式鼓勵中一至中三學生踴躍參加校內校外的環保活動,表現優異者將獲委任為環保大使。
而為響應政府的環保政策,聖言中學近年試行不同的環保措施。在使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學校參與「中電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計劃,將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收集的能源轉化為電力,轉駁至電網,售予中電。減廢方面,校方自2019年參與本地環保組織舉辦的模擬垃圾徵費計劃,由環保班長計算所屬班別每天固然體廢物的重量,按照政府垃圾徵費計劃的準則評估徵費金額,藉此提醒學生注意源頭減廢。黃校長透露,校方將在校園興建電動車充電站,藉此鼓勵教職人員以電動車代步,減少空氣污染物排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校本STEAM課程 啟廸創意思維
聖言中學不但致力推動環保教育,早在教育局提倡發展以前已積極發展STEAM教育。負責STEAM教育調協工作的電腦科科主任林希達指,該校學生向來在數理和電腦科方面有不錯表現,為學校推動STEAM教育締造了有利條件。校方將STEM元素滲入電腦科,讓學生學習編程。及後,校方利用政府的資助將其中一個實驗室改建為創客空間,並添置3D立體打印機和鐳射切割機,讓學生嘗試利用這些設備設計和製作模型,培養創意。學校同時開發了一套校本課程,在初中開始推展STEAM教育。


林主任表示,中一級課程除了教授micro:bit 及 IoT(物聯網)的知識外,還備有設計思考的訓練;中二級課程集中教授3D立體打印機和鐳射切割機的操作技巧,並教導學生如何發掘和構思有趣的課題,進行STEAM專題研習;中三級課程則專門教授Python編程技巧。課堂以外,亦有不同類型的STEAM體驗活動給學生參加,如製作火箭車和氣墊船、鑑證科學工作坊和STEAM Week等,從遊戲中學習,領略研習科學的樂趣。


校方亦積極鼓勵學生透過不同類型的比賽,一展身手。翁烈鴻副校長表示,聖言中學在早十多年前已舉辦聯校數學奧林匹克和聯校物理奧林匹克比賽,是本港少有舉辦同類型比賽的學校之一。歷年來,學生在本地及國際奧林匹克比賽中均有出色表現,屢獲殊榮,例如在2021年於「第21屆亞洲物理奧林匹克」奪得優異獎;在2020年於「國際生物奧林匹克挑戰賽」奪得銅獎;在2019年於「第50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奪得銀獎,在2018年於「國際地理奧林匹克2018」獲得銀牌及於「第3屆國際大都會奧林匹克銀獎(資訊科技科組)和金獎(團體賽)」。翁副校長續稱,歷年來均有學生因為在學界或公開比賽表現傑出,而入選港隊,代表香港競逐國際賽,為港爭光。


比賽屢獲殊榮創佳績
聖言中學學生允文武,多才多藝,在不同範疇的比賽中大放異彩。以天文學為例,該校學生曾奪得「全港學界天文問答比賽2021」團體冠軍;電腦及資訊科技方面,獎項有「香港電腦奧林匹克競賽2020/21金獎(高級組)和「全港中學生軟件開發邀請賽2020金獎(進階組)」;創意設計方面,學生曾勇奪「恒隆・築跡——年輕建築師計劃(冠軍)」、「2020香港數碼印刷大獎(銀獎)」及「第三十二屆香港印製大獎學校刊物金獎」;音樂方面,獎項有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主辦「音樂薈萃‧學校創藝作品2020傑出演出、作曲及演獎」;科學方面,聖言中學學生曾奪得「香港學生科學比賽(冠軍)」和「第30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許志權副校長表示,不少曾經在學界或公開比賽獲獎的學生即使在畢業後,仍然抽空回校擔任導師,指導在校學弟備戰校外科學比賽,爭取佳績。這種薪火相傳的精神體現了他們對母校的歸屬感,以及對科學探究的熱忱。
他續稱,該校着重學生全人發展,深信學生各有不同的專長和潛能,因此非常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型比賽,發揮所長。「我們並不會為了獎項,只挑選最優秀的學生參加比賽,而是開放機會給所有學生參加,只要他們感興趣,老師也樂意提供支援和協助。期望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學習,擴闊視野和眼界。」




學校資料
聖言中學
所屬區份:觀塘區
辦學團體:聖言會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九龍新清水灣道38號
電話:23496281
電郵:syadm@eservices.hkedcity.net
網頁:wwww.singyin.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