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chool專訊】彩雲聖若瑟小學自創校以來,便以天主教的五大核心價值為本,讓學生在關愛的環境中學習、健康成長,透過多元化的全人教育,發展個人潛能,並建立終身學習的能力。隨着社會轉變,學校更重視關愛文化,讓小朋友能以關顧別人與社會之心,發揮創意改善生活,以回應廿一世紀的社會需要。故學校近年致力推展正向教育,希望學生在六年的小學生活中,認識個人性格強項,透過日積月累的內化,發展符合未來需要的共通能力,建立自信與積極的人生觀,為回饋社會、貢獻國家作好準備。

關愛文化滲透校園
朱家樑校長指出,學校多年來均重視關愛文化,將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和家庭這五大天主教核心價值,滲透在課程及活動中,讓學生沉浸在融洽和諧的校園生活,他說:「我們在課程規劃中已包含了五大核心價值的元素,而不是只在宗教科才進行,令各科各組也環繞這些價值,好讓學生在生活經歷中學習、吸收這些核心價值、普世價值,讓學生成為愛人如己的人。」
為了更系統化地培養學生的關愛之心和正確價值觀,學校近年積極推展正向教育,引進二十四種性格強項,讓學生藉此認識個人強項,建立自信、發揮個人潛能。朱校長指出:「學校每年也會循環地將二十四種性格強項的六大特質作為年度主題,滲入不同活動、課程作全校性多元地推廣,讓小朋友有不同機會認識和發展個人的性格強項,辨別個人的才能與特點,如表達能力強、表演慾高的小朋友,有機會參與司儀、小記者、跳舞等項目,讓他們在不同場合中得到發揮。」這些安排反映了學校適時回應時代的需要,讓教育不只停留在書本上,而是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特質,透過發展強項建立自信和技能,在面對困難時也明白個人價值所在,得以健康成長。
負責推行正向教育的馮淑雯主任補充道:「當小朋友知道自己的強項所在,便會慢慢發揮,當他們得到讚賞肯定,更會持續加強,正向情緒也因而產生,對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有重要幫助。」因此學校便推行「讚賞你」及「感恩你」活動,前者是讓學生藉着全方位小冊子,收集老師的讚賞,老師會於小冊子中,具體地以小朋友各自的性格強項及優點作出讚賞與鼓勵,作為送給他們的禮物;而後者則是每年學期末進行的活動,讓學生回想一年間得到的照顧與關懷,向父母、照顧者,甚至欣賞的同學表達感謝。馮主任指出:「懂得感恩的人一般幸福感會較強,也容易快樂,所以這些活動就是為了讓小朋友能在關愛氛圍互動下成長而設。」
除了這兩項年度活動,學校還會舉辦不同活動,讓學生透過遊戲認識性格強項,在不同經歷中吸收經驗改善自己,如「KO失敗」就是藉着具難度的遊戲,讓小朋友在失敗中學習,助他們明白未能完成遊戲目標,並非能力不足,而是成功必須經過練習、思考策略、改善技巧才能達到,這種鍛煉方式較單純讀書更為愉快,助小朋友在快樂中學習,建立正向成長型思維,藉以明白失敗到成功的過程必經努力與改善,繼而將同樣的道理放諸學業,以至人生,養成堅毅不怕失敗的態度。


創科學習源於關愛
同樣需要從失敗與錯誤中學習的,當然還有STEM教育,過往重心都集中在學術性較強的科學探究活動,但因應社會發展轉變與學校的關愛文化背景使然,彩雲聖若瑟小學的創科教育也融入宗教與關愛元素,讓學生明白學習創科知識,是為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設計不同創科項目則可改善人們生活上的困難。負責創科教育的李俊業主任指出:「我們近年將創科教育融入常識科之中,讓創科學習與生活有更大連結,也加入宗教元素,講解創科設計背後的意義,讓小朋友明白設計工具不只為交功課,而是為了幫助別人改善生活,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增強了,學習動機也因而提升。」
學校透過普及化、富趣味、多元性的方式,讓學生在日常的常識課堂、課外活動及定期進行的常識周接觸不同類型的創科知識和實踐,藉着不同學生的強項、興趣引起學習動機,如男生喜愛的機械原理、設計概念較強,便多參與相關的活動,女生則在整合報告、設計包裝有較高能力,便多在分組中負責相關工作,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分工合作,各展所長,從而投入創科學習。學校的創科活動男女比例平均,也是令李主任引以自豪的一環,他說:「坊間的創科活動多以男生參與為主,但我們的創科活動男女比例相對平均,有些女生表現也相當突出,讓我們感到只要多引進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多點機會便能發揮他們的才華。」因此,學校既有編程教學,也在五年級開始推行一人一micro:bit,鼓勵學生自主設計有趣的裝置,透過動手做來學習,發展創意思維與解難能力。
此外,李主任也指出,學生在恆常化學習創科知識後,不同方面的共通能力也有所提升,並漸懂得關心別人的需要,注意周遭的生活,主動設想一些能改善生活難題的點子,如為學校省電節能提出充滿創意的意見,可見學生已在豐富的學習經歷中慢慢成長,展現正向轉變。




英語話劇啟發共通能力
除了在創科學習上展現創意,學校在其他教學範疇也同樣充滿創意,當中包括戲劇教育。馮淑雯主任指出,自多年前成立英語話劇組以來,學生除了在學習英語的能力與興趣有所提升外,也發現戲劇對培養學生共通能力的益處,因而在今個學年開始,逐步將戲劇教育融入日常的英語課堂,讓不同能力的學生也有所得益。馮主任表示:「教育學家John Dewey曾提出 『Learning by doing』是十分重要的,從做中學習就是有知識學、有事要做,我們便給予學生一些任務,戲劇就是我們推動從做中學的手法。因為戲劇既可訓練讀、寫、聽、講,亦可灌輸一些價值觀、訓練團隊合作,比小朋友坐着聽講教學得益更大。」為了切合不同班級年紀的需要,學校也會讓小朋友學習不同的戲劇技巧,如低年級先學表情、動作,從中學習相關英語用詞、情緒表達,四、五年級則在舞台表演、對白演講方面着力,六年級更可學習劇本創作,未來更希望可將戲劇教育元素擴展到不同科目之中,如體育科進行形體動作訓練、音樂科學習音樂劇知識等等,務求讓小朋友在遊樂中學習與實踐,掌握面對未來人生的共通能力與技巧。
馮主任指出,戲劇元素在英文課程內也有出現,雖然只在指定單元中選段在課堂中作角色扮演,但從中讓老師發現原來只要有適當的平台,讓孩子感到安全自在,即使性格被動還是會樂於參與嘗試,從而展現未被發掘的能力。此外,朱校長更指出,今年英語戲劇組的主角學生,是一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朋友,初到學校在表達溝通的能力較弱,但在參與戲劇活動與STEM比賽後,透過不同機會展現才華之餘,也增加了團隊合作、與人溝通的機會,從經驗中改變了不少,更成為黃大仙區十大傑出學生之一,可見只要多花心思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校園生活,加上老師全面提拔、發展學生不同強項,長期陪伴及支持他們,便能助學生健康成長,建立面對未知將來的正向價值觀與能力。



學校資料
彩雲聖若瑟小學
所屬區份:黃大仙區
校 網:45
辦學團體: 天主教香港教區
學校類別:資助
地址:九龍清水灣道彩雲邨第二小學
電話:2755 7180
電郵:info@cwsj.edu.hk
網頁:www.cwsj.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