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
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OpenSchool專訊】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創校二十年,多年來一直以培養德才兼備的未來棟樑為宗旨,在學術與多元智能培育方面,均為學生提供大量機會,讓小朋友透過豐富的學習經驗,發展個人潛能與品格。因此,學校在學制上也與時並進,適時引進新模式,善用資訊科技與新技術,讓學生在吸收傳統知識的同時,也學習廿一世紀的應用技能,讓小朋友能在知識、技能與態度上建立堅碩基礎,成為有能力不斷進步的終身學習者。

德才兼備的四大特質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潘嘉璇校長認為,每位小朋友也擁有不同的個人特質,小學階段正是了解個人優勢與弱點的最佳時機,所以學校期望藉着不同課程與活動,讓學生長遠地發展成擁有四大特質、德才兼備的人。潘校長表示:「我們希望學生能成為一個擁有終身學習、明智決策、對社會負責、真誠而有原則的人,擁有這四大特質的小朋友,最終可成為一位道德領袖,能主動向別人伸出援手,對社會作出貢獻。」這四大特質背後的元素多元且複雜,既要讓學生保持好奇心,掌握不斷學習的能力,也要培養他們明辨是非,果敢決斷的態度,更要建立無私真誠的品格。因此學校花了不少心思,讓學生逐步發現自己,實現自己。至於如何幫助學生發現個人長短,又如何在生活中勵行實踐?潘校長就與教學團隊整合了全面的課程,無論是學術知識、多元智能、品格塑造、技能掌握都兼顧到,不但助孩子實現自己,也是踏實地將學校的辦學理念逐一實現。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潘嘉璇校長重視發展每位學生的才華,所以與教學團隊積極推行各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協助學生發現自己,實現自我。

策劃多層次品格塑造課

學校認為在德與才之間,應以德為先,所以多年前就在基本課程之外,新增校本品格塑造課,根據六個核心價值觀來設計內容,透過體驗式活動、繪本故事與實際討論,讓學生逐步掌握抽象價值概念、明白別人感受、分析不同情況下的行為與後果。潘校長指出:「只有讓學生透過真實活動,才能真切感受到一些抽象概念,如我們設計了一項分組建橋過河的活動,每組學生會分配到不同資源,讓他們明白現實生活中會出現資源分配不均,如何協商、妥協、解難,這些都不能單憑說教方式達到效果,但當學生親身體驗過,當中的價值觀和處理過程便會深刻地印在他們的心中。」

除體驗課程之外,繪本分析也是重要的一環,潘校長續說:「體驗課是第一身的感受,繪本分析讓學生以第三者身份旁觀,透過閱讀了解不同人在不同情況下會作出不同的決定,再由老師帶領學生分析角色性格和其行為,最後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思考,主角換成自己又會如何決定?」凡此種種不但可見學校對學生品格塑造的重視,也可看到教學團隊在教學上的創意與用心,令學生能在豐富的學習經驗中,了解個人與別人、社會的關係。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品格塑造課中的「友情修理員」活動,讓學生透過「修理」不同物件,明白東西壞掉可以修理,不一定要棄掉,也從而啟發創意思維,再造舊物。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在品格塑造課,學生蒙着眼睛和耳朵,把藥丸分到藥盒,嘗試體驗長者的生活困難,從而培養敬老愛心與同理心。

跨學科學習 貼近生活

在建立良好品德基礎的同時,學校也沒有忽略發展學生的才華,知識學習與技能掌握就是發展潛質的基本一步。為了讓學生明白知識並非分科割裂的,所以學校便推行跨學科學習,在不同班級設定有趣的學習主題,以不同學科內容貫穿,讓學生明白知識可融會貫通,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潘校長舉例說:「如我們為一年級學生定下動物主題,老師便在視藝層面上,以像素畫來呈現動物,吸引學生找出動物的特質,然後進行藝術創作;而英文科便會學習動物特點的詞語,科學科則學習動物分類。」這樣不但能助學生跳出分科學習的框架,也能建立共通能力,畢竟世界的運行是多元的,並非以單一學科即可應對,這也反映了學校積極為學生應對未來世界環境而設想,並非只在乎小學階段的學業成績。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小一跨學科學習以動物為主題,老師在科學課帶學生在校園荷花池觀察生物與非生物的特點。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在視藝科,學生了解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作品,並模仿她的風格,再結合其他科目所學知識創作動物作品,一展藝術才華。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小一學生在數學課內,以七巧板拼砌不同動物圖形,一方面使學生發揮創意解難,另一方面也可學習和欣賞幾何圖形之美。

混合式教學開拓視野

潘校長認為世界轉變速度愈來愈快,教育方式也要與時並進,所以在上一學年引進了「混合式教學」(BlendedLearning),繼續以新的教學模式,刺激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並同時發揮所學。潘校長解釋:「混合式教學是藉着科技融入教與學,以不同主題學習,帶動學生以適合自己和有興趣的方式學習、探索,繼而在分享環節中,將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發揮出來。剛剛完成的一次項目,學生的表現就令教學團隊眼前一亮,證實了學生能學以致用。」

原來首年的「混合式教學」,是在四年級推行以「AmazingPlaces」為主題的研習分享,不但有香港學生參與,更聯繫了日本與韓國學生進行交流。學生需要就着各自的地方文化進行資料搜集,再分組介紹等不同環節,過程中除要善用不同方式搜集資料,如網上資訊、人物訪問等,也要進行資料核實,確保內容的真確性。此外,在分組擬定內容時也需發揮團隊精神,向日、韓學生分享時,必須運用英語表達,並顧及英語水平不一和文化差異而思考更豐富的表達方式,以期對方能明白介紹的內容。這些經歷不但能啟發學生創意解難的能力,更激發了他們的同理心,可見混合式教學並非純粹輸入性的學習模式,而是同時兼具輸入與輸出的功能,讓老師觀察到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學習水平,比單一的考試評估更為全面。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與世界連接」是混合式教學的其中一環,善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習,讓學生透過網上學習,跨越地域界限,與日韓學生分享所學。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混合式教學讓學生盡情發揮日常所學,跟日韓學生交流時,就運用了日常所學的英語,同時發揮同理心,想出不同方式令對方更易於掌握自己介紹的內容。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廿一世紀領袖需要具備國際視野,在疫情前學校就帶領六年級學生走向世界,到新加坡進行文化交流,了解當地環保概念,認識當地文化,得益不淺。

多元智能啟發共通能力

學術知識與技能之外,多元智能也是啟發孩子共通能力與潛能的重要環節,所以學校根據美國哈佛大學Dr.HowardGardner提出的八項智能,設計包含不同特色的活動,讓學生透過必修多元智能活動,接觸不同智能範疇,並透過學校完善的提拔方案,加深發展自己的潛質,達到了解個人志趣、持續發展及深化造詣的目標。潘校長指出:「學校每年也會為學生準備五項必修多元智能,涵蓋藝術、體育、中國文化、創科學習等範疇,即六年便可接觸到三十個項目,加上學校會因應學生的興趣而增設不同活動,令他們得到充分的空間發掘潛能。此外,學生亦可透過『潛能盡展課程』,針對性地發揮強項,如喜愛說話的學生可參與話劇、司儀工作,愛寫作的學生可成為校報編輯。全都就着不同學生的特質而施教,使學生得到最適合的幫助。」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外籍英文教師將有趣活動融入課堂,讓學生更易投入英語學習,更勇於嘗試以英語與人溝通。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外籍英文教師讓學生觀察昆蟲,藉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提高學習成效。

小一適應貫穿全年

除了為學生制訂小學六年發展的大方向外,學校也尤其重視小一生的適應安排,潘校長指出在疫情下,升小學生的確較往年需要較多支援,但因為學校一向實行的小一適應措施貫穿全學年,內容也十分全面,所以只需在開學時稍作加強,學生的適應情況也十分理想。學校在小一學年並不設考試作總結評估,而是以日常小測取代,大大減輕學生與家長的壓力。另一方面,為照顧小一學生的需要,又設雙班主任制,有助老師更全面了解不同學生的特質和需要,為未來發展作好準備。此外,學校也顧及同儕的關係建立,所以特別推行「夥伴同行計劃」(Buddy System),由四年級以上的學長帶領小一學生,一方面讓小一生有同儕可倚靠,有助適應小學校園生活,學習社交;另一方面學長也可訓練領袖才能,傳承學校的關愛精神。

與此同時,學校也照顧小一家長的需要,除了舉辦新生會分享教學理念,讓家長可適時配合教養小朋友外,也設有不同活動讓家長參與其中,更了解學校理念和學生在校情況,「如疫情前我們設有『故事爸媽』伴讀活動,又有家長義工協助學生的午飯安排,家校緊密合作,讓家長也能參與學生的成長」。

由此可見,學校在教育上並沒有墨守成規,在創校二十年之間,不斷尋求新的模式與方法,為的就是讓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建立知識、技能、態度,為十多年後貢獻社會作好準備。所以在二十周年校慶中,學校以「追夢.立德」為題,以造夢、傳承、堅持、同行四個篇章貫穿,再一次強調辦學的初心。循序漸進地為孩子編織夢想,認識自己,讓他們發展個人所長,並對夢想有所堅持,再將這種精神傳承到後輩、社區,最終達至貢獻社會,成為廿一世紀德才兼備的良好公民。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學校二十周年校慶活動以「追夢.立德」為主題,代表學校一直恪守的宗旨,校慶啟動禮更邀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作主禮嘉賓,回顧學校的教育碩果。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為展示學生在視覺藝術上的成績,學校特別於元朗劇院大堂設展,以二十周年的「追夢.立德——感恩」為題,展出學生以不同手法創作的作品。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學校重視學生與社區的連繫,故經常舉辦社區活動,如「家繫屯元」就連繫了區內多間幼稚園,以視藝創作表達對家庭與社區的愛護。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學校因應不同年級學生而安排多元智能活動,也趁着去年東奧興起滑板運動而引進此項目,讓學生嘗試發揮這方面的天分。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學校推行電子化學習,每位學生也有個人的平板電腦,以便個人化學習,讓老師更易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

學校資料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
所屬區份:元朗區
辦學團體:和富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學校類別:直資
地址:新界元朗天水圍天暉路9號
電話:3401 4995
電郵:info@web.wfjlps.edu.hk
網頁:www.wfjlps.edu.hk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