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快速變化的教育環境中,澳門聖公會中學致力於培養成功、自信的學生。學校的宗旨是尊重每位學生的獨特才能,並在教學中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這個理念不僅促進學生的學習成就,還能提升他們的自信心與社交能力。
校長Alexander Robert在接受訪問時提到,自2010年以來,學校便開始專注於包容教育,旨在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其能力範疇內學習和成長。他強調:「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潛力,能夠學習和茁壯成長。因此,為了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學校必須根據他們的學習風格調整教學方法。」這一理念促使了學校在教育實踐中引入個別化教育計畫(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lan,IEP),以便針對每位學生的需求進行調整和支持。

學校的宗旨是啟發新一代的學習者,使其成為充滿信心的個體。這包括培養學習熱情、創造思維和良好的社交能力。學校的課程不僅重視學術知識的傳授,還強調實用技能的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運用判斷思維和創新能力,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情境中,這對他們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副校長Lee Daniel補充道,課外活動在學生的全面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表示:「課外活動是我們教育框架中的一個重要支柱,旨在促進學術追求與休閒活動之間的平衡。」學校目前提供超過30種不同的課外活動,涵蓋音樂、舞蹈、運動和藝術等領域。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還能培養他們的領導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李副校長強調:「通過積極參與這些活動,我們希望學生能夠在各個方面都能蓬勃發展,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在心理健康方面,學校也非常關注學生的情緒和心理需求。隨著社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學生面臨心理健康的挑戰,而聖公會中學正致力於創建一個充滿支持和包容的學習環境。學校設有專門的心理輔導服務,幫助學生應對壓力和情緒問題,並提供必要的支持。
教師的見解
在進一步了解學校的運作與理念時,我們還訪問了幾位教師,以獲取他們對教育和學生發展的看法。
中學部主任Munoyenda Andrea強調了學校在實施鼓勵式教育方面的努力。他表示:「我們的承諾不是空談,而是切實的行動。我們努力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這裡獲得成功和自信。」Andrea認為,雖然追求完美的鼓勵式教育體系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學校在推行積極教育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他指出:「我們面對的主要挑戰,是讓教師們認識到實施積極教育不會影響他們完成課程的時間。」

小學部主任Gull Nausheen則分享了她對教育的熱愛和啟發。Nausheen表示,自己最初想成為一名醫生,但後來發現教育的魅力。她提到:「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塑造未來的一分子。看到孩子們快樂地來到學校,是我認為鼓勵式教育最好的體現。」她強調,積極的學習環境能夠激勵學生,讓他們享受學習的過程。
幼稚園主任Alexander Cruchenda則強調了鼓勵式教育和包容環境的重要性。她表示:「我們努力在每一堂課中融入積極的語言,鼓勵學生發展內在動機,而不是依賴外在的獎勵。」Cruchenda提到,透過創造一個支持性的學習氛圍,學生將更願意冒險,嘗試新的事物,並在錯誤中學習和成長。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社會中,澳門聖公會中學不僅重視學業成就,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積極的人生觀。學校希望每位學生都能在學業和生活中找到平衡,成為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正如校長所言:「我們的使命是激勵學生,讓他們能夠自信地面對未來的挑戰,並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立足。」
隨著學校在包容性教育和積極教育方面的持續發展,澳門聖公會中學將繼續努力,成為學生心靈和智力雙重成長的搖籃。

文:梁雅晞、韋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