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S專欄】在2024/25學年,小學的高小級別皆要推行生涯規劃教育。在教育局的「小學生涯規劃教育推行策略大綱」中指出,生涯規劃教育不應被誤解為等同於就業輔導,因為其三個核心發展要素,即「自我認識及發展」、「事業探索」及「升學規劃與管理」,旨在培養高小學生認識自己、個人規劃、設定目標和反思的能力,以及認識升學及事業發展的機會和選擇。此外,隨着工作性質和要求的不斷轉變,培養學生的軟技能(Soft skills)、品行、道德、正面態度和適應力,就變得更加重要。
小學生體驗經營小生意
為了讓學生們趣味地認識生涯規劃教育,我校於上學年10月在校內舉行了一項名為「學生市集」的生涯規劃教育活動,學生們變身小檔主,體驗營運一盤小生意,由事前以至零售期間所需的準備。學生市集的義賣攤位主要由四至六年級的學生負責,老師選取了學生有能力自行製作的小手作:主題包括馬賽克、皮革、韓國蠟燭、水晶球音樂盒、植物拓印環保袋、紮染、羊毛氈等,在專業導師教導下,學生各自運用小息或在家中的時間,製作了近700件作品。在活動前的兩星期,各小檔主為商品定價、擬定推銷講稿及進行模擬練習。在市集當天,學生們盡展小創意,落力推銷成品。
學生分享:參與市集的反思
在學生市集進行的過程中,我校的教育心理學家也同時進行了行動研究,並將有關分析及反思記錄於「實踐成果與良好實踐經驗分享報告——透過市集促進學生的生涯發展與班級經營」內,以下簡單分享一些學生的反思及體會:
「我參加了羊毛氈攤位,學懂如何運用材料及工具的技巧。我還觀察其他同學的方法,了解怎樣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向老師、家長以及社區人士展示作品,他們都很欣賞我們,令我感到很有信心、很有成就感。」
「我今日負責馬賽克,我知道作為手作導師除了要懂得如何製作馬賽克之外,還要細心以及準備不少材料。有時要在工作室工作,有時則要外出工作,例如學校。」
「在學生市集中,我學到如何經營一盤生意。我覺得數學在這方面很重要,因為需要計算商品成本、利潤率和價格等。我也學懂如何使用代用券,這些都是數學科要學的東西……所以數學令我更加順利地參與這個工作體驗。」
新學年再辦市集活動
這個學生市集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市場環境,讓他們可以扮演不同的職業角色,體驗各種不同的工作。無論是與藝術相關的創作工作、與科學探索相關的調查工作、與社會互動相關的服務工作,還是營銷、整理貨品等工作,學生都能夠從活動中體驗到自己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的範疇,有助於生涯興趣的探索。
獲得了第一年計劃舉辦的寶貴經驗後,我校的教職員團隊將於今年10月最後一個星期六再接再厲,陪伴學生進行第二屆的學生市集計劃,在既有的基礎上加以深化發展,期望能讓學生有更深切的學習體會。最後,在此邀請大家屆時到訪本校支持各位小檔主。
撰文:許定國校長(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