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在十月中旬發表了2024年的《施政報告》,在教育範疇上亦著墨了不少。除了增加資源以提升本地學校的教學質素外,學生的精神健康亦是未來教育界需關注之重點。
近年來,愈來愈多學童出現精神健康的問題。根據教育局的資料顯示,2023年的學童自殺個案達到五年來的最高點,顯示學生的精神健康問題確實不容忽視。
有見及此,《施政報告》中提到未來將加大力度推行《4Rs精神健康約章》,更全面地提升學生、教職員及家長的精神健康。所謂4Rs就是指休息(Rest)、放鬆(Relaxation)、人際關係(Relationship)和抗逆力(Resilience),旨在協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正面的人際關係,致力於在校園內締造一個正向健康的學習環境。
其實學生出現精神健康問題,原因始終如一:考試壓力。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於1983年發表了多元智能理論。加德納認為人的腦袋中至少存在8種不同類型的多元智能,包括語文智能、數學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肢體動覺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和自然智能,因此他提倡全面學習的重要性。根據加德納對人類智能的分類和闡釋,我們可以理解每個人都擁有8種不同的潛能,而且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智能組合,有些小朋友的語文智能發展較快,所以他在語文科如中文、英文的成績較理想;有些小朋友在邏輯數學智能發展較佳,然而在人際智能上卻比較遜色⋯⋯事實上,多元智能理論拓展了我們對人類特性的理解,讓我們認識到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特的,他們在各個智能的發展程度各有不同,喜好也不盡相同。
因此,家長應深思對子女的期望是否應超越單純的學業成績。而老師方面,也應明白到每一位學生都有着不同的智能特質,在設計課堂內容時,應考慮所涉及的智能領域,並在教學活動中盡可能涵蓋多種智能領域的活動,以讓每位學生也可以力之所及,發揮自己的長處,學以致用,完成課堂任務。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多次講話中提到:「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簡言之,未來屬於青年,我們的學生就是香港的未來和國家的棟樑。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我們除了注重學生在學業的成就外,還需培養他們的身心健康、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家庭觀念、理性的思考能力,讓他們更好地裝備自己,應對人生各個階段的挑戰,最後展現潛能,實現理想,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上立足。
專欄名稱| 樂載其中
作 者|樂凱欣(滬江小學校長)
專欄簡介|教育不必嚴肅無趣,我們可以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本專欄聚焦於如何利用當前的教育趨勢,促進學生的愉快學習,並提升學習成效。
作者簡介|前課程發展議會英國語文教育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卓越教育行政人員獎勵計劃」優異教育行政人員,啟發潛能教育傑出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廿餘載,現滬江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