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S專訊】百萬年時間過去,地球上的一切早已面目全非,只能從歷史遺留下的蛛絲馬跡來探究一二。其中自然界的一位鬥士,憑藉不朽的精神,與時間搏鬥,不但沒被抹殺,反而利用時間來鍛煉,將自己轉化得堅如磐石,穩妥地不讓歷史長河淹沒……
這一位鬥士,正是我們每天可見的樹木。樹木枯朽是自然界的定律,但在自然界的機緣巧合下,一些被掩埋的樹木卻可在歷經數百萬年後,轉換成永恆不朽的木化石,連本來的形態紋理一一保留下來,稱得上是自然界的奇蹟。而位於荃灣西剛落成的如心園,就將這份堅毅不朽之情傳頌於世。
美學×科學×教學 穿越百萬年「娛+學」溯古之旅
香港生活節奏急促,在繁華的鬧市中,覓得一個綠草如茵的寧靜空間,實在是賞心樂事。如心園木化石公園及設施佔地約70,000平方呎,是亞洲現存擁有最大規模木化石藏品的城市公園。這批珍貴的自然歷史遺產,是華懋集團已故主席龔如心女士的藏品。作為香港首個及唯一的木化石公園,園區結合充滿趣味的「娛+ 學」設計和先進科技,大家可以一邊欣賞木化石,一邊吸收知識,輕鬆地投入一段跨越百萬年的溯古旅程。
特色景點
日石及日石砰
觀古探秘
露天劇場
月石及火山徑
人生里程碑石
如心石
畢業石
勝利石
締盟石
週年石
知多點:木化石的形成
如心園木化石藏品大多來自印尼西爪哇,可追溯至260萬至530萬年前的上新世時期。不是所有樹木均可化石,只有被火山灰或沉積物掩埋了的樹木,因埋藏環境缺乏氧氣而不致腐爛,並受含豐富礦物地下水的長期滲透,使植物原有的木質纖維慢慢被矽質礦物所取代,形成木化石;其外觀各異,有些仍如木塊,亦有看似石頭或炭塊,全都獨一無二。
木化石體驗館 探索地質奧秘
遊覽戶外園區後,大家會留意到當中有一座特別矚目的建築物——木化石體驗館。展館樓高兩層,共有十六個主題展區和一個活動室,集木化石的知識精粹於一身。這裏不僅介紹來自世界各地的木化石收藏,還以多媒體形式展示大量木化石和地質學的資訊,饒有趣味。館內的自然對流風設計和頂部的捕風器,既增強通風,有助於保持室內和室外氣溫相若,令人感到通爽舒適,同時減少碳排放。
石化進程
如心緣
永恆廊
化石入門
六角影室
木石階梯
親親木石
植物演化
樹木解剖
洞識石構
世藏一覽
心園掠影
香港地質
地齡線索
彩虹石梯
專家陣容 讓木化石脫胎換骨
打造獨特的遊園體驗

木化石公園得以重生,有賴於一眾專業人士。建築師兼策展人陳麗喬(Q姐)博士記得,當初如心廣場的平台上只是平平無奇地將珍貴的木化石陳列出來,並未得到太多關注。為了令市民得到一個集娛樂與教育、科普與藝術的文化新景點,她將公園重新改造,同時讓木化石得到更多關注。而Q姐對於展館的「時間」主題有另一番願景,望能啟發遊人「理解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注入趣味性及教育意義

為了令如心園達到博物館級數,專家的協助必不可少,當中包括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榮譽教授陳龍生教授。陳教授為了這個計劃,還主動研究自己專長以外的領域,他不想只是在旁邊提供地質、地球科學的意見,故親赴國外考察,以獲得更豐富的資料。陳教授希望如心園有條件促進科研,或配合學校課程來推出教材。
可觸摸的自然遺產

為了木化石保育,園方邀請了前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文物及博物館)陳承緯為首席修復顧問。他表示:「本港除了科學館有化石樣本外,並無別的地方如此有系統地保育化石。對香港社會而言,如心園是很好的資源。」
文物修復經驗豐富的陳承緯坦言,在戶外長期展出木化石,有一定難度的挑戰,「香港溫度和濕度偏高,日照時間長,四季溫差大,展品容易產生裂痕,大大增加了修復的難度」,但團隊考慮到「木化石在自然光和活樹映襯下展出,相信能予觀眾更佳的體驗。」故此團隊迎難而上,終讓市民可零距離接觸木化石,親身觸摸和欣賞這些自然遺產,能仔細地觀察其紋理和色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專業導賞員背後的熱情

木化石公園除了免費開放予市民參觀外,亦會定期舉辦導賞團,並由熱情開朗的專業導賞員帶領遊人探索展館,將木化石這份超過百萬年的情緣與人連繫起來。在導賞團裡,我們有機會與Sadie、Helen及Gigi成為好友。
中文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畢業的Sadie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和力,說話時面上總掛著燦爛笑容。她很喜歡與人溝通和說故事,希望在他人身上發揮啟迪作用,導賞員的作用正好符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因此,早已在米埔和濕地公園當過導賞員,為了更勝任工作,還學習手語和口述影像,為不同需要的人士帶來更美好的觀賞體驗。
Helen曾經擔任港台電視《五夜講場‧真係好科學》的主持,她在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畢業於分子生物技術學課程,繼而在中大醫學院取得微生物學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她形容自己是一個「Science(科學)得很的人」。大學至今,她一直在香港科學館擔任導賞員,享受與參觀者一起探索知識,對於導賞員的身份,認為:「傳播知識是件正面、開心的事。如果你不能樂在其中,很難散發出魅力來。」
提及藝術上的大小事情,Gigi就會變得滔滔不絕。她14歲那年赴美讀書,直至修畢藝術課程後,便回港工作。閒時,她熱愛逛展覽,亦喜歡參加導賞團,最後更成為導賞員。在接受如心園的導賞培訓以外,她搜羅了不少書籍作參考,還修讀導賞員訓練課程。她喜愛將焦點放在參觀者身上,觀察對方的性格,並隨著他們的喜好,引領大家投入箇中體驗。
以人為本 連繫社群
建構如心園的華懋集團注重「人、繁榮、環境」的平衡發展,在設計木化石公園時,考量了上述各方面,才將過百件經歷數百萬年歲月洗禮的木化石藏品呈現於大眾眼前。
以人為本
如心園設計以人為本,連繫社群,是華懋集團繼中環街市後另一體現Playground for All概念的項目,歡迎所有人士,旨在創建一個更加包容的社區。
共享繁榮
如心園鄰近荃灣西如心廣場和如心酒店,銳意打造荃灣區新動力。而該園位於荃灣核心地段,正好為社區建設注入更多活力和吸引力,帶動區內經濟,灌注新動力。
保護環境
如心園帶出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重要性。透過提供一個綠色休憩區域,並與荃灣公園和荃灣海濱融合,增強了社區整體環境的福祉。
推動可持續發展
如心園設置一系列環保設施,包括提供即時天氣資訊、無線充電器、照明、微氣候感應器、送風功能的智能長椅;預計每年可生產約十萬度電力的太陽能光伏系統,可為園區提供部分電量;可帶動雨水流入地下水箱,以灌溉園中花草樹木和讓遊人嬉水的水循環區;為木化石體驗館加強自然通風的捕風器;由時裝設計師何國鉦設計、採用咖啡渣和再生聚酯纖維製造的員工制服等。
智能長椅
水循環區
太陽能光伏系統
戶外充電單車
如心園「娛+學」特色工作坊
古生物
.認識古生物與當時生物的生態環境
.了解植物和生物演化﹑排序及分類
.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地球科學與地質
.認識不同岩石與礦物
.了解化石形成與地球板塊活動的關係
復修與保育
.認識復修基本理論
.探討保育和可持續發展
課堂外學習STEAM
揉合自然科學(地理、地質、古生物研究)、美學、教育、環保建築設計等元素,如心園提供一個課堂外學習STEAM的好地方。專業的導賞團有助學生吸收更多地球歷史和變化,啟發他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還可了解一系列環保科技背後的設計概念和運作,加強對可持續發展的認知,體驗寓學習於娛樂,令教育成果倍增。
如心園透過舉辦多元化的社區與教育活動,與大眾分享有關木化石的奧秘。有別於一般展覽,別出心裁的如心園融入教育元素和互動設施,啟迪本地和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年齡、文化及背景的訪客,讓大家體驗一場趣味盎然且蘊含豐富知識的旅程。
透過科學實驗或手工藝製作,參加者可以學習與木化石有關的知識,激發好奇心及靈感。
公眾導賞團
如心園更設有約一小時的主題導賞團,讓訪客更深入認識木化石,以至植物進化歷程。專業導賞員會以互動形式,讓大家接觸來自上新世時期的木化石珍藏。
教育界導賞團 明報專場
教職員(如校長、教師及教學助理等)凡預約參與教育界導賞團(明報專場),可獲紀念品一份*,先到先得,送完即止。此表格只接受教職員以學校名義報名,不接受公眾以個人名義報名。
*永續無墨鉛筆
詳情及查詢
地址:新界荃灣楊屋道8號(免費入場)
開放時間:戶外園區
每日10:00am至10:00pm
木化石體驗館
每日10:00am至6:00pm(逢星期一休館)
如心園網站:www.ninapark.org
查詢:ninapark@chinachem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