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校本資源相結合,培育學生展才能

適性揚才,因材施教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以適性揚才作為其中一個亮點,亦因材施教,致力培養學生於各方面發展。然而在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當中找到一個平衡並不容易,受訪者湯皓勛校長表示:「本校致力於搭建一個讓同學發展所長、展現才能的平台,讓同學在語文、體育、音樂、領袖才能等,實踐全人發展理念。學校也舉辦和開展不同的活動,例如原創英語音樂劇團、知識泉源計劃(fountain of knowledge)、明日領袖(資優教育計劃)、體育校隊培訓計劃等,令同學擴闊眼界,得到專項培訓機會。」

突破逆境同創新,攜手面對共前行

在教育體系和外在環境因素變化下,教育界也會迎來不同的挑戰。在面對出生率下降等因素,學校也積極提升教育質素,學習「轉危為機」,提供不同課程和措施,幫助同學打好學習基礎,包括採用小班教學制度和分組教學,令不同學習程度的同學都能得到適切的教育和指導,全面貫徹因材施教的良好教育理念。

而近年,學生的情緒及心理健康問題備受關注,而學校也十分注重學生的身心靈健康發展。在這兩年內,提出及開展「幸福校園計劃」。在學生勇於面對困難時,增加學生的幸福感和對學校的歸屬感和成就感,突顯出學校的本年的核心主題:「乘風破浪,迎難而上」,更希望透過這些活動增加同學的「抗逆力」;在面對近年社會所迎來的不同困難,增加同學的自信心和面對逆境應變能力,學校更希望提高同學的幸福感,勇敢面對困難,與同學攜手面對。

近年人工智能科技十分盛行湯校長指出:「在現時的趨勢下,同學也應多多嘗試接觸AI科技,裝備自己面對未來的挑戰。」學校也會增加AI科技元素進行教學,也鼓勵對科技有興趣的同學多多接觸與AI科技的比賽,擴闊眼界、增強經驗。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校本資源相結合,培育學生展才能
香港國際航空學院體驗課程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校本資源相結合,培育學生展才能
創新科技嘉年華參觀活動

利用《原子習慣》

《原子習慣》書中提出:「建立每日進步1%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積少成多,將會帶來顯著的增長。」湯校長表示,儘管校長的工作繁忙,他仍會提醒自己實踐原子習慣。在運動方面,他選擇步行、健身和與朋友一同登山,以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閱讀方面,他會在百忙之中抽出1530分鐘閱讀,因為閱讀能帶來豐富的知識和新的體會。湯校長提到,與朋友交流過程中,有時會感到表達不夠充分,甚至懷疑自己的觀點,因此他會多次閱讀,學習更多新的知識,以形成良好的循環。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校本資源相結合,培育學生展才能
陸運會田徑項目

此外,他強調不必過於苛求自己,要學會放鬆,尋找夥伴,以降低放棄的機會。此外,湯校長在家中領養了七隻小夥伴——貓咪,這些貓咪在他忙碌的時期帶來了療癒的陪伴。他形容這些貓咪為家人,表示:「我帶給牠們幸福,牠們也帶給我更多的幸福,這就是所謂的溫馨感。」

 

從教師到校長:難忘的轉變之旅

在疫情期間,湯校長注意到同學們的心情因社會氣氛而改變,疫情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為了幫助同學們重新建立校園生活中的人際連結,湯校長在擔任校長後,思考了多種教學方法。他創立了名為「幸福校園」(Well-being)的計劃,旨在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該計劃包括「幸福校園扭蛋」活動,學生參加活動可獲得印章,集齊兩個印章便可扭一次扭蛋。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校本資源相結合,培育學生展才能
幸福校園扭蛋活動

 

湯校長指出,同學們非常願意向他敞開心扉,這種親切感使學校彷彿成為一個大家庭。在籌備學校50周年金禧校慶的過程中,他面臨許多挑戰,這項工作已籌備超過一年。作為一名教師,他未曾接觸如此多元的活動,這讓他深有感觸,因為此次活動凝聚了校友和教師的力量,大家共同見證學校的變化,感到無比喜悅,湯校長深知這份工作的使命感。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校本資源相結合,培育學生展才能
全體教職員合照

文:張詩巧、劉凱欣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