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傑靈女子中學

「聖傑靈女子中學」,或許不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但從創校五十六年來,「聖傑靈」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名字,更是許多人心中的回憶。

聖傑靈的開始,是在1965年,當時政府有意在觀塘區興辦一所提供工業教育的女子中學,其後何明華會督聯絡本校首任校長班佐時牧師商討興辦學校事宜。班佐時牧師於基督教字典中找到了一位聖者的名字——St.Catharine,她是一名女學者,也是一名律師和車輪製造者的主管聖人。而本校有著與她主管事務的共同特質,因此班佐時牧師決定將本校命名為St.Catharine,並以「傑靈」為中文譯名,取自其「人傑地靈」之意,希望本校在這片福地之上,能夠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學生,造福社會。

勇敢、溫婉、誠懇

這是我們的校訓,亦是每位聖傑靈人刻在心裡的銘言我們勇於嘗試不同的新事物,參加不同活動,樂於幫助同學,使得我們在聖傑靈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回憶。

高芳玫老師是本校教師,亦是本校的舊生,也在聖傑靈遇到難忘的事與物。

問:在校期間作為學生,有沒有遇到一些很難忘的事呢?

答:我有幸能夠在還是學生的時候,經歷了兩次學校大型的開放日。我入讀中一的那一年,剛好是學校二十週年校慶,作為一個「懵盛盛」的小女孩,第一次參與開放日,至今印象還非常深刻。以前學校有七個年級,每一級有六班,印象中每一班有四十個人,所以整間學校其實有一千多人。我們在操場集會的時候,當時的人數比起現在來說,真的多到數不勝數!當年學校還邀請到港督衛奕信夫人擔任主禮嘉賓,真的感覺非常自豪呢﹗

還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校園生活其實没有現在那麼繁忙,就算老師也没有現在那麼忙碌。升上高中之後,我們有不少的機會可以和老師在黃昏的時候,坐在操場看日落,談天說地。可惜因為現在很多時間都在忙,與學生坐在一起聊天的時間少了很多。所以現在回頭想想,我會覺得以前那一段時光對我來說真的說得上是一種小確幸,因為很難得可以跟老師的關係很親密,真的像朋友一樣。

另外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就是,老師會在上課的時候帶我們全班三十幾個人一起出去小賣部,請我們吃雪糕。原因我不記得了,只記得那時候我們都跑出去,一人拿著一支雪糕在那裡吃,全班都很開心。

這些事情都是一些在生活裏佔極小部分的事情,但是到了幾十年之後,我再回頭去想,心裏還是樂滋滋的。

問:如果可以用幾個關鍵詞,你會如何概括你對於聖傑靈的印象?

答:第一個關鍵詞是「有愛」。

舉個例子,中六那年,我們的文學科老師懷孕了。在我們中七那年,她的孩子快要出生了,她為了我們不用在高考之前由代課老師幫我們補課,便很努力地在放產假之前提前教完所有課程。從這裡可以看到老師的責任心,以及對同學的用心。這種傳統現在還在。

同學也對老師有愛。那時候班裏面有一個同學,每次上文學課都會買一瓶鮮奶送給那位老師。或許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她有點裝模作樣,其實不是的,那是因為我們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係非常親密,以至於我們大家都覺得是一個很平常的事,大家之間的關係已經是亦師亦友了。雖然老師有時會說「你不要再破費了」,但實際上每一次收到鮮奶,她都覺得很開心,充滿幸福。

第二個關鍵詞是「熱鬧、充滿生氣」。

聽到這個形容詞的時候,可能每一位聖傑靈的同學都會深有同感。我畢業很多年了,到現在還是能聽到很多人這樣評價聖傑靈的同學,我自己經歷其中,更是明白聖傑靈的同學是去到哪裡都是吵吵鬧鬧的。

無可否認的是,這可能真的是我們另外一個傳統。其實同學們都是充滿生氣,坦白說就是有些豪放,所以在校園裏面是非常熱鬧的,同學是生機勃勃的,時至今日依然是這樣。

第三個關鍵詞就是「文武全才」。

學校的教育宗旨,不僅是要培養同學成為一個成績優異的人,更希望同學們各方面都能夠發揮才能。通俗點說,是學校貫徹了全人教育,能兼顧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回母校當了老師這麼多年,我覺得這個宗旨是沒有變的。

一直以來,聖傑靈的同學「抬得又擔得」。因為沒有男生幫忙,所以除了讀書厲害之外,有很多擔擔抬抬的工作都是由我們女生親力親為去做的,例如我們樂意日的時候,要自己搭建攤位,自己動手裝飾。以前的樂意日攤位不像今天用伸縮帳篷搭成,而是要同學們把一枝枝長長的鐵枝用螺絲固定,砌成鐵架。這麼繁重的工作,中一的同學也自己完成呢﹗所以,聖傑靈的同學升上大學後,都能夠獨當一面,做什麼事情都是一馬當先,不會假手於人。

聖傑靈女子中學
樂意日的盛況(圖片來源自校網)

問:為什麼會選擇回來聖傑靈教書?

答:很老土,但是很真實的一個答案,因為愛聖傑靈。在小時候,我已經立志要成為一名老師,然後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就跟當時的中文科科主任(就是我的文學科老師)說:「如果聖傑靈有空缺,記得通知我。」幸運地,在我畢業兩年後,剛好有中文科的老師離職,於是我便有了回來聖傑靈任教的機會。最終亦能得償所願,順利地回來聖傑靈教書育人。

這裏承載著一些對我來說感受很深的事情,鳥語花香的校園、人傑地靈的靈氣、和老師亦師亦友的關係,都讓我對這個地方產生無限的眷戀,因此我回來了。

聖傑靈女子中學
聖傑靈的一隅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更加明白,自己對於聖傑靈的感情只是單純一個字——「愛」。另外,當老師的時間越久,另一種意念就越來越強烈:我希望能夠把聖傑靈這種愛的精神、「勇敢、溫婉、誠懇」的聖傑靈精神,傳承給下一代,真正地做到薪火相傳。

問:從學生轉變成為老師,對聖傑靈會否有不一樣的感覺?

答:有相同,也有不同。無論我是學生還是老師,我都很喜歡聖傑靈,但身分不同了,看事物的觀點和角度都會有改變。當學生的時候,對於聖傑靈,是一種很單純的喜歡,那種感覺是有一點像是盲目的愛。我喜歡這裡的老師,喜歡這裡的同學,喜歡這個校園。

但是慢慢地身分不同了,感覺就有點不同了。對於聖傑靈,我不只是其中一個在這裡成長的同學,我更有責任要讓同學成長,所以除了繼續愛這個地方之外,我還多了一份責任感,希望看到同學有所成長,希望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同學,希望大家都能夠感受到聖傑靈這一種有愛的氛圍。

希望現在的同學也同樣感受到,聖傑靈是一個很值得欣賞、留戀、懷念,一個裝滿美好回憶的地方。

聖傑靈女子中學
高芳玫老師在校時的舊照

結語 

青春如同這個美麗的校園,短暫而燦爛,讓我們用心去感受它、去享受它、去珍惜它,讓青春成為我們生命中最閃耀的篇章。

文:何嘉敏、陳明思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